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

你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是否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的问题,是否想过你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在破茧成蝶的过程。

还记得那个丑小鸭的故事吗?当你能像丑小鸭一样克服困难,冲破重重的阻力和障碍,为自己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那你便实现了自我认同。

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1)

阐述定义

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

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自我认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部分。

看着以上的阐述,听起来就觉得很棒,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上文所描述的品质特点,但是大部分人依旧在生活的华容道里找不到出路,在为自己的一些缺点感到自卑,为自己的不足而抱怨,为自己的困惑感到迷茫,是否想过,这是自我认同感低下或者缺失造成的。

自我认同的外在特征其实不难理解,但是要真正实现自我认同还是比较不容易的。

首先我们需要先做到了解自我,只有了解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知道了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到来路也找到去路,这样的你才不会觉得迷茫,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个寻找的过程,可能有些会早一点,有些人花的时间多一点。

当你自我了解之后,才能自我实现。当你明确了自己的身份目标,那么你才知道你要去做什么,当你碰到困难时,也比那些目标不明确的人更能坚定自己的决心。

因为你知道,当你实现了内心所想,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那么满足感成就感由心而生,自信心也会倍增,这样的你更容易实现自我认同。

比如你从小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了舞蹈,而你自己其实是喜欢画画的,长大后你的专业依旧是舞蹈,但是却总是觉得很厌烦,觉得很无趣,内心又依旧向往画画,所以总是生活你在思考是要选择画画还是舞蹈的时候,这便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

而当你明确了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画画的时候,并且为此付诸努力,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时候,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了,这会让你对自己产生自我认同感。

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2)

背景/起源

吉登斯用米德的社会符号学观点去看“自我认同”的语言表现。他认为,从语言形式上看,“自我认同”的支撑性的话语特征就是“主我!宾我!你”的语言分化。

“主我”是个体积极的原初意志,它控制着作为社会联结的“宾我”;主我是一个语言的转换器,它从语言、概念或术语的网络中获得意义,形成主体性的话语系统,这是突显自我知觉的条件。“宾我”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得到的一种他者的社会认同。

但是,主我宾我(以及主我!宾我!你)的关系是内在于语言中的,而不是个体的非社会部分(主我)于“社会自我”之间的联结。

因此,“自我认同” 并不是个体所拥有的全部特质及其组合,而是个人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认同在这里设定了超越时空的连续性:“自我认同”就是这种作为行动者的反思解释的连续性。

这个观点看起来有那么点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何物。根据我的简单理解,其中所谓的“主我”和“宾我”,就是你脑袋中有两个小人,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其中的一个小人是你自己最初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可谓人的本性,而另一个小人则是你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人的评价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意识。

当这两种思想意识产生冲突时,这两个小人便会在你的脑海中打架,这就是我们平时思想作斗争的时刻。所以“自我认同”包含了我们的身体本身,还有内在做斗争的思想以及思想斗争的过程。

这里的自我认同,也强调了超越时空的连续性。怎么理解这个超越时空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自我认同由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的无数个我们联结而形成的,比如同一事件,在不同的时间点,我们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思想意识也会随着演变成了新的思想意识。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也会成就一个人,这是因为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受外界影响,不断形成一些新的思想,然后在自己的思想斗争下慢慢蜕变,慢慢成长,然后形成了这种连续性。

这个观点引导我们更辩证地去审视自己,更好地去分析自己内在的思想意识,也更好地去思考自己的目标需求和价值存在。

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3)

案例分享/相关科普

自我认同感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了,但是更多的是因为自我认同感的缺失而被大家多关注。因为自我认同感的缺失,轻则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重则形成认同危机,危害社会安全。

生活中,自我认同感低的人,总体来说会比较自卑,也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情也经常会自信心不足,缩手缩脚的,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对自我进行否定。

例如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毕业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到底应该找自己喜欢的还是找专业对口的。

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或者丧失一些生理功能,很容易最自我产生否定,如果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认同,也是很容易就放弃生命的。

再说说严重点的,现在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很多也是因为自我认同感缺失的表现。像扈强案,药家鑫案,以及很多学生自杀的案例,那么多的例子都是因为这些人内在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没能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当他们的自卑、愤怒被惊醒之时,便酿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让人非常痛心。

当我们面对自我认同的缺失,能做些什么呢?

1、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的内在思想变化以及对外在行为的影响;

2、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让自己感到有价值感的东西;

3、多与他人讨论交流,有利于自己与外界产生联结;

4、从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使自己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5、如果觉得有些绕不过去的弯,可以寻求心理咨询;

6、明确自我认同这个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要学会去坚持。

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4)

个人见解

自我认同,其实就是能够辩证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身份定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并且能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和情绪,让自己积极独立而又充满自信。

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自我认同的人并不多,也许这将是个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终究不会太容易,你可能要不断地去推翻原来的自己,不断地去打破原有的思想模式,再重新碰撞出一个新的自己。

这样听起来好像容易精神分裂,但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纠结,对自己的否定,不就是这个推翻的过程吗?只不过大多数人在推翻之后,会为自己重新搭建一个新的概念,直到寻找到那个可以自己认可的答案为止。

也许,最初的我们都是那只丑小鸭,当我们慢慢成长,慢慢与无数个“宾我”碰撞,最后我们终将变成那只自信的白天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