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钖的相声录音(那些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

李德钖(1881-1926)

李德钖的相声录音(那些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1)

李德钖堪称“生的辉煌,死的悲凉,生前身后可谓“冰火两重天”。

转益多师

李德钖原名李佩亭,出生在相声之家,祖父李广义为老“万人迷”。李德钖幼年从祖父学说相声,祖父逝世后承艺名为“万人迷”。

李德钖先后拜恩绪(后改名恩培,马三立外祖父)、徐有禄、桂祯(艺名富有根)为师,在艺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艺超群

20岁出头,李德钖便红遍北京天津。他活路宽而正,从不说“臭活”(即“荤口”)。他肚囊宽敞,会的相声段子之多,是当时任何相声艺人也比不了的,单口、对口、多口相声,都说得出类拔萃,单口相声可以说两三个月不重样。

李德钖是著名的“相声八德”里名气最大的,也是相声水平最高的,还曾经同时养着三个捧哏:马德禄、张德全和周德山,三个捧哏都是“相声八德”成员。

李德钖有一首霸气的定场诗:

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惟我万人迷。

——自称“滑稽大王”,却无人不服。

风格独特

李德钖上台从不鞠躬,说相声时表情呆板,无论段子多有趣,观众反映多热烈,李德钖也始终板着脸。因此有“冷面滑稽”的口碑。尽管如此,仍然深受观众欢迎,有人评价他:“一口一个笑,一句一个彩,把观众用钉子钉在板凳上一动不动。”

巨大贡献

1、李德钖是提高相声地位的第一人。

李德钖把相声从市井街头带到大型茶社,让相声登上了大雅之堂。而相声能在茶社攒底也是从李德钖开始的。

2、李德钖是净化相声的第一人。

寿字辈相声演员谭伯儒(陈涌泉、赵世忠的师傅)曾经说过“……李德锡在杂耍园加演相声,词句修洁,俗不伤雅,进步显著,经这一番演变,相声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3、李德钖是相声灌制唱片第一人。

1908年,百代公司为他和搭档张德全录制了四段相声:《交租子》《对对子》《灯谜隐语》《怯封钱粮》,这是中国最早的相声录音。

4、李德钖是把相声带到南方的第一人。

1913年,他曾经和张德全(张麻子)一起,跟随“鼓界大王”刘宝全到上海演出并站稳脚跟,逐渐走红。之后,又在南京演出。

5、李德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给后人留了饭。

他创作传承的作品有《粥挑子》《古董王》《耍猴》《洪羊洞》《五人义》《三近视》《五兴楼》《大审案》《交租子》《老老年》《窦公训女》《十八愁绕口令》《张广泰回家》等等。

5、李德钖还提携指点了张寿臣,培养了马桂元。

李德钖的相声录音(那些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2)

1923年至1925年,李德钖与张寿臣一起合作两年,二人互为捧逗,使当时年轻的张寿臣受益匪浅,迅速成长。

李德钖的相声录音(那些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3)

李德钖爱惜人才,主动收天赋极高的搭档马德禄长子马桂元为徒,严格要求,悉心指点。马桂元继承了师父李德钖的冷面相声特点,同时在父亲马德禄的传授下,年纪不大就成了京津两地有名的相声艺人。马桂元是自己弟弟马三立的第一任相声老师,马氏相声的形成可以说就是从马桂元开始的。

悲惨离世

李德钖虽然艺术高超,能耐很大,但受历史局限,先后染上了抽鸦片和赌博的恶习。坊间传说,还因为得罪军阀等缘故,生命最后的李德钖逐渐变得贫困潦倒,生活艰难,无法在京津立足,不得已背井离乡,到东北演出淘金,不幸又染上了疾病。最后因住不起宾馆死在了沈阳路边一条臭水沟中,死时甚至衣不蔽体。最后还是同行和粉丝凑钱,把他草草下葬了事。到今天,李德钖的坟墓的确切位置都难以确定了。

一代巨星就比陨落,从此相声行再无“万人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