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行业发展前景(一年营收增长182.3)

今天的话题开始之前,先给大家看几个近期的一组科技公司的报道标题:

  • 腾讯全球合伙人大会召开,划出重点,喊话B端客户
  • 慧聪集团荣获4.5亿港元融资,加速产业互联网布局
  • 微软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

以上三个新闻,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方向或者说结论,那就是,从前针对C端市场的大公司,如今正在大力进军B端市场,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慧聪网行业发展前景(一年营收增长182.3)(1)

▲慧聪融资4.5亿港元

2、首先看腾讯,作为社交网络和游戏的王者,从创立到今天,个人用户市场一直是腾讯的主战场。

不过细心的人发现,这两年时间里,无论是马化腾力推的产品还是出席的活动,几乎都与2B业务相关。

比如腾讯力推用腾讯云、AI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企业客户升级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帮助6000多家金融客户进行智慧升级。

又在年初成立了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在服装行业推行智慧零售数字化工具箱,为服饰行业提供最新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对于慧聪集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类似阿里巴巴的B2B电商平台,虽然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也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但这些年来,慧聪网被阿里巴巴的风头完全盖住,在主流用户视野中,几乎没有存在感。

但是这个老牌电商企业,在2018年交出了一个漂亮的成绩单,营收同比增长182.3%,原来这个成绩的背后,归功于慧聪集团对产业互联网的布局。

他们整合了垂直交易平台提供交易服务;数据生产平台提供数据服务;2C平台的中关村在线和2B平台的慧聪网,提供信息服务。这些整合产业互联网的策略不仅带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而说到微软,大家发现,过去几年,占领美国科技版头条的,不是Google、Facebook、苹果、亚马逊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就是崛起的新兴科技公司,比如Snapchat、Instagram、Uber等等。

微软作为一个老牌的软件公司,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就在前几年,微软从内部启用了新的CEO之后,砍掉了大批针对C端的业务,将微软的发展战略定位在云计算与企业服务领域,实现了聚焦B端服务的战略转型。

此后,微软的业绩和股价开始明显回升,直到今天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早在8年前的2010年,苹果市值首超微软,《纽约时报》把这一时刻描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意思是微软成为过气的公司。但是不到10年的时间,微软又重新登顶宝座,不过是换了一套系统,从过去的2C公司演变成为了一家2B的公司。

慧聪网行业发展前景(一年营收增长182.3)(2)

▲腾讯开始提供更多的企业服务软件,进军to B市场

3、为什么如今2B成了香饽饽呢?

在2018腾讯全球伙伴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说:“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的重要进步集中在To C领域;那么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将来自于To B领域。”

原来,早在几年以来,全球互联网,包括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的国家,都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TO C业务发展的天花板正在到来。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平台前几年都在深耕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四五线城市;这两年又转到线下市场,包括马云喊出新零售,本质上都是在线上流量增速疲软的背景下,要持续拓展新市场的结果。

如今,互联网平台又纷纷发掘企业市场,并伴随2B业务的兴起,喊出了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

这是从互联网人口与流量的角度来看。

如果再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一开始都是纯互联网,比如最早期的论坛、博客、视频这些。之后,大概10年前,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提升效率赋能。比如网上叫餐赋能餐饮行业,打车软件赋能出行行业。

而未来,不仅仅是餐饮、出行这些针对C端的消费领域被互联网赋能,B端的企业比如制造业也将被互联网深度赋能,企业级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慧聪网行业发展前景(一年营收增长182.3)(3)

▲2018上半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产业链图谱

4、那么究竟什么是产业互联网呢?对普通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呢?

产业互联网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

我认为企业要实现产业互联网,有几个基本的层次和路径:

第一是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建立连接与交互,这就是要做网络营销。

然后是企业内部在研发、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实现网络化。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从明年开始,社保缴纳要和员工的实际工资挂钩,企业的成本将极大提升,这样一来,一些能够提代人工的软件产品、机器人服务的公司将会有更多商机。

最终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内部更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的互联网化。

其中蕴含的巨大变革和商机,很可能将远超消费级互联网,出现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级服务的独角兽公司,而目前的中国市场,这方面才刚刚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