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如何灭亡的(一代枭雄孙权为何乱立太子)

孙权是如何灭亡的(一代枭雄孙权为何乱立太子)(1)

孙权精明,但为什么在立太子问题上犯糊涂

孙权在三国霸主曹操和刘备三人中,年龄最小,但却让这两人对他无可奈何。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在他们事业最辉煌时,给予他们当头一棒的人就是孙权,也正是因为孙权的存在和使坏,使得曹操和刘备的发展遭受到了挫折,却还对他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对他低头。

可以说,孙权在三国时代,是最值得书写的英雄人物,如果三国没有他,或许曹操就能统一中国,实现自己的帝王事业了。

但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没有保持好晚节,尤其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孙权一错再错,不但和群臣关系闹得很僵,还逼死了名臣陆逊,使得吴国元气大伤。可以说,吴国最后的灭亡,祸根就在孙权身上。

在开始的时候,孙权选择继承人时,还是比较清醒的,他有七个儿子,而长子孙登最被他看着,在孙权还是吴王时,就册立孙登为太子,并对他进行了精心培养,期望他日后能接自己的班。

孙权是如何灭亡的(一代枭雄孙权为何乱立太子)(2)

而孙登的表现也说明他是一位合格的接班人,只是孙登没有皇帝命,在33岁时就得病去世,使得吴国失去了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但有证据表明,孙登在生前已经失去了孙权的信任,因为他已经流露出要把太子之位让给弟弟孙和的想法,都知道太子之位不是随便能让的,孙登有这个想法,肯定是知道孙权不喜欢自己而喜欢弟弟孙和了。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在于孙权宠爱女人。孙权在吴国地位最高,但当上吴王和皇帝后,却长期不立皇后,这就导致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嫡庶之分。所以,每个儿子都有机会当太子,并不会因为太子名分已经确定,就会让其他几个儿子停止妄想。

孙权的七个儿子,都不是一母所生。其中孙登的母亲徐夫人虽然得到江东士人的拥护,但却不为孙权所喜。只是因为支持徐夫人为后的江东士人集团势力强大,使得孙权难以与对方抗衡。

皇后位置之争,是南方士人集团的权力之争

作为江东的领袖,孙权却是外来人,因此,他想在江东站稳,就只能依靠江东士人集团,但如果一味向江东士人集团低头,又会让江东士人集团势力坐大,对孙家统治不利。所以,在后位确立上,孙权不想迎合江东士人集团的心意。

北方士人集团是孙权依仗的主要力量,他们与南方士人集团有夺权的矛盾,而立谁为皇后,就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后来,孙登去世,孙和上位,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使得吴国继承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但这个时候,孙权却推出了小儿子鲁王孙霸,仗着孙权的势力,孙霸有了夺位之心,而吴国大臣为了吴国政局安定,建议孙权将孙霸迁出皇宫。孙权觉得这意见合理,就同意了。

孙权是如何灭亡的(一代枭雄孙权为何乱立太子)(3)

孙霸并不甘心自己就此落败,就开始和姐姐鲁班公主合谋,一起构陷孙和。有一次,孙和代替孙权去江边祭祀祖先,临时在大臣张休家里休息。张休是孙权妃子的哥哥,属于外戚。鲁班公主借机对孙和进行构陷,说孙和和外戚勾结,要谋反。

孙权听信了谗言,就废除了孙和的太子之位,但精明的孙权并没有因此而册立孙霸,相反,他认为孙霸有野心,是祸乱吴国的祸首。于是,在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后,又赐死了孙霸。

废立太子,孙权对江东势力进行了大洗牌

在废立太子孙和的过程中,孙权兴起大狱,对支持太子孙和的许多大臣进行了打击,杀死了许多有名望的大臣,而支持孙霸的大臣也遭殃不少,整个江东势力都遭受了摧残。其中,本土最据势力的四大家族顾、虞、张、陆受损最大,连陆逊都被孙权逼死。

在太子风波过去后,孙权选择了立小儿子、只有八岁的孙亮当太子,同时,把孙亮的母亲立为皇后,算是确立了孙亮嫡子的身份。

因为孙亮的年纪实在太小,难以处理朝政,而江东士族集团又被孙权摧毁,因此,孙权就选择了北方士族集团来辅助孙亮,其中的头面人物就是诸葛恪。

孙权晚年的行事,一直是个谜。许多人都想不到一向精明的孙权为什么会犯糊涂,对自己的亲人和亲信大臣打开杀戒。

其实,孙权这样做,是有着很清醒的考虑的。孙权与江东世家大族有很深的矛盾,而从江北跟随孙家的世家大族人数有限,再加上脱离了家乡,实力不足。虽然和江东世家大族有着一样的儒家根基,但要融入到江东地域中,还需要时间。

江东世家大族崇尚分权,想在江东政权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势必和崇尚皇权集权的孙权产生矛盾。因此,只要抓住机会,孙权就会对江东世家大族进行打击。

只是江东世家大族在江东的基础牢固,孙权几次兴起事端,虽然能打击对手,但效果有限,最后又不得不向对方屈服。

孙权和曹操都对士人集团不感冒,所以在统治时,都会不断打压世家大族,而他借助的力量就是北方寒族和流亡的士人,这就引起了南方世家大族对孙权的不满,也对孙权的政权离心离德,失去了他们的支持。

孙权是如何灭亡的(一代枭雄孙权为何乱立太子)(4)

后来,孙亮在反抗诸葛恪和孙峻的集权时,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就是孙权种下的恶果。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孙权本人的造孽,才开启了江东政权沦丧的开端。孙权在太子选择方面出现的失误,其实并不是他本人犯糊涂而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调整。

只是孙权本人也没有想到江东士人集团的反抗会如此强烈。因此,吴国最后的亡国,其实是逆当时的历史潮流。曹操尚且不能摧毁世家大族,孙权就更不可能了。



​作者:小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