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笔记在线听书(听书笔记殷小虹)

小道士笔记在线听书(听书笔记殷小虹)(1)

【故事梗概】薛门去保定找年羹尧,白泰官与吕四娘携带万年青,匆匆回飞龙岭,当夜在客栈中又遇到云中雁前来盗取万年青,被吕四娘发觉,两人因负伤被云中雁逃脱。云中雁逃进了水月庵,庵主元清道长用蒙汗药活捉吕四娘,不料白泰官无意间发现了云中雁,于是追至地道,白泰官负伤遇敌,不知结局如何。

【细节赏析】田忠假装取药,实际上从腰里取出了两只毒药镖,对着吕四娘和薛门大师父打去,幸亏老和尚眼快手快,将吕推过一旁,自己伸手接过一只镖,回打在田忠咽喉,吕四娘上去补上一刀,把他的脑袋割了下来。老和尚过去取出田忠身上的解药给白泰官,一粒是口服的,一粒是外敷的。用药之后白泰官顿觉好了许多。吕四娘把三具尸首放在一起,又将房里的一些桌椅堆在他们身边,连灯带油一起倒在他们身上,一会儿房间就着火了。等三人离开小庙,小和尚叫众相邻来救火时,三个歹人已经烧得像烘山芋一般。殷先生还补充说道,田忠身边有两包解药,剩下的解药被薛门老和尚藏在身上。这里种下了一只根,过后田氏四兄弟上飞龙岭找广慈师太报仇,广慈身中毒镖,幸亏薛门带了解药,救了老尼姑一命。

三人出了小庙,薛门急于要到保定找年羹尧讨债,很快就与吕、白二人分手。白泰官买了一头驴子,他两人其实都负了伤,白泰官中了毒药镖,虽然用了解药,但毕竟中毒一夜天,身体还没复原,所以只能骑着驴子赶路。吕四娘刚才被铜头罗汉压在地上差点丧命,一口淤血结在胸口,所以也是负伤而行。两人来到双龙镇,天沥沥淅淅地下着小雨,赶了一天路又饥又累,于是就投宿客栈。因吕四娘身携万年青,所以只得在帐子里,和衣而坐。大约一更二鼓时,听得屋顶上有脚步声,接着此人像到了窗外,吕四娘故意发出鼻息声,此人推窗欲进,吕四娘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云中雁。吕四娘拿起枕头,便扔了过去,云中雁被枕头击中,转身又跳上了屋顶。吕四娘叫醒白泰官,飞身上屋顶就追,把栈房中的客人都吓醒了。

云中雁在前面拼命逃,吕四娘与白泰官紧追不舍,因为两人都有伤在身,所以总差那么一段路,追不上他。进了一条山路,云中雁却不见了。前面有一座破庙,上面写着“水月庵”三字。于是白泰官守在门外,让吕四娘进庵寻找云中雁。吕四娘进了庵堂,四处找寻也没有发现云中雁。走到里面,见靠山有一个半亭子,亭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水月无边”四个字。吕四娘见地上并没有脚印,料想云中雁不在此地。又见一间小屋,里面有个人躺着,睡得真香。吕四娘到门口告诉白泰官没有发现云中雁。两人重又敲门,那个男子出来开门。看见两人甚是害怕。两人告诉他,我们是镖师,半夜遭强盗打劫,东西被抢,人也受了伤,想在庙里休息到天明。那人自称王老三,是庙里的香火,原来的师太死了,徒弟还俗嫁了人。现在一人在庙里,平时靠香客的一些灯油钱度日。

两人想喝点茶,香火说这里没有茶,只有汤罐水。吕四娘觉得腹中饥饿,就请香火弄点吃的,香火说我自己也是有一顿无一顿的,食不果腹。幸好今天剩有一些锅巴,要不就给你们烧点锅巴泡饭吧,于是香火去烧泡饭。一会儿泡饭烧好,香火说自己要去吃一点,就留下了吕、白两人。吕四娘刚拿起筷子,白泰官对她笑笑说,师妹难得走江湖,不知江湖上的凶险,这泡饭不能吃呀。于是叫她取下头上的金簪试试是否有毒,一试金簪有些变黑。这时白泰官突然发现窗外一个黑影,像是一只野猫,于是就追出去,看到黑影上了屋顶,白泰官跟随黑影,追到里面的亭子前,黑影不见了。白泰官走进亭子仔细一看,原来石碑旁有一条细缝,用手一推,石碑就动了,原来里面是一条地道,白泰官轻轻走进地道,发现里面有微微的火光,像是两人正在饮酒,走近几步才发现原来其中一位正是云中雁,边上一个道士装束,道士正在埋怨云中雁,说他不该将两个侠客引进庵堂,云中雁说请师傅放心,他们不会发现地道,自己是脱了鞋,赤了足进的亭子。

云中雁今天白天就遇到了白泰官和吕四娘,见白泰官骑在驴子上,肩上还吊了绑带,又见吕四娘表情郁闷,手还不停地撸着胸口,料想两人都受了伤,所以一路尾随着两人,见他们进了客栈,就趁着夜色摸进吕的房间,本想盗取万年青,却被吕四娘发觉,幸好两人负了伤,没有能追上他,于是他逃进了水月庵。水月庵里的当家道长非为旁人,他就是雍和宫被摔死的金面熊道清的师兄,名元清,他们都是“白侠”的学生。云中雁告诉他,吕四娘和白泰官两人紧追不放,一定会进庵堂,他俩携带了万年青。如能捉住两人,将万年青献给皇帝,那就立下了天下第一大功。于是才有了假香火王老三,用蒙汗药对付两人。殷先生到结束也没有交待那个黑影是谁?有人以为是云中雁,有人以为是顾肯堂,究竟是谁,你听到下回书便可知分晓。

一点疑问。本回书的情节有点险,听客不禁要问,顾肯堂到哪里去了?他俩下山,顾不放心,所以跟踪而去,现在他俩拿回万年青上山,顾倒反而能放心?更何况两人都受了伤。还有一点,他俩下山时跟踪云中雁,现在上山,倒反过来被云中雁跟踪。不过还说得过去,因为两人都受了伤,注意力肯定打折扣。

【方言解读】其一“啯落起”,这是一个像声词,通常后面还有“一道死”三字,合在一起形容“难解难分”、“有难同当”,但不一定是指死;其二“破之落索”,形容物件“破破烂烂”的样子;其三“若要享福,鼻头朝北”,“鼻头朝北”隐喻死亡,这句谚语讲得很明白,含有“事与愿违”,类似于普通话的“异想天开”、“痴心妄想”。

【评弹史话】薛筱卿(1901-1980),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12岁师从马如飞再传弟子魏钰卿,习《珍珠塔》,15岁拼师徒档演出于苏州地区。16岁到沪,单挡演出于大世界、小世界等游艺场,一度与陈雪舫拼档。1924年,经评话演员钟子亮撮合,与沈俭安合作。始在上海四美轩书场演出,大获赞赏,后红遍江南,1954年加入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他嗓音明亮清脆,咬字清劲峭拔。其唱腔是在马调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变化,具有明快流畅,稳健铿锵的特点,被称为“薛调”,为流传最广的弹词流派唱腔之一。其琵琶弹奏灵活娴熟,衬托沈俭安之唱腔,采用支声、复调。乘虚填隙,丝丝入扣,一改以往仅有过门而无衬托之传统伴奏法,对沈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沈薛档对《珍珠塔》唱本有较大丰富和发展,他们在删改原唱本中过多的封建伦理说教的同时,又增添了大量富有情趣的情节和语言,又因他们的表演风格清新活翻,又节奏快捷,适合当时听众的审美需求,故沈薛档有“塔王”之称。他们演过的长篇还有《太真传》、《花木兰》等。并弹唱过《啼笑因缘》。40年代初,沈薛拆档后,薛一度与其师弟魏含英合作,后和徒庞学卿、郭彬卿拼档。从1950年起,与薛惠君拼父女档;1955年后,又和陈红霞合作,演出长篇《西厢记》;1961年兼任上海评弹团学馆教师。沈薛合作灌制的唱片有30余张。他单独灌有《柳梦梅拾画》、《紫娟夜叹》等。

(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