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物件老情怀(老人说老事--8090年代的山寨蹭热度)

“蹭热度”这三个字大家可能觉得是近几年或者近十年来不断出现的现象。包括不限于趁着事件发生的同时利用一些自发的行为来假装该事件的伴生或者关联。但今天给小孩子讲金庸的那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后,孩子问我,金庸有没有写过第15本书呢?我哈哈的笑着卖弄道:“有啊,起码还有一本短篇的《越女剑》,虽然不在这14字天书里,但却实打实是金庸写的。”

曾经的老物件老情怀(老人说老事--8090年代的山寨蹭热度)(1)

过了一小会,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年代“蹭热度”的典型。我来说几个奇怪的名字吧---全庸,金庸新,金康,金庸巨。有没有感到一头雾水?

当时图书市场上,金庸的书经典到人手一本都不足为过,而且对神秘武侠世界,对恩怨纠缠江湖的向往,让所有人都爱不释手。我有个邻居和叔叔一起住,而他叔叔在我成长的十来年里,床头永远放着一本笑傲江湖。而当大家把那些经典都看过一轮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想看到金庸下一本书的。到了那个时间,山寨蹭热度的就出现了,其实几位作者的功底还是非常深厚的,只能说他的作品缺一个展示的机会,而山寨金庸却给了自己和读者一个机会。毕竟说起写作,但凡是自己的原创,都值得尊敬。每个字都是自己用心写下,就是自己的财产,当然借用他人名号,行为并不光彩,不值得借鉴推广。

我们先说说我心中当时最好的两位COSER。全庸--原名张西庭,曾在济南军区服役,在部队当过新闻干事,转业以后当起了作家。全庸留下来的武侠作品不多,我所知道的有三部,《魔女江湖》、《痴情剑》、《人是新月剑如风》。,小说集《张西庭小说选》,电视剧剧本《播种太阳》等。他的小说故事情节略有怪诞但又符合情理,作为武打小说的关键,其中的武打场面描述的也非常精彩,比现在绿幕放烟花那种效果起码高出几个等级。最有意思的是其《魔女江湖》不知是出版的原因还是其他,当时市面上往往只找得到上卷,下卷往往找不到货源。当年各种脑补和人云亦云的剧情就开始放飞思路了,朋友间能交流到很多版本,但大多都会说这是我在亲戚家看的下卷,真要借阅一下,永远是被别人借走了。

曾经的老物件老情怀(老人说老事--8090年代的山寨蹭热度)(2)

曾经的老物件老情怀(老人说老事--8090年代的山寨蹭热度)(3)

这里还要说到另一位COSER--“金庸新”本名叫杨明刚,是吉林人,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1994年,杨明刚以“金庸新”为笔名,创作并出版了一部《九阴九阳》。《九阴九阳》以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结束十几年后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大理段氏后裔段子羽的传奇故事。段子羽是风清扬的师父,华山派的掌门人,在小说里平息了明教事件,最后带着3位妻子隐居。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与金庸武侠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作者故意用了“金庸新”的笔名,并在文笔上模仿金庸的创作手法,使得读者误以为这是金庸先生最新创作的武侠小说,因而卖得非常火爆。最终,《九阴九阳》一共发行了400万册,让杨明刚和出版社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杨明刚又以“金庸新”为笔名,写了《剑圣风清扬》《大侠风清扬》《射月英雄传》等武侠小说,每部的销量都非常不错,都是几十万册以上。

从这位作者的名字,作品名和内容就可以看出搭便车的思路,用现在成熟的说法算是一部同人文,但在当年,绝对可以造成误导的效果。很多读者阅读后总会感叹,金庸的作品虽然好像把故事的后续给写了,但为什么总开心不起来了?再到后来的各种山寨作品一大堆的冲击市场,我们才会后知后觉,原来这根本不是原著的续作啊。

而那些搞笑的作者名更是一绝,你拿到一本武打小说,作者那栏写着,金庸新著,金庸巨著,有几个会想到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其实叫金庸新?金庸巨?这波操作的玩法完全超过了后期被大家嗤笑的山寨名作--康帅博方便面,雷碧汽水,周住牌香皂。

谈古论今,虽然时间也只是往前倒推了20年,但人的一辈子也就是匆匆几十年而已,我们经历过那一辈有意思的经历,我觉得就有纪念的价值。就像如今金庸老先生早已仙去,那些金庸新和金庸巨可能也已经在另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那年那月,我们开心的大笑,感动的哭泣依然还历历在目,而能一起诉说谈论的却越来越少。

希望这些不算老的老人老事能给大家回忆带来会心一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