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经理的工作经验分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现场商务经理-02

  • 第一章:学习与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作为一名商务人员,应该抱有持续学习的习惯,不断的精进。如果说人生是修行,那商务工作则是“修炼”,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压力,无论顺境逆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放低身段,学无止境。

  • 1.1商务知识学习架构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工程商务工作的专业知识面,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方面:工程造价、工程成本、工程合约。特别说明下,这里的工程造价是狭义上的,并非指我们常说的工程造价专业,特指计量计价、组价套价等专业知识。但仅仅用造价这两个字去定义我们的日常商务部的工作,好像又涵盖不全面,因此中建系统在2005年把以前的预算科、计划科、合约科、成本科等等部门整合而来,“商务”两个字恰当蕴含了本部门所有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正所谓在“商”言“商”,一个商字,便凸显商务部的核心和重点是“商"。还有一个词,略带贬义,正所谓无“商”不奸,如果看客你是业主方代表,看到这里心里可能会想,你们施工方都是“骗子”,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秉持诚实善良做人,但在专业上,这里的“奸”,无外乎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或信息的不对等而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技巧而已,不能把它当贬义词,如此去想,大家都会平衡一些了。再者,发包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通过合同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压榨施工方,因此大家都是被逼无奈,大哥不能说二哥。

商务经理的工作经验分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现场商务经理-02(1)

商务人员专业知识系统架构20220617更新

这三个版块的知识并不是完全切割的非常清晰的,需要融会贯通,比如说:套价不能只关注套价,生搬硬套定额,还要有成本的思维,套出来的东西和实际价格有多大的差异?清单中计量的规则和实际发包报来的计量规则是不是会有差别,差别在哪?要时刻考虑和“实际发生制”相参照,否则套出来的东西脱离现实却不自知,这往往是我们工作初期容易犯的毛病。工程成本往往可能和合约方面有很大的穿插和关联,甚至很多成本节约的手段,需要合约的手段去实现,比如对业主方面的创效,依托于索赔与现场签证,对分供商成本方面的控制,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合同界面划分、招采设计、合约设计去实现。单纯上面的三个版块的专业知识,没有至少5-7年以上工作经历,2-3个项目的历练,恐怕很难夯实牢固的基础。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摘自百度百科】

理论也是相对的,除了时间累积外,还需要做“有心人”,持续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不断的积累,更新知识,不然干一辈子,还是在原地踏步。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一万小时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因此还需要“专心”去做事,“专注”去学习。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也许大家会质疑, 2020年住建部发布了建办标【2020】38号文《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将要逐步取消定额发布,你为啥还要建议大家学习定额知识呢?首先大家要弄清楚目前尚处于造价改革试点阶段,其次是取消定额的发布,并意味着定额完全取消,需要有很长的并行期。我在《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向政策解读》一文中也对北京和广东的造价改革方向做过分析,有兴趣大家可以做一个延展的阅读。

商务经理的工作经验分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现场商务经理-02(2)

引用自《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向政策解读》by白开水

我们不能把阻碍行业发展的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定额,在目前国情下,定额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北京推行消耗量定额也是可以为发、承包双方解决很多计价方面的问题,对发、承包双方,是一个相对比较公道的计价依据。引用自《闲话:关于商务人员组价技能的思考》by白开水。

上面的思维导图应该把我想到的专业知识的框架展现给大家了【不一定全面】,这需要如同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的审视,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加强,一点点的积累,一图胜千言吧,限于篇幅我也不对照各个点一一做说明了。有朝一日,你也许突然通透、开悟,哦,原来大商务管理也没那么神秘,也不过如此。前言中我也提到过,商务经理的知识面不仅仅限于这些专业知识版块,剩下的很多东西需要社会大学“教做人”了。

另外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我们时刻要有批判的思维去吸取别人的营养,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真的太广了,知识被包装成了快消品,信息更碎片化,和我当年入门时完全不一样,公众号、知乎、抖音、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的堆砌内容,有的博眼球吸引流量。本公众号还是秉承初心,分享干货,不误导人,但大家也得辩证的去看这些经验是否真能给你带来帮助?另外建议大家有机会还是多看看实体书籍,公众号也推荐过很多自己认为很好的书籍,我也强调一下,我与作者和出版方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站在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单纯认为这些书籍很好,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启发和益处才去推荐给大家。

待续……

相关文章延展阅读:

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向政策解读(上)

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向政策解读(下)

闲话:关于造价人员组价技能的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