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

明朝晚期,有两位这样的皇帝:

一是朱厚嘉靖皇帝;

从英明圣武的明君,变成崇尚道教、宠信奸臣的昏君。

二是朱翊钧万历皇帝;

从"事事由朕",到后来三十年间只上班两次的“懒皇帝"。

前者是爷爷,后者是孙儿;

"朱家"不靠谱的败家特质,恐怕是隔代相传亦未可知。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1)

而这两位皇帝,正是《严嵩和张居正》里当仁不让的"主角";

作者易中天虽然以两个臣子的名字来拟书名,但实际上,通过描写宠臣的浮沉人生,从侧面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位皇帝的认识。

从嘉靖十四年到万历十二年,大明王朝的朝堂上好戏连台,不安生的日子多了,以至于在万历皇帝去世的二十四年后,明朝也灭亡了。

那么嘉靖和万历都干了什么呢?

作者易中天以严谨而幽默的文字,在书中告诉我们君臣之间的相爱相杀。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2)

我们先来看看嘉靖皇帝是如何"长歪"的吧。

无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后,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子弟,即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年号嘉靖。

不得不说,通过继统而成为皇帝的嘉靖,这运气真真是老天爷的厚爱。

当时的嘉靖才十五岁,在老臣眼里不过是个半大小伙,好对付得很;殊不知,有当皇帝天赋的嘉靖,从小就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

尤其他还是个任性又倔强的皇帝。

别人越劝谏,他就越坚持,天生的反骨,更何况他贵为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过是他的属性之一。

所以,臣子想给他下马威?不好意思,嘉靖光速地还了一个回马枪。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3)

所谓"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素来刚愎骄横的嘉靖,那严嵩是如何成为他的宠臣的呢?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顺毛摸老虎"。

那又是什么契机,让他走到嘉靖身边的呢?这就不得不提,把他推荐出来的内阁首辅夏言。

想当初,夏言能出圈,全因他附和了嘉靖对礼仪活动的"热爱"。

嘉靖以礼学家自居,还想改革礼制,毕竟这事做好了是可以名垂青史的。

可"改制"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而此时,七品言官夏言的横空出世,无疑成为他最有力的"助攻"。

夏言首先建议,"皇帝的亲耕"和"皇后的亲蚕"应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前者在南郊,后者在北郊。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4)

这提议可谓直击嘉靖的心坎,不仅留下好印象,甚至因为文笔优美、擅写青词又能揣测圣意,夏言成功讨得了嘉靖的欢心,很快就被提拔入阁。

然而,升职后的夏言却开始不懂"帝王之心"了——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他,不愿把自己定位为文人。

可他忘了,嘉靖与他的君臣关系不是主辅,而是主仆。

夏言或许把自己当作"名相"一般地经营,可在嘉靖的眼里,他恐怕还不够格。

所以,当嘉靖和夏言的蜜月期结束后,严嵩来争宠了。

虽然夏言对严嵩有知遇之恩,但不代表严嵩就会对他感恩戴德;

尤其夏言后来越来越"飘"了,待人做事极其孤傲,得罪了很多同僚却不自知。

如严嵩请夏言到家里吃饭,他不仅亲自登门送请柬却吃了闭门羹,甚至还跪在夏言家门前把请柬念完;终于,夏言赴宴了,姗姗来迟不说,只喝了三勺汤便扬长而去。

夏言不仅情商低,还有故意摆谱的心思——于公,得理不饶人;于私,对人傲慢无礼。

这时,对比被他践踏了尊严的严嵩,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他"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一面,善于忍辱和等待的严嵩,很快就迎来了反扑夏言,一雪前耻的机会。

在嘉靖怀疑和不满夏言时,严嵩这位花甲老人豁出面子,痛哭流涕地诉说夏言对自己的种种打压和侮辱。

不出严嵩所料,嘉靖怒了,不仅狠狠地斥责了夏言,又借"日全食"这天象是"以下犯上"为由,把夏言这位首辅打发回家。

于是夏言下岗,严嵩上位。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5)

我在前面就提过严嵩是个懂得"顺虎毛摸"的人,俗称"马屁精"。虽为很多人所不齿,但不得不说,混官场,尤其在皇帝身边打转,令龙颜大悦本就是件"玩命"的技术活。

嘉靖喜欢青词,严嵩就玩命地写,自己写不出来了,就让手下文采飞扬的下属代笔;

嘉靖服用丹药,严嵩就以身试药,送命一样熬着,每日记录身体状况呈送给嘉靖;

嘉靖笃信道教,制作了道士帽让臣子戴上,夏言拒绝了,而严嵩不仅立即戴上,还罩上轻纱以表珍惜。

再者,尽管严嵩能力平平却十分勤奋(当然不排除是表面功夫)。天天上班,少有休息的时候,有时需要青词,他更是随叫随到,即写即取。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6)

综合所见,严嵩的"聪明"不仅是对嘉靖谄媚谨慎,懂得把错误归于自己,把功劳归于皇帝,而且很放得下身段,做别人看不起的琐事。

于是,明王朝在他的作威作福下,风雨飘摇了近二十年。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那么又贪又奸的严嵩后来是如何倒台的呢?

"这方唱罢,我方登台",接着,历经三朝皇帝的张居正也出场了。

海瑞早已精准而隐晦地概括了张居正的为人——"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当夏言和严嵩的政治斗争白热化时,张居正已在一旁冷眼观察多年。

他曾上奏一份《论时政疏》,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可惜并没引起嘉靖和严嵩的重视,此后除了例行奏章,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不过严嵩悲催穷苦地死去后,属于张居正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隆庆皇帝年间,张居正位列次辅;到万历皇帝时,他已是位高权重的主辅,并且成为万历的授课老师。

这样的新局面在张居正看来,"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的时机终于来了。

万历当时年仅十岁,直到亲政前,他与张居正也有过一段蜜月期,但就如易中天的总结那样:

全面评价张居正非常困难。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

有才华有能力的张居正为报江山社稷之心不假,可在权力熏染下的同时,他也变得越来越自我、专制。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7)

万历和张居正虽然"师生"多年,但因身份使然,两人后来只是表面和谐,实则为权力而争——万历想脱离张居正,真正掌握"万人之上"的权力;而久居高位的张居正对万历却越发严厉尖刻,毫不顾及皇帝的颜面。

有一次,万历醉酒嬉闹、夜游别宫,太后知道后作势要谒告太庙废掉皇帝,万历痛哭流涕、跪地求饶仍不够,还要向全国百姓公开检讨。

面对如此丢脸的时刻,张居正不仅没丝毫维护的意思,不屑给皇帝挽尊,甚至把至尊天子的检讨书写得难堪至极。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8)

还有一回,十二岁的万历想在元宵节放烟花,张居正不同意,还讲了一堆勤俭节约的道理;可背过身去,张居正的步辇却奢华得犹如一个可移动的房子,甚至在一些接风宴上,他对"菜品上百"还诸多挑剔,"犹以为无下箸处"。

凡此种种,张居正实力演绎了什么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暴露了"人设崩塌"的私欲。

因此,在万历看来,张居正即使有再多政绩和苦劳,都无法抵消他对自己的苛责和不尊重。

久而久之,万历积累了怨恨,所以当张居正去世后,皇帝压抑多年的报复心终于得到释放。

因此,万历不仅任由百官清算张居正,甚至对太后说出"年来廷臣无耻,尽献张、冯(太监冯保)二家耳"这样的话。

严嵩和嘉靖最后一次见面(超能折腾的嘉靖和万历)(9)

那么终于摆脱张居正的万历,亲政后的他勤于朝政,开创自己的辉煌了吗?

并没有,他反而耍懒了,从装病到后来干脆不上朝,万历罢工长达三十年。

阁臣叶向高,甚至总结了万历怠政的种种罪状:典礼当行而不行,章疏当发而不发,人才当然用而不用,政务当修而不修,议论当断而不断。

群龙无首,导致臣子们最终心灰意冷而去。

如此,莫怪清人对明亡是这样评价的: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一代奸臣和忠臣的传奇,终于随着明王朝的陨落而沉淀在历史长河中。

我们以现在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两位权臣:从古至今,严嵩被定义为奸臣,张居正被看作忠臣。

可我们都知道,看事情,至少需要分两面;而看人,则需要多维度来判断。

无论奸或忠,不仅要以当时的主流势力为分界线,更要以皇帝的心意为基准——奸臣或忠臣都只是相对而言,立场不同罢了。

就嘉靖和万历的状况看来,哪怕有时臣子似乎占了上风,左右了皇帝的决定,可事实上,焉知皇帝心里不是想借刀杀人?

"亲贤臣,远小人"虽然是至理名句,但皇帝才是掌握臣子生杀大权的主宰者,当皇帝想为所欲为时,什么"奸臣""忠臣",不过都是可弃的棋子。

而宠极一时的严嵩和张居正,他们惨痛的结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前者活着被整死,后者死后被清算。

无论他们是生前风光无限,还是死后身败名裂,都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