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1)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2)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3)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4)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5)

魏蜀吴都有一位完美名将(缅怀长安奇才吴三大)(6)

方巾少年披戎甲,南征北战走天涯。

赤子怀揣报国志,丹青歌赋写年华。

半生坎坷半生笑,谁解曲直谁解他。

廉颇虽老壮心在,回归众里已白发。

——《八十感怀》 吴三大

编者按

2018年12月18日晨,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先生与世长辞。吴三大先生是中国文化界的一棵大树,其势参天,冠盖中原,造福一方。

吴三大先生书艺精湛,笔墨老辣,浑厚大气,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不但诗书画印皆通,还能编、能演、能唱,堪称杂家。人们叹其为天之骄子,当代怪杰,美誉他为“八荒一家”。作为当代中国书坛在群众中影响最大、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被人们誉为行草大家、丹青妙手——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对中国书法和陕西书法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前辈。

长安古都,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长安奇才”的吴三大,以雄健浩气,飘逸神骏的书风,雄踞当代书坛,在中国书法的殿堂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吴三大数十年特立独行却也亲和大众、节操高古、潜心为艺、不随波逐流,成为当今中国书坛,赫赫有名、不可多得的具有创造精神、强大人格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熟知他书艺的人,无不被其人其艺所感染,其为人做事风格以及他的艺术成果,皆为中青年书者所敬仰。

我以我书为人民“自然书写”理论的创立者

吴三大先生半生笔墨、一生坎坷,有着传奇色彩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对人生、生命、生活有着强烈的爱恋和近乎完美的追求。

树高千丈,其根必深;江流万里,其源也长。吴三大先生,原名吴培基,号长安憨人,1933年出生于西安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吴亮臣是靖国军扶饷监,擅长书法,和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相好。吴三大自幼天资聪颖,少承家学,习书作画,深得长辈赞许。8岁时,于右任抱三大于怀说:此儿小小年纪习得一手好字,将来必成大器。稍长,师承王正基、苗子健习书学画。名师指点,勤学苦练,奠定了他书法事业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吴三大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吴三大先生“人民书法”的艺术观,确立和形成于抗美援朝的血火战场。一次为迎接祖国慰问团,他以龙飞凤舞的草书,书写了“祖国万岁”等许多标语口号,正在他为之得意的时候,慰问团团长贺龙元帅来到这里。贺龙说这字怎么不认识啊,这时部队的军长指着吴三大说,写字的小子就是他。于是贺龙把吴三大拉到旁边语重心长地说:“书法当然是艺术,但是艺术要为群众服务。首先要让人易识、易懂,当然也要好看,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贺龙又对吴三大的军长黄新庭说,把这个小子好好培养,培养成一个大兵书法家。抗美援朝志愿军总指挥彭德怀也曾在视察部队时,看到吴三大写的标语,嘱托军长说,这标语字写得不错,一定要把这个娃娃培养成“大兵书法家”。从此,“大兵书法家”便成为吴三大追求和坚守的目标。在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中,他时刻铭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牢记两位元帅的亲切教导,坚守着书法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根本特质,始终以“我以我书为人民”为自己毕生的艺术信念。

吴三大先生用毕生的书法实践,深入探究这门艺术的真谛,他坚决摒弃为写字而写字,死写字、写死字的纯粹写字论。总是站在空灵旷达的境地,把书法的点点划划置于大宇宙中去观察和思考,因此,吴先生提出了“自然书写”的理论。他熟谙孙过庭的书法大观,“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他观察和思考书法,总是以深邃的思维,意动风云,思入八荒。吴三大认为,书之源在汉字,汉字之初以象造形,因此有了仓颉观鸟兽之迹而造汉字的字祖之举。他认为,书法之妙应以汉字之妙为妙道,以物象之法施墨用笔,方出精妙之书,他理解先达们关于“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之说概出于此。据此,他提出了“书法之源源于自然”的论断。在书法实践中,他常常久处旷野以观云聚云散,到田间地头细观农夫耕地形成的斑驳犁沟,在工地看石匠们一凿一凿打成的石沟线,在剧场欣赏翩翩舞蹈……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在吴先生的眼里都成了书法创作的珍贵素材。他笔下的点画、结字、布局无不体现天地间的自然美。他写的线条,一波三折,提按交替,以点连线,充满动感;他的结字内敛外放,三角建构,黄金分割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他作品的章法疏密错落,左顾右盼,跌宕起伏,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就连他作品落款的三大的“大”字,横平不平,捺画采用藏族舞蹈中“巴喳嗨”的动作造型,让字写出舞美之感。正如先生所言,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笔尖下的舞蹈。许多人赞叹他的字有鬼斧神工之妙!原来这是他广纳自然之神韵、天地之灵光才有了神来之笔。

崇尚“解衣槃礴”式的真书家是真名士自风流

吴三大在书法中寻找自由、寻找创新土壤,通过书法这种世界艺术宝库中独特的艺术语言,完成自由抒发性灵、张扬爱恨的个性工程。他在书我中治学,在治学中书我;他是一个不做古板机械学问的大学问家,对中国书法的大源流烂熟于胸。

吴三大堪称中国一代书法大家,“长安书风”的奠基者和典型代表。俗语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十里一乡,三十里一俗”的说法。吴三大先生的书法先从颜、柳,后随二王,再博采百家之法,一路自传统中走来。不仅因为他个人的性情涵养,更因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他的笔下自然而然地渗透着西北人的生命体征和大长安的精神风范。西北地域,土地广袤,山大沟深,寒暑分明;这里的人大碗吃肉,大杯饮酒,爱吼秦腔;人之秉性如同西安古城一样方方正正,直来直去;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秦王扫六合,汉唐盛世都在这里演绎了辉煌活剧。西北汉子侠骨豪气,这就造就了长安文化的庄严、正大、厚重、豪迈。一代一代陕西人的文化基因里,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先圣遗韵和大西北的旷达风骨。

生长在古城长安的吴三大先生,以他博大的胸襟和聪明才智,继承了民族文化传统又体现了长安文化的精神风范。单从其笔墨线条看,吴先生作书独具匠心,在墨法上浓、淡、焦、渴、灰五墨交错,以焦为主,色泽浑穆凝重而又透亮,突显厚实丰润;在线形上,中锋用笔,以笔毫之肚入纸,力透纸背,宽博厚重,钢箍铁杵,质感强烈;在方圆处理上,多用方笔,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以方示力,以圆显润,全然如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所述的“丰力多筋者圣”。吴先生的书法雄奇豪强、大气磅礴,又不失豁达洒脱、隽永秀丽;既深沉稳健、凝重如山,又龙飞凤舞、刚柔相济;既高古典雅,又充满现代气息。读来生动活泼,气吞山河,给人以美轮美奂的享受,荡气回肠的冲击!

对中国书法的大源流烂熟于胸的吴先生始终认为,作为书法家,必须重视书法理论中一些精粹传统的东西。不同书体有各自的美学原则,但相通之处,都是对点画和间架结构的精熟把握,而这种把握,追根溯源,一定是取法于自然万象。

吴三大的书法创作,一辈子坚守着“胸怀天下,采撷天地之大气”的精神,倡导注重传统和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他说:“我崇尚‘解衣槃礴’式的真书家,认为‘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而“心随画图,神追物象,取浮舟之险,昆仑之奇,此法作书,无妙不臻也”是吴三大对自己书法艺术的总结。

在他晚年的书法理论集《临池碎语》中,他更加强调了学书要重视研习法度的重要性。“所谓规律,法则是也。一点一画,用笔结字,谋篇布白,均不可逆之。通晓篆隶楷行草诸体之个性及其演变与发展,此为书法基础是也。若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乃丰富创作手段而已。书家有此基础则富,无此基础则贫。富则肌丰,犹如天马行空,驰骋自由;贫则形枯,宛若裹足女子行沙,步艰神疲。因此,学人不可忽视基础练习,大凡历代名家,无一不重视研习法度。古人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历代不一,可谓书道良语也。”在阐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时,他总结:“研习书艺,师法前贤,始于临摹。临摹可以通笔法,正形质,然仅此一点差矣。学古人临池耕墨,首要领悟神采,捕捉性情,攫取精髓,舍弃乖僻为之上也。倘若缚手于古人足下,亦步亦趋,写死字,死写字,依样画葫芦,食古不化为之病也。僵滞乃书艺之大敌。勿谓形质为上,此乃误人之说,有形无神,躯壳而已,形似神离,病是也。王僧虔说得好: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愿与同道共识。”

孩童老叟无不识“三大字”群众喜闻乐见的“吴派风格”

上世纪80年代,吴三大的书法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他多次在海内外举办展览,其书法作品被欧美国家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友人收藏。先生豪气奔放,尤善榜书,在陕西乃至全国,到处可见其墨迹。他曾应邀为《西安事变》《大红灯笼高高挂》《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彭大将军》《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十多部影片题写片名,其势大气磅礴,卓然不群。吴三大的书法,把颜体的雄浑古朴,充实在魏体的钢骨铁架之中。他研习历代名碑名帖,颠张狂素,欧颜柳赵,博采众长,自成一体。西安火车站,西安海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数不清的标牌名称,孩童老叟无不认识三大字。在陕西,能得到一幅吴三大的书法被认为是件幸事。

吴三大经历过盲目崇拜和移植西方艺术的风潮,经历过艺术书法、智性书法、流行书法等种种书潮,这些都造成中国书法一个时期在思想和理论上的迷乱。对此,吴先生一方面坚持中国书法的本体论原则,坚守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特性,在各种不同场合以犀利的言辞严肃批判离奇书风。一方面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坚持为人民书写的方向。自觉地以群众懂不懂,人民喜不喜欢为书写标准,形成了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吴派风格”。一直到近些年,先生八十多岁高龄,仍然保持着年轻时那种探索和追求的欲望与热情,还在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古典法帖,做到了书写一生临摹一生。就这样,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坚守着中国书法的传统阵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正是几十年一以贯之的瞬间专注、延时思虑、豁然升华的历练中,成就了一个无一笔无来处、无一字有成规的博大精深的“吴书”体系!

同时,吴三大以书法献爱心,堪称楷模。全国各地组织的赈灾、助学等义写笔会,尤其是陕西和西安地区的活动,吴三大从来不顾年迈和寒冬酷暑,逢场必到,义写书法,主动捐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由于其对繁荣我国书画艺术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等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