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调锋的写法 一笑三语逆锋正峰

一笑三语:逆锋、正峰、回锋——聊书法顿挫运笔

就书法运笔中的顿挫这个话题,昨天一学生来电问起,我简单的给予聊了一下。其实顿挫在书写时也就是衄挫,这是书法中的笔法术语。在书写笔画的过程中,逆锋入笔,正峰行笔,回锋收笔,整个过程不是一种静态直行不变的,而是有提、按变化的,这种提按就需要不断调锋。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里的变起伏,殊衄挫,说的用笔在送墨的运动中有差异,一点⼀画,皆⽤“逆法”、“鳞进”、“涩⾏”行笔,使书写出的笔画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即笔画要具有⽴体感和节奏感。也就是说衄挫的行笔,瞬间产生锋尖与纸面多维角度和方向的多次快速摩擦,使笔锋如鸟喙般啄入纸面后异常迅疾地衄转顿挫,然后或峻利地排出,或稳实地蹾住。这一行笔动作体现在“挫”字,就是顿笔之后重新提笔,聚拢笔锋,然后再行笔按压下去,接着再提笔、再按压的过程。按压下去的顿就是挫的起始状态,而挫是顿之结果。这样时而一画经历多次反复的“衄挫”,如电光逝火,爆发力极强。因此,衄挫就是调整笔锋行笔的过程。唐张怀瓘说:“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蹙:急促、紧迫。衄:逆转、顿挫。峰峦之状:高低起伏的山峦。杀笔:收笔、结笔。意思是说,起笔蹙衄,就是衄挫、逆转、顿挫的转锋过程,而动作必须要在快速中进行,此亦符合急促、紧迫的情形。而杀笔亦须存结,是说收笔时要用力收束,也就是说,笔画结尾处要交代清楚。清代蒋骥称:“顿挫与提顿相连,欲挫仍须提,既挫又须顿。”

此话说的调锋提和按不是孤立的,提就是笔锋上升和浮起,按即笔锋下降和沉下去。提和按都在运动变化,不在一个点上,是笔锋在笔画中运行的过程,笔画的粗细、顿挫是提按运动的表现。笔越按得深笔毫着纸越多,笔画就越粗重浑厚有力;笔提的越高,笔毫着纸越少或只有毫尖在运行,笔画即表现出细而轻快。然,根据笔势的需要,提和按的时间长短,笔锋升降高低,着纸面深浅,运行时快慢,是形成笔画的刚柔、粗细、流畅、枯涩等变化的根源。由此可见,顿挫行笔体现书写内涵韵味,即使是写一笔凝重的直线中,行笔也常有极其微妙的提按运动,只是不容易察觉。纵观古人历来主张行笔要避免“直过”。所谓“直过”,是说笔锋在运行中始终是处在一个高度或力度上润滑顺溜,没有一点变化的状态,这样写出的点线就显得呆板、轻浮无力。但是,现实中笔画顿挫的波动调锋,有人理解是种故意抖笔而写出来的,而且还刻意去效仿,其实不然,这种波动是书写时不断调锋产生的,并非抖笔所致,抖笔乃江湖大师的特技,和真正的书写是两回事。

范云峰壬寅四月廿二北京早安!

楷书调锋的写法 一笑三语逆锋正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