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降低温的方法(高温冷知识①40)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郑文

高温降低温的方法(高温冷知识①40)(1)

热!热!热!刚刚过去的周末,浙江多地热出史上新高度。

当40℃的高温“来袭”,人体应该如何调节?今天起,有医说医聚焦“高温冷知识”,与你聊聊与健康有关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面对高温,人体有一道天然的“屏障”。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平均温度大约为37℃,人体皮肤上面大约有200万个至500万个汗腺,它们是“天然空调器”,肩负着调节体温的重任。

夏日,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以上,人体的“温控中心”根据外界温度不同,会发出警报。比如,一级警报温度是36℃,在这个温度中,人体便会通过蒸发汗水散热,进行“自我冷却”;一旦气温升到38℃,即是二级警报温度,人体汗腺排汗已难保持正常体温,不仅肺部急促“喘气”呼出热量,就连心脏也要加快速度;39℃是三级警报温度。汗腺疲于工作,已经无能力并趋于衰竭……

在医学上,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热射病也属于中暑范畴,称为重度中暑。换句话说,就是人体的“温控中心”发出了强烈警报。

浙大二院副院长张茂向有医君“敲黑板”,见识热射病的厉害后,学会高温自救尤为重要。

“无论是轻症的中暑还是重症的中暑,首先要迅速地从高温的环境下离开,进入空调房等相对清凉的环境。”张茂说,如果是轻症的中暑,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液体,当然最简单的就是喝白开水,大量出汗的时候需要喝点糖盐水,如果无法判断中暑症状,就尽快地呼叫专业的急救人员到医院进行救治。

那么,一些不得不面对烈日的户外工作者应该如何避免被高温“中伤”?张茂建议,要尽量避免在太阳直射处工作,同时要减少连续工作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

不少急诊科专家向有医君建议,高温“来袭”,大家都应该get一些急救知识。比如,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通风;摘下口罩,解开衣扣,用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适当服用藿香正气等解暑药物,并尝试按压人中穴位等方法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每天清凉多一点】

风扇和空调发明之前,人类就以智慧战胜酷暑。

春秋时代,人们已懂得采集积蓄冬日之冰块用于防暑。《诗经》与《左传》中就有冬日藏冰的记载, 那时设有“凌人”专管冰块的藏取,每年在寒冬时就凿取冰块,存放在低温的地窖、深井等“冰室”“冰井”。

唐代时,防暑降温的办法越来越多。当时有一种可引水上屋的木制器具,居高临下喷冷水,借以降温。《唐语林》中写到,唐玄宗时宫内建造一座避暑的“凉殿”, 外面用这种引水上屋的器具“四隅积水,成帘飘洒”, 殿内还安装了靠水力推动的风扇。

而在唐代之后,冷饮成了一种时尚。唐代诗人杜甫写有“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的诗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