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是落魄文人的富贵幻想)

相信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接触到了一个成语:黄粱一梦,这个成语一直被人们使用,在生活中经常也能见到有人用“做你的黄粱梦去吧”来嘲讽那些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但是有多少人人仔细想过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黄粱美梦的出处:《枕中记》,来看看这黄粱美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黄粱一梦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是落魄文人的富贵幻想)(1)

故事发生在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个姓吕的道士(一说为吕洞宾)修行有成,云游到邯郸的时候旅途劳累便在一家旅馆里靠着袋子歇息。待了一会儿碰见了一个骑青马穿粗布衣服的年轻人卢生。卢生也刚好累了便和吕翁坐在席子上聊天解闷。

二人相谈甚欢,卢生也渐渐地对吕翁敞开心扉,感叹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无所成就。吕翁好奇,便问卢生:“我看你无忧无难,生活也过得去,言谈有度,却在这里感叹自己的困窘,这是为什么呢?”卢生道:“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当建功立业出将入相,享尽荣华富贵,出人头地,获得显赫的地位,而我现在不过是在苟且偷生罢了。如今已经到了壮年,却还在田地里耕地,正是愧对了这一生啊?”吕翁哈哈大笑,见卢生已有困意,便将自己的枕头借给他,“枕着这个枕头便可以实现你的志向。”

卢生枕着那枕头逐渐入梦,看见枕头两段的孔越来越大,在里边发出了光。卢生随着光走,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几个月后,卢生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子作了妻子。清河崔氏,正是唐代权势滔天的门阀世家,娶得崔氏之女无异于一步登天。第二年卢生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近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秘校官,后参加考试当了渭南的县尉,不久又升官作了监察御史,接着又授予了知制诰的官职。三年以后卢生被派去同州担任当官,大兴水利造福民生,解决了交通问题而为人们刻石赞颂。朝廷又任命他担任汴州的地方长官,去京城作京兆尹。正巧唐玄宗正发动战争开疆扩土,黄河一带告急。卢生临危受命,担任河西节度使,大破林胡,开疆扩土九百平方里,边疆的老百姓歌功颂德。卢生事成之后回到朝廷被封官授爵,担任了吏部侍郎,兼任御史大夫。这时,卢生的名声传扬天下,世人莫不尊敬。卢生的仕途达到了极盛。

黄粱一梦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是落魄文人的富贵幻想)(2)

但是,卢生的名声太高引起了当朝宰相的嫉妒,于是宰相向皇上进谗言并将卢生贬为端州刺史。三年以后卢生又被调回到皇上身边作常侍,没过多久又当上了宰相。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卢生将国家治理的整整有条,被人们称作贤相。结果又引起了同僚的嫉妒,被诬陷卢生和边疆的将领勾结,图谋不轨意图造反,皇上大怒下诏江北卢生关进监狱。卢生惊慌恐惧,向妻儿感叹:“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卢生打算自杀谢罪,妻子抢救及时,卢生自杀没有成功。最终受卢生牵连的人全都死了,只有卢生被官僚求情勉强保住了姓名,免掉死罪被发配边疆。过了些年,皇帝得知了卢生的冤情,又下诏召回了卢生官复原职,并且额外被奉为公侯,煊赫一时。卢生一生有五个儿子,每一个都封侯拜相,都和名门望族结亲,孙儿更有十多个。纵观卢生的仕途生涯,朝野风云起起伏伏,最终走到了如此显赫的位置。卢生随着地位的提升也性情变化,开始纵情享乐,良宅、美女、名马不计其数,纵情享乐奢侈放荡。至此,卢生得到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一切。

随着卢生年纪渐老,卢生大感时日无多,请求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准。卢生病了,皇帝身边的大臣都前来探望,药材名医无不是最好的。卢生临终前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道:“我卢生不过是一位普通的读书人,整日种田耕地度日。时运鼎盛得到了皇上的恩宠得以入朝为官,并有幸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得到了太多的俸禄,出将入相锦衣玉食应有尽有。进朝担当了宰相这一高为,和朝中人物结交,但自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对不起皇上的恩宠,对皇上治理天下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在丞相这个位置上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做事出现差错。现在正值弥留之际,死期很快就要到了,感念皇恩浩荡,只可惜自己愚钝白白辜负了皇上的重用。”皇上见了大为感动,认可卢生的功业,希望卢生可以好好接受治疗早日痊愈。当天晚上,卢生寿元走到了尽头,最终身死。极尽繁华的一生到此结束。

卢生伸了个懒腰醒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还在旅舍当中,店家在睡前开始煮的小米还没有熟,一切都和之前一样。卢生急切的起来,问正笑眯眯看着他的吕翁,“难道那只是个梦吗?”吕翁感叹,人生的辉煌也不过如此而已。卢生听后顿悟,向吕翁表示感谢,拜谢而去。

黄粱一梦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是落魄文人的富贵幻想)(3)

至此,黄粱一梦的故事便走到了尾声。很多人觉得这个故事太过虚幻,不过博人一笑而已,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仍旧沉醉其中做着虚妄的梦境。在这个黄粱一梦的故事传开后过了不知道多少年,有一个读书人贫困窘迫辗转之下来到了邯郸。他感叹自己一事无成,就如当年的卢生一般。长叹之下留了首诗落魄而去:“四十年来公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到邯郸,要向先生借枕头。”落魄寒士的一首短诗中有蕴含了多少的心酸和无奈。诗人都讥讽他不切实际做着白日梦,我却从中感受到许多。这个渴望“要向先生借枕头”的穷酸文人不正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写照吗?对此,你怎么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