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

导读:作为康雍两朝皇权更迭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隆科多对于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两位帝王而言,意义非同一般。隆科多,出身八旗之首——满洲镶黄旗,乃系康雍两朝大权在握的外戚权臣,出身拥有“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家族,被雍正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不可否认,隆科多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

康熙五十年,在康熙朝晚期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发展到白热化、公开化的关键时刻,康熙皇帝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和宫禁、京城巡防,让其成为了守护康熙皇权的关键人物。对于参与“九子夺嫡”的九位皇子而言,隆科多因为能够直接影响到皇位的最后归属,而成为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康熙六十一年,在隆科多的直接支持下,一直隐忍不发、曲线夺嫡的皇四子胤禛“大爆冷门”,接过了大清皇权,是为雍正皇帝。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1)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继位合法性,后世一直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隆科多在康雍两朝皇权更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关于隆科多在康熙皇帝驾崩之际的具体表现,在清朝诸多官方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有载:

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召皇四子胤祯于斋所。谕令速至。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俄、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也就是说,在康熙皇帝临终之际,皇四子胤禛并不在身边,而是根据康熙皇帝命令,正在“代上于南郊大祀”,而在康熙皇帝身边承接遗诏的除了众位皇子,就只有一个“外人”——隆科多。

等到皇四子胤禛赶到畅春园以后发生的事情,《大义觉迷录》中如此记载:

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皆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当日之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2)

康熙遗诏

也就是说,是隆科多“口述”了康熙皇帝的遗诏,将大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注意,是“口述”,而并没有将康熙皇帝的遗诏拿出来宣读。

那么,这份关系大清皇位的康熙遗诏,什么时候才拿出来的呢?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有载:

十一月。丁酉。宣读大行皇帝遗诏。颁行天下。

“丁酉”,即为二十日,也就是十一月二十日,康熙皇帝的传位遗诏才被颁行天下;而康熙皇帝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也就是十一月十三日。

也就是说,康熙遗诏在康熙皇帝驾崩整整七天以后,才被拿出来,得以颁行天下。

所以,后世部分学者认为,是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凭借着自己手中巨大的权力,擅做决定,选择了皇四子胤禛,用“假传”康熙皇帝遗诏的方式,将胤禛推向了皇位。

由此来看,康熙皇帝将隆科多任命为九门提督,最大受益者应该是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了回报隆科多的“巨大恩情”,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也给予了隆科多极大的恩宠和位极人臣的地位。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3)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刚刚接过皇位,就接连下发了三份和隆科多有关的谕旨,就足以说明对隆科多的“回报”

1、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

2、谕内阁。佟国维袭公奏摺。蒙皇考留中。此一等公爵、著隆科多承袭。佟国维坟茔。交与该部修理。加祭一次

3、丙午。谕内阁。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嗣后启奏处。书写舅舅隆科多

从康熙十一月十三日之前的正二品九门提督,到皇四子胤禛继位以后的一等公爵、总理事务、公开以“舅舅”相称,隆科多得到的“回报”,可谓“货真价实”

雍正皇帝对隆科多的如此厚恩,远远超过了其所立下的“拥立之功”,这让后世学者对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大加质疑的同时,还感叹起康熙皇帝当初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的错误决定。

那么,康熙皇帝将隆科多任命为九门提督,果真是错误决定,果真就是晚年的糊涂做法吗?

笔者认为,将隆科多任命为九门提督,乃系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集中体现,乃系当时皇子夺嫡的复杂环境下,康熙皇帝做出的最为明智的决断。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4)

01 隆科多被任命九门提督的历史背景

关于隆科多被任命为九门提督一职的时间,《清史稿·列传八十二》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子,孝懿仁皇后弟也。五十年,授步军统领。五十九年,擢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大渐,召受顾命。

也就是说,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的时间,并非《雍正王朝》中演绎的那样,并不是康熙皇帝临终才予以的任命,而是在皇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前的康熙五十年。

那么,在太子胤礽两次被废之间的康熙五十年,这个康熙朝著名的外戚大臣为何突然被康熙皇帝任命了如此重要的官职呢?

我们先来看下“九门提督”一职的巨大职权。

《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有载:

步军营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统领掌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弁,以周卫徼循,肃靖京邑。总兵佐之。郎中各官掌勾检簿书,平决诤讼。司务掌典守档册,计会俸饟。翼尉各官掌分辖步军,守卫循警。城门领掌司门禁,稽查出入。巡捕营各官掌分汛防守,巡逻纠察,以执御非违。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5)

清代京城九门示意图

也就是说,九门提督负责维持京城防务和治安,并统帅八旗步军和巡捕营将士,权责重大,直接关系到皇权和政局稳定。

我们再来看下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之前的历史背景。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之子,袭封安郡王爱新觉罗·玛尔珲病逝,出身安亲王府邸,时为九门提督的托合齐在安郡王丧事期间,纠集多名八旗武职官员、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拥有相当军事权力的官员于都统额善家中会饮,被人告发,由此爆发了著名的“托合齐会饮案”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乃系胤礽刚刚被复立为太子的八个月后,时为“太子党”重要成员的托合齐在这个敏感时刻,纠集一干武职官员会饮,势必会引起康熙皇帝的忌讳。随着“托合齐会饮案”的深入调查,康熙皇帝越来越意识到此事的严重程度,认定此事的背后有着太子想要“武装政变”,提前登基为帝的嫌疑。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了康熙皇帝对“托合齐会饮案”的看法:

上谕谓:“诸事皆因允礽。允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货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6)

康熙皇帝将托合齐等人会饮认定为了密谋政变,并将相关罪责全部推到了太子胤礽身上,再次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黜,禁锢咸安宫。

“会饮案”的主角——托合齐,被康熙皇帝斥为“乱臣贼子”,处以了“挫骨扬灰、不得收葬”的残酷处罚。

而正是在托合齐被抓拿下狱以后的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下令任命隆科多接替托合齐,成为了新一任的九门提督。

02 隆科多为什么能够成为九门提督

康熙皇帝对于托合齐的冷酷处罚,说明其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九门提督这一关键官职对于皇权、朝局稳定的决定性作用。

康熙五十年的隆科多,正处在因“不实心任事,罢副都统、銮仪使,在一等侍卫上行走”的尴尬境地,只是一个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并不是九门提督这一关键职位的最佳人选。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选中了隆科多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1、隆科多的外戚身份,让康熙皇帝对其的忠心比较认可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7)

佟佳·隆科多,乃系佟国维的第三子,也就是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子、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悫惠皇贵妃的亲弟弟,妥妥的皇亲国戚。

也就是说,隆科多与生俱来的巨大恩宠和尊崇地位、身份,和康熙皇帝有着直接关系,他当然不会希望自己的表哥兼姐夫——康熙皇帝倒台。也正是因为这直接而复杂的血缘关系,康熙皇帝对于隆科多的信任,远非托合齐,一个出身包衣的庶妃兄长能够相比。

在清醒的认识到九门提督对自己的绝大威胁和影响后,康熙皇帝将隆科多任命为九门提督绝对是处于客观考虑的理性选择。

2、隆科多是有着相当才干的

曾经被康熙皇帝赞为“可为将军者”的隆科多,乃系康熙朝外戚中最具才干的一位。康熙二十七年,30岁的隆科多成为正三品的一等侍卫,而后很快便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升迁速度如此之快,隆科多的外戚身份肯定有所加分,但更重要的是其拥有的具体才干。

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被提升为理籓院尚书,仍署理步军统领。在此阶段,隆科多被康熙皇帝专门委派秘密监视被圈禁的废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随时密奏二人的有关消息,还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此期间,隆科多的才干才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尽心尽职、表现突出,得到了康熙皇帝数次赞许。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8)

《雍正王朝》隆科多剧照

康熙六十一年,隆科多能够被康熙皇帝“召受顾命”,也直接证明了康熙皇帝对其才干的认可。

也就是说,身为外戚,还兼具才干,康熙皇帝将其任命为九门提督,乃系客观必然结果。

3、“戴罪之身”,给予了隆科多不少加分

《清史稿·列传八十二》记载了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之前的仕途生涯:

康熙二十七年,授一等侍卫,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四十四年,以所属人违法,上责隆科多不实心任事,罢副都统、銮仪使,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也就是说,康熙五十年就任九门提督之前,隆科多正处于被因罪被罚的“留任察看、以观后效”​关键时期,将如此境地的隆科多直接简拔到九门提督这一关键岗位上,隆科多智慧感恩戴德、只会誓死效忠,这才是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巅峰表现。

03 隆科多成为九门提督,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意味着什么

罢免了托合齐,任命了隆科多,代表着康熙皇帝对于绝对权力更深层次的掌握,尤其是对于京城防务的直接掌握,这才是康熙皇帝将九门提督一职交给“自己人”的关键原因所在。

“托合齐会饮案”对康熙皇帝造成了多大的冲击,我们从康熙皇帝对“会饮案”参与人员的处理手段上,就能看出端倪。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9)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有载:

上察诸大臣为太子结党会饮,谴责步军统领讬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都统鄂缮、迓图。讬合齐兼坐受户部缺主沈天生贿罪,绞;又以镇国公景熙首告贪婪不法诸事,未决,死於狱,命剉尸焚之。齐世武、耿额亦以得沈天生贿,绞死。鄂缮夺官,幽禁。迓图入辛者库,守安亲王墓。

这还只是官方文献出于对康熙皇帝正面形象的维护,进行的针对性记载。除了“会饮案”主角托合齐被“剉尸焚之”外,刑部尚书齐世武并不是被“绞杀”的,而是被康熙皇帝下令“以铁钉钉于墙上,呼号数日乃亡”

一向以“仁政”施行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在此事件中展现了辣手无情的一面?

九门提督、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八旗高级武职官员,这些人物手中掌握着能够一举推翻康熙皇权的绝对武装力量,让康熙皇帝有了性命之虞,真正的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才会让其痛下杀手。

除此之外,诸位皇子之间愈演愈烈的皇位争夺局势,也让康熙皇帝对自己的皇权稳定乃至性命之虞,甚至对“朕考终,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束甲相争耳”等情况的巨大担忧,也是康熙皇帝必须予以提前防范的问题。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10)

所以,康熙皇帝必须给自己安排一个可以控制诸位皇子势力,能够保证自己皇权乃至性命的关键人物,更重要的在自己驾崩以后,能够保证自己得到一个“千古一帝”该有的身后待遇。

隆科多在康熙皇帝驾崩以后,对皇四子胤禛的选择,几乎将康熙皇帝所有的担忧,全部打消。

隆科多为什么会选择皇四子胤禛,接下康熙皇权?

1、隆科多的选择和皇四子胤禛的幼年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皇四子胤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生育皇四子胤禛的时候,只是一个没有后宫位分的庶妃,按照清朝后宫规定,并没有抚养亲生子嗣的权力。所以,胤禛便被时为贵妃的佟佳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收为养子,于承乾宫抚养。

孝懿仁皇后是谁?

隆科多的亲姐姐!

这也是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对隆科多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这层亲近关系,隆科多才和皇四子胤禛更容易亲近。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11)

2、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的支持者众多,反倒让隆科多拒绝了

“九子夺嫡”事件中,共有五大皇子势力集团,随着皇长子胤褆被终生圈禁;太子胤礽被再度废黜、圈禁咸安宫;皇三子胤祉主动退出夺嫡之争;就只剩下“八爷党”“四爷党”两大皇子势力集团。

相较于“八爷党”强大的势力,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八爷党”中,类似鄂伦岱、阿灵阿等位高权重者,比比皆是,隆科多如果在康熙皇帝临终之际选择皇八子胤禩或者皇十四子胤禵,都很难成为“稳居首功”的佼佼者,也只是众多拥立功臣中普通的一员,事成以后所得到的回报,可想而知。

而对于支持者甚少的皇四子胤禛而言,隆科多的支持至为关键,也很容易成为胤禛的“拥立首功之臣”,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3、对皇四子胤禛的选择,乃系隆科多对当时情势的理性考虑

康熙五十三年的“毙鹰事件”以后,皇八子胤禩已经彻底失去继位可能,即使被隆科多强行推上皇位,也会因为和康熙皇帝生前意愿不符而饱受诟病。

康熙帝为什么对隆科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12)

皇十四子胤禵虽然手握重兵,是当时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但其毕竟远在西北,鞭长莫及;西北大军的后勤保障,还被皇四子胤禛的党羽——年羹尧严密把控。所以,拥立皇四子胤禛成功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皇八子胤禩或者皇十四子胤禵。

正是出于上述三方面的考虑,隆科多利用自己九门提督的巨大权力,依然选择拥立皇四子胤禛,完成了康雍皇权的平稳过渡,并间接为清朝鼎盛状态的到来,做出了巨大贡献。

试想一下,如果隆科多当初选择的不是皇四子胤禛,以胤禛在“九子夺嫡”中做出的各项准备,武装政变乃至朝局动荡就会立刻出现,康熙皇帝想要安稳、平静的享受帝王丧仪都会成为一种奢望。

由此来看,自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以后,隆科多先是绝对保障了康熙皇权的稳定,保障了朝局的正常生态;而后,更是保证了康熙皇权的平稳过渡,消除了康熙皇帝生前对“朕躬置乾清宫内,束甲相争耳”情况的担忧。

所以,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康熙皇帝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清实录·康熙朝实录》、《清实录·雍正朝实录》、《清史稿·列传八十二》、《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康熙朝起居注》、《大义觉迷录》、《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