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中文缩写是啥意思(ltlt)

例言:

一,<<中国上古人名大辞典>>,五指禅编。

一,上古,取广义,夏代之前以至开天辟地。

一,人名,含族人名、国人名。

一,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往往无署作者,连笔名网名皆无,故无法列出,非敢掠美。

一,所引<<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晋郭璞注,称"郭注",清郝懿行笺疏,称"懿行案"。

一,编者强调说明某内容观点,注为"谢按"。

lt中文缩写是啥意思(ltlt)(1)

封面

四十

227,不死民<国人>

《海外南经》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228,长臂国人s206

《山海经.海外南经》:"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229,长股国人

《山海经》(海外西經):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230,犬封国人

犬戎国。1,《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犬戎国》:"有国名曰赖丘国。有犬戎国"。

又,《海内北经.犬封国》云:“犬封国 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杯食。有文马,缟

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日吉量,乘 之寿千步。”郭璞注日:“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

不可为训,乃浮之会稽东海 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

犬戎国,古代国名。位于今陕、甘一带,立都于甘肃静宁县威戎(今静宁威戎镇),由古代西

戎一支犬戎建立。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

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

《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

帝的父亲。

犬戎族: 古族名。戎 人的一支。即 畎戎 。又称 畎夷 、 犬夷 、 昆夷 、 绲夷 等。

《左传·闵公二年》:“ 虢公 败 犬戎 于 渭 汭。” 杜预 注:“ 犬戎 , 西戎 别在中国者。”《国

语·周语上》:“ 穆王 将征 犬戎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 秦 始列为

诸侯。”

周幽王十一年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庄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

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被杀死于骊山脚

下,西周亡。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洛)

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犬戎后为秦国所灭。

231,月支之国人

<<山海經.海內東經>>: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232,无句q1226

《世本·作篇》" 无句 作磬" 汉 宋衷 注:" 毋句 , 尧 臣也。"

尧臣无句,一作无间,见<<路史>>

233,无肠国人s300

《山海经.海外北经》:"无肠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郭璞注:“为人长大,腹内

无肠,所食之物直通过。”郝懿行云:“《神异经》云:‘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藏,

直而不旋,食物径过。’疑即斯人也。”

又,《大荒北经》:"又有1無腸之國2,是任姓3,無繼子,食魚4"。

2郭璞云:「為人長也。」珂案:無腸國已見海外北經,云:「無腸國其為人長。」是此注所本。

3 珂案:黃帝之裔十二姓中有任姓(國語晉語四),則無腸國亦當是黃帝裔也。

《淮南子•地形》有无肠民。

234,毛民之国人s298

《山海经.大荒北经.毛民之国.》: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殺綽人。帝念之,潛為之國7,是此毛民。1 郭璞云:「其人面體皆生毛。」珂案:毛民國已見海外東經。2 珂案:國語晉語四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中有依姓。據此則

毛民當是黃帝之裔,海外東經郝注云禹裔非也。然禹亦黃帝族,則毛民者,雖非其直接裔屬,亦其同族子孫也;故禹之曾孫修鞈殺綽人,禹乃「念之」而「潛為」此毛民國,以此也。

235,少昊金天氏: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上圣人:黄帝轩辕氏(张晏曰:“少昊帝金天

氏(张晏曰:“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

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风姓伏羲氏的后代,帝清喾(公元前4053-前4018

年。姓己,又称少昊、玄嚣、青阳,号金天氏。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又称少白皋氏,名挚

,一作质,都穷桑,亦称穷桑氏,又曰桑丘氏。

一说帝号次二十二年戊子(公元前4053年),东夷少昊氏部首领风清喾少昊<父封清国>再次出

兵北伐,攻占涿鹿,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五任帝祁号次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被少昊帝封于

涿鹿,黄帝轩辕氏政权结束。建立少昊金天氏政权(公元前4053-前3790。传7帝,记264年)。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

生甘渊,甘水焉"。

少昊,姬姓,一说嬴姓,名玄嚣,号金天氏,又称"朱帝"、"白帝"、"西皇"、"穷桑氏"、"空桑

氏",在位74年,寿百岁崩,其后代郯子国尊为高祖(《春秋》),后人尊为祖先神帝。

己姓:<青阳:即少昊<少白皋>,<黄帝子,得姓己>q43

<<路史卷十六.后纪七.疏仡纪>>:

"小<少>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是为挈,与挚通,其父曰清,黄帝

之第五子,方人累氏之生也。胙土于清<清在郓>,是为青阳氏,亦曰云阳氏,又曰金天氏。类氏

曰娥,生质,白帝子也。称少昊。作鸾凤书。作<<大渊之乐>>,在位八十有四载落。年百有一。

都于小颢。元妃生倍伐,次妃生般,有子曰昧,生允格、台骀,俱臣高阳,允格封若耳,有子

若耳姓,阴戎之祖。重、熙、修、该,帝之四叔也。

一说少昊金天氏王朝(公元前4053——前3790)少昊金天氏政权共历七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六十

四年。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少昊金天氏, 名挚7,成神后别号员神石鬼

氏,专管太阳,在位84年,寿100岁。

少昊帝,金德王,即白帝朱宣,继苍帝帝位,都城在陈仓,葬地在今陕西省云阳少昊陵,一说在今湖南省茶陵县露水乡,古称云阳山,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亦曰金天氏。

一说风姓金天氏传世1-90世,风姓金天氏一世名风该,后面各世帝名均已不传。

己姓金天氏91-107世,

金天氏九十一世帝少昊,又称少皞、少皓、少颢、小昊、小皞、小皓、小颢、 白帝、帝鸷、

帝俊、 风玄枵、己玄枵、风鸷、己鸷、己质,在位八十四年。前4510年帝芒封玄枵为东夷鸟师大司马,赐姓为己,称作己鸷。自此,风姓少昊氏改姓为己)

92-107世,第94世帝豕于前4436年,对十四个部族分封,封少昊青阳于江水。其余各世帝名均

已不传。

236,仓颉:

上古号仓颉者有二,两人均创制文字,学者不可不察。

《世本八种·王梓材撰本.古號》:"號倉頡者二.一即史皇氏.一為黃帝臣."。

1、古帝"仓帝史皇氏"。详该条。

2、黃帝臣仓颉。

《说文解字·叙》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

以远,万品以察。"

《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中国人名大辞典》载:"仓颉,黄帝时为左史,生而神圣,而四目,观鸟兽之迹,字成,天雨

粟,鬼皆夜哭。 "

《荀子·解蔽》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韩非子·五蠹》:"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吕氏春秋·君守篇》亦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

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纬书《春秋元命苞》:"<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237,仓颉一世风仓颉:

一说上古有史皇仓颉氏王朝 (公元前4637--前4528年),传五世。首任帝称仓颉一世,在

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637——前4596年)。

仓颉,男,姓风,名颉,号仓颉一世,别号史皇氏、史皇一世仓帝、帝颉 、风颉。

仓颉约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前4666年),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

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女娲氏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

仓颉三十岁称帝,在位执政约四十二年,卒于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遗体葬在阳邑利乡(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尊号仓帝、仓王。

238,仓颉二世风颉菊:

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史皇仓颉氏王朝 (公元

前4637--前4528年)二任帝颉菊,女,姓风,名颉菊,号仓颉氏,亦称仓颉二世。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二任帝。其远祖为燧人葊兹氏,先祖为伏羲女娲氏。她的父系为仓颉氏,母系为史皇氏。颉菊约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明二十年(丙午,前4635年),也就是仓颉一世称帝后执政的第三年。仓颉在位晚期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传说仓颉二世出生时遍体散发出奇特的菊花香,族人便称其为颉菊颉菊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

前4595——前4587),卒于仓颉二世九年(甲午,前4587),享年四十九岁。她死后遗体葬在了虞邑郊外(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北古王集乡堌堆坡村西),尊号仓帝、仓王。

239,仓颉三世风仓虞:

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史皇仓颉氏王朝 (公元前4637--

前4528年)

仓颉三世仓虞,男,姓风,名虞,又称仓虞,号仓颉氏、仓颉三世。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史皇

仓颉氏政权的三任帝。其远祖为燧人葊兹氏,先祖为伏羲女娲后裔,祖辈为仓颉,父(母)辈为颉菊。

仓虞约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宜十六年(公元前4612),也就是仓颉一世二十六年。出生在仓颉

氏东迁后的都城阳武。

仓颉三世仓虞于仓颉三世十九年(前4568)病逝于封邑,终年约四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封邑

北门外,尊号仓王、仓帝。

240,仓颉四世风仓乐:

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史皇仓颉氏王朝 (公元前

4637--前4528年)

四任帝仓乐,男,姓风,名仓乐,号仓帝、仓颉氏、仓颉四世,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

颉氏政权的四任帝,史称仓颉四世。其远祖为燧人葊兹氏,先祖为伏羲女娲氏,祖辈为颉菊(仓颉

二世),父辈为仓虞(仓颉三世)。

仓乐约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宜三十一年(甲申,前4597)春三月二十八日,也就是仓颉四十

七年,出生在仓颉氏东迁后的都城阳武。仓颉三世十九年(癸丑,前4568),史皇仓颉氏政权的三任帝仓虞病逝,族人推选仓颉氏的族子仓乐为帝位继承人,仓乐顺利的继承了帝位,是为仓颉四世,以甲寅年(前4567)为仓颉四世元年。

仓颉四世二十二年(乙亥,前4546)秋天,仓乐病亡。

仓乐三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三年,卒于仓颉四世二十二年,享年五

十二岁,死后遗体葬在乐邑(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西北吴村),尊号仓帝、仓王。

241,仓颉五世风仓硕:

仓硕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男,姓风,名仓硕,号仓颉氏。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史

皇仓颉氏政权的五任帝。其远祖为燧人葊兹氏,先祖为伏羲女娲氏,祖辈为仓颉氏三任帝仓虞,父辈为仓颉氏乐。仓颉五世约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六任帝姜来十年,也就是仓颉三世十五年(己酉,前

4572年),出生在仓颉氏旧都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仓颉四世二十二年(乙亥,前4546)秋天,四任帝仓乐病逝,仓硕被推举为史皇仓颉氏政权的

新帝,是为仓颉五世。以丙子年(公元前4545)为仓颉五世元年。

仓颉五世十八年(癸巳,前4528),轩辕军兵困新都乐邑(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西北)。仓硕

见大势已去,只好率族人投降。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传国一百一十年,至此灭亡。

242,仓舒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仓舒。”

243,风伯<名飞廉>311-317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名字叫做飞廉。蚩尤的师弟。

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头象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

一条蛇一样的尾巴。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在祁山修炼。

《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

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

风伯 href="#refff_5659461-5872112-1" [1] 即指风神(参见《太公金匮》"五丈夫"),是人面鸟身的天神。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屈原《离骚》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雨师是个

老头,名叫陈天君。

《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

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244,水君天吴

《山海经·海外东经》云:" 朝陽之谷1,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工虫}{工虫}北兩水閒。其為獸

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2。1 郝懿行云:「爾雅云:『山東曰朝陽(釋山),水注谿曰谷(釋水)。』」2 郭璞云:「大荒東經云:十尾。」珂案:大荒東經云:「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

「皆青黃」,何焯校本、黃丕烈周叔弢校本並作「背青黃」,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注引此經亦

作「背青黃」:作「背青黃」是也。

245,云阳氏:

<<路史卷三.前纪三.循蜚纪>>:

"1钜灵氏--2句缰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阵氏--6黄神氏--7次民氏--8黄神氏,或曰黄

袜,三百四十岁--9犬巨神氏,号黄神,政三百岁五叶,千五百岁--10犁灵氏<东荒经有犁灵之尸>

--11大騩氏<后有隗氏、大隗氏>,--12鬼騩氏<后有嵬氏、饶氏、壤氏、刹氏、鬼騩氏>--

13合丌兹氏--14泰逄氏--15冉相氏--16盖盈氏--17大敦氏--18云阳氏--19巫常氏--20泰壹氏--

21空桑氏--22神民氏,<一曰神皇氏>--23倚帝氏--24次民氏

以上循蜚纪二十四氏六十余世"。其第18氏为云阳氏。

一说云阳氏又称灵阳氏,是为阳帝,处于千沙之丘,寄迹甘泉山,衡山之阳。厥化混混,厥生

涝,自号云阳山人。常言云阳之墟可以避世,遂深入养晦。后有巫常氏出,务以退让化民。

246,仓帝史皇氏:

上古号仓颉者有二,两人均创制文字,学者不可不察。一即史皇氏,一为黄帝臣仓颉<详该条>。

《世本八种·王梓材撰本.古號》:"號倉頡者二.一即史皇氏.一為黃帝臣."。

上古帝。据<<路史卷六.前纪六.禅通纪>>,其为帝,在无怀氏之后,柏皇氏之前。

<<路史卷六.前纪六.禅通纪>>:"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

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

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刱)文字形,位成声具,以相生为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南"。

[明]孙瑴《古微书》卷十三《春秋命历序》曰:“仓帝史皇氏龙颜"。

今人网上一说上古有史皇仓颉氏政权(公元前4637—前4528年>传五帝,记109年。其五帝分

别为仓颉一世风仓颉、仓颉二世风颉菊、仓颉三世风仓虞、仓颉四世风仓乐、仓颉五世风仓硕。分详各条。

247,无怀氏:

无怀氏,中国上古帝王。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亡怀氏。”

《管子·封禅》:"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注:"﹝ 无怀氏 ﹞古之王者,在 伏羲 前。"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 之民欤, 葛天

氏 之民欤!"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三·无怀氏》:" 无怀氏 ,帝 太昊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

德安刑……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

一说,无怀氏为上古帝。《路史·禅通九,十八姓纪>>:"史皇氏之通封禅者十有八

姓也",第十六位帝即无怀氏。传六世。

248,尹寿: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尹寿(尧师)。”

上古时人。名邑付,又曰务成跗。号君畴,在《太极隐诀》中尊称为"尹先生"。担任帝尧之师,传说尹寿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博学多才而为帝尧之师。讲道德经,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尹寿又传道于彭祖。

又,据<<神仙传>>记,真仙老子自上古上三皇至周朝均有化身,各朝名号各异:

上三皇时<上天皇、上地皇、上人皇>:玄中法师、下三皇时:金阙帝君、伏羲时:郁华子、神农

时:九灵老子、祝融时:广寿子、黄帝时:广成子、颛顼时:赤精子、帝喾时:渌图子、尧时:务成子、舜时:尹寿子、夏禹时:真行子、郁华、殷汤时:锡则子、周文王时:文邑先生,守藏史。

249,以风:

一说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她与伏羲结婚。生子五:长子以风、次以虑、三以伏、四以羲、

五以包。女娲五十岁被帝伏羲封于汝阳,五十三岁即帝位,建都于汝阳。

250,云华夫人

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曾帮助大禹治水。云华夫人有二十几

个姐妹,著名的有:云林右英王夫人,名媚兰,字申林,王母第十三女。紫微王夫人,名清娥,字愈音,王母第二十女。太真夫人,王母之小女。名婉罗,字勃遂,事玄都太真王。

《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云华夫人篇",记载云华夫人帮助大禹治理长江三峡水患的故事。

据说云华夫人后来化身为巫山的神女峰,她的侍女们也都化做周围秀丽奇峭的峰峦,人们称之为:巫山十二峰。

战国楚宋玉作<<神女赋>>,神女即指云华夫人。

251,巨灵擘太华

《李白詩》句:"巨靈擘太華"。

钟毓龙<<上古神话演义>>第93回:"转瞬之间,那秦供海已长到几千丈,身躯亦大得不可名状。

.......只见他的头俨然是一座小山,突起于半天。每只眼睛足有十几丈阔,眼睛距离他的嘴足有几十

丈之遥。鼻柱之高,仿佛一个土阜。两耳之大,几如两个丘陵。从左肩看到右肩,相隔何止一二里,真是从来所未见过的伟大人物!然而他的身躯还是不住的在那增长,转瞬之间,.....举起他一只几千丈长的左臂,伸起他几千丈长的右腿,仰首望他的头已耸出在云霄之外, ......其掌之大,大约竟可以遮天,真是不可思议!俯首去看他的脚,正是两只艨艟大舰。假使有一个小小的都邑,恐怕不能禁他的一踹。  

.......左足站在太华山下,右足却踏到中条山麓去,再俯倒身躯,将左掌托在太华山的一个大峰上,

右足似乎轻轻用力,向中条山踢去,一手推,一足踢,只听见下面轧轧有声。原来山势开裂了,中条

山已稍稍移而向东,太华山亦稍稍移而向西,两山之间,已露出一条罅隙。山海之水,就从这一条罅

隙之中,奔腾澎湃滔滔向东南而去"。

252,王子夜

《山海经.海内北经.王子夜之尸》:"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王亥传说

王亥就是王子夜,传说他是司人间放牧的神。有一次,王亥和弟弟王恒赶着大批牛羊到

北方的有易国去放牧,还准备做点别的生意。有易国的国君绵臣非常热情地接待了

他们,又是摆宴设席,又是歌舞表演,舒适的生活让人乐而忘返,一住就是几个月。

王亥长得一表人才,又能舞精彩的双盾。一次在席间表演中,王亥赢得了国君妻子的

爱慕。王亥也喜欢王后的年轻貌美,后来便在其弟王恒的掩护下偷偷幽会。但不久这

件事就被国君绵臣知道了,他十分震怒,一气之下没收了王亥的牛羊,并把他杀死,

还把尸体大卸八块,抛到不同的地方。王恒向国君求饶,终于领回了牛羊,狼狈地逃

回了自己的国家。

253,支离山神1213

钟毓龙<<上古神话演义>>第117回:"文命就作法,叫了支离山神来问。那支离山神是个彘身、

人首的怪状"。

<<山海经.中山经第五.支离山》:"又东四十里,曰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有鸟焉,

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其鸣自呼。多㸲牛,多羬羊"。

254,<太真>东王父

亦称“ 东父 ”。 即东王公。《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扶桑 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 太

帝宫 , 太真 东王父 所治处。”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将归謁

东父 ,一举超流沙。”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

东王公之源,可上溯刭战国时期,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

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

东王公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枕中书》,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天尊经一劫

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

托名东方朔撰《神异经.东荒经》云:“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托名东方朔著《海内十洲记》④说:“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

上古神话传说中,东王公与西王母为夫妻。东王公姓黄名倪,号君明。因他年老,人们都叫

他黄翁。实际上,西王母在<<山海经>>中已出现,东王公之名晋朝方出现。

255,帝太昊:

一说帝太昊又称帝大嗥、帝太皞、帝大皥、白帝、风太昊、风大嗥、风太皞、风大皥]。男,姓风,名太昊,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中华远古氏族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五任帝。太昊是纯血缘伏羲氏族传人,祖辈是三任帝嬟移,母辈是四任帝师嬟。太昊约生于师嬟二十二年(戊子,前7593)。

约公元前7569年,伏羲氏四任帝师嬟病死于宫中。师嬟去世后,族人推举太昊为帝,以癸丑年

(前7568)为太昊元年。

太昊执政时期,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和山东半岛的山地,《淮南子·时则训》记载:“东

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国,东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太昊初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年时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太昊执政时期除继承了先祖伏羲所创造的远古文明外,还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在生活上的

发明:一是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二是对大风雨表的改革,太昊以前的大风雨表

为木质,称木主,极易损毁。太昊改用石主为碑,以象髀骨,树立测试风雨的山碑天齐石主。又称石晷。三是发明草编织物——蓑衣。

太昊娶五世女娲氏女子为妻,生有四子。长子名重,次子名该,三子名修,四子名熙。太昊执政时,提升葛天氏后裔木正勾芒(又作句芒)为天栋勾陈柱下史总官,拜为上相。改任长子重代替勾芒木正之职,主东方木星、龙星的观测。因为人们习惯于称木正为勾芒,便把重称作勾芒。此后“勾芒”便成了木正官职的代名词。太昊任命次子该为金正,号蓐收,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又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

太昊时期在文化上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十二地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