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

#天南地北大拜年#正月十四的到来,意味着新年即将进入尾声,虽然说不出正月就是年,但是在民间过了正月十五,就算是过了新年了,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有禁忌和习俗的,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正月十四这一天要“守财神”,“拜临水娘娘” 等。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1)

民间有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的说法,从正月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挂灯笼等迎接元宵节,以此来祈求新的一年生活美满,那么正月十四还有什么习俗和传统呢,今天就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拜3神

1.拜临水娘娘

中国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她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她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为了拯救危难中的儿童,在临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因此被老百姓奉为“临水娘娘”。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的神仙,也有地方的老百姓把临水娘娘视为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到了正月十四这一天,结了婚的女子,尤其是有孕妇的家庭,都要到临水娘娘神像前,烧香祈祷,来保佑家中的妇女孩子健康平安。尤其在古代妇女没有地位,也是百姓给自己创造了一位保护神,以此来克服困难,鼓舞自己。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2)

2.守财神

说到财神,它应该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神明了,传说它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能给人们带来财运,尤其做生意的人更加喜欢,所以我国很多节日都和财神有关,正月十四这天也不例外,很多地方都有“守财神”的习俗。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3)

正月十四的晚上睡觉前,把鞋子整齐的摆在床前,并且一直点着灯,一直到十五的早上,财神这天晚上会来凡间巡视,会根据鞋子的数量来清点人数,然后分配一年的财运和收成,老百姓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财神本是民间一个叫张百万的有钱人,经常扶危济贫,去世前把自己的所有家产都捐了出去, 玉皇大帝把他封为财神爷,让他每年正月十四去给老百姓分发粮食和钱财。

3.伏羲诞辰日

伏羲是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地方也叫“人宗爷”。他和女娲娘娘一起生育了人类,是我们人世间的创世神,也是三皇之一。正月十四为伏羲的诞辰,所以在正月十四这天有祭拜活动,老百姓在前一天晚上就会准备好宰杀的牛羊,水果和祭品,在院子的古柏树上,贴满用纸剪的小红人,半月12点的时候开始读祭文,之后进行朝拜,有钱人还有请戏班子唱戏给伏羲大帝听,希望能得到人宗爷的护佑和赐福,这一整年能平安幸福,财源广进。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4)

吃2物

1.亮眼汤

老话说“喝了亮眼汤,走路明晃晃”,据《嵊县志》中记载道:“十四夜各社庙悬灯,妇女结队同游,谓之游十四,以菜煮麻糍食之,谓之亮眼汤。”很多地方正月十四晚上都要喝亮眼汤,喝完这碗汤,也就意味着春节也快结束了,要开始为新的一年谋生计了,这个时候要让自己耳聪目明,打起精神,防止谋生计的时候被蒙骗了。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5)

其实亮眼汤就是“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细条,水开之后下入锅中,再加入青菜,少放一点猪油,放入食用盐和酱油就可以了,春节期间吃的荤腥太多了,吃点清淡的对我们的肠胃也好, 也有人说正月十四喝亮眼汤,是为了更好的观看元宵节的花灯。

2.食糟羹

正月十四在浙江地区也有“食糟羹”的习俗,相传在唐朝的时候,人们为了感谢这位将军,大将军尉迟恭奉命修筑江南长城,刚好在正月十四这一天,完成了工程,纷纷拿来家中的米饭、芋艿、粉丝、芥菜等食物前往军营犒劳将士,但是天气严寒,这些饭菜刚送到军营就凉了,所以老板姓把所有的菜和米饭一起煮成大锅羹,也叫食糟羹,让士兵吃口热乎的饭,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的食糟羹也有很多变化,样式也多种多样,它的主原料是米粉或藕粉,可以加荠菜,肉丝,冬笋,香菇或木耳等食材,先将食材洗净切丁炒熟,最后淋入米粉糊,甜口和咸口的都可以。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6)

做1事

正月十四试花灯,是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为了元宵节,街上张灯结彩,挂满了灯笼,前一天要全面检查元宵灯节灯火的效果,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并且预演元宵节要表演的游艺节目,叫做“试花灯”,做好所有预备工作,就可以热热闹闹的过元宵了。

今日的喜神方位(正月十四老人话)(7)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流传下来很多的习俗和忌讳,虽然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都是表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也为新年带来了浓重的喜庆色彩。正月十四,你们哪里有什么传统习俗?别忘一起分享,提前祝大家元宵佳节快乐,万事如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