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对联横批美味佳肴,粤龙山对联的书中解释

#粤龙山征联#没想到的是,我在几个月前谈粤龙山征联的问题,昨天又有人回复了,结合我收藏的《诗词格律》里谈对联的资料,见文中截图,和我的见解,再次谈谈相关情况。

如果自己写的东西自己欣赏和参加比赛写的东西,肯定不一样的。

作为征联比赛,应该严肃认真。

几个月前的问题,今天有人重新提起,也许是初学者,也许是学习几十年而偏见固执的人。

我把书里的图贴上,并结合个人见解。

我在几个月前写了关于粤龙山征联问题的分析文章,认为疑问句是不行对陈述句,是拿《诗词格律》出来作参考的,有书为证的(见截图)。

潮州对联横批美味佳肴,粤龙山对联的书中解释(1)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诗词格律》书籍中,明确强调,对联的一般要求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对联六要素,也有句式一致的要求。

粤龙山征联中:

龙行粤地游花海

谁造仙园壮荔乡

根本没有句式一致,也就是《诗词格律》里说的结构对称。

首先:“龙行粤地游花海”是陈述句,“谁造仙园壮荔乡”是疑问句,在句式上不一致。

其次,对仗学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是大类相对,只满足于宽对要求,工对还是要词类一致的。

潮州对联横批美味佳肴,粤龙山对联的书中解释(2)

潮州对联横批美味佳肴,粤龙山对联的书中解释(3)

“粤地”跟“仙园”根本就不对仗。粤地是指广东省。“仙园”只是刘世荣的园子,粤地是地名,“仙园”是指一座园子,粤地对仙园,明显不符合对联里的词类一致要求。

因为“粤地”是地名类,“仙园”是居室类。

以“粤地”之大对“仙园”之小,违反了格律诗里对仗的要求,下联气势必须跟上联持平或压倒上联。

另外,有的台湾人,认为“仙去”即“逝去”的意思。

谁造仙园本来就是不雅的。壮荔乡,就是给荔乡壮胆的意思。

按照使动用法,“壮”字作动词只有取壮胆才具有动词词性,才能跟上联的“游”字对仗。

谁造仙园壮荔乡……仙园谁造的都不知道,结果仙园被要求拆除了复耕复林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传统对仗理论来看,

“龙行粤地游花海”

“谁造仙园壮荔乡”

根本不符合对仗理论的,前面已经论述了。

“龙行粤地游花海”说的是龙来广东看花海。

下联,如果从联意上讲,应该要说怎样迎接龙,派谁去迎接龙才对。

如果放弃了“迎接龙”的意思,那么,就应选结构工整的。

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词类相对,并讲究词类一致。

有人会举例说,格律诗里有词类活用的对仗例子,词类不一致也能对仗。

词类不一致的对仗适合格律诗,格律诗讲究格律。对仗有时候可以放得很宽。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形容词,“悬”是动词。

可对联毕竟高于格律诗的,不能照搬格律诗。

举例,如老邹最新出句:“唐风沐荔乡,映日荔红红世界”。这个句子的长度就不符合格律诗规范,格律诗一般是五言八句或七言八句的。

如果有领导来访,首先考虑的是怎么迎接,而不是夸自己的园子壮观。

比“壮荔乡”漂亮一千倍的江南园林,也没有说自己“甲苏州”“甲江南”。

要是江南园林挂“龙行江浙游花海,谁造园林甲江南”岂不是更好。

机械造句,只是填平仄游戏。《诗词格律》明确交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平仄合律,可没有对仗性,不能视作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不拘平仄的名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合平仄的对仗,可以提取出来作对联。

总的来说,粤龙山征联为观音山征联留下了很多思考。

因为老邹说“织女画中织画图”比较接近,因为织女是玉帝女儿的缘故。织女联层出不穷,我也可以仿照其平仄格式,造出无数织女句。

如:

织女地中织地天

织女锦中织锦丝

织女树前织树花

织女路中织路仙

织女庙中织庙庭

织女酒中织酒仙

织女洞中织洞天

织女水中织水壶

织女石前织石桥

织女佛前织佛仙

其中,“石”“佛”两字按平水韵来读,是仄声的,按普通话来读不合平仄了。

叶配立考证,所谓织女画其实是牛郎织女画,织女画不是核心景点,不应该作为跟“观音山”对仗的词语。

其实,对对联就像问答题,“龙行粤地游花海”对“鹤至高州守果园”不香么?

“粤地”是地名,“高州”也是地名。花会结果的,如果花海包含果园,那么“龙行粤地游花海”跟“鹤至高州守果园”,气势持平了,既写实又应景。

当然,“龙行粤地游花海”对“虎架龙江赏雪雕”也可。

如果因为

“龙行粤地游花海”

“谁造仙园壮荔乡”

在平仄上相反(第一字平仄不论,),就说突破句式也不错,这种极端思维,“龙行粤地游花海”对“学海无涯苦作舟”也能成对了。

分析

龙行粤地游花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平仄相反,又符合马蹄韵。

“龙行粤地游花海”对“谁造仙园“谁造”壮荔乡”跟对“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没有区别的,都是平仄一样的句子。

对联六要素有句式一致,词类一致的要求。“谁造仙园壮荔乡”根本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鸡声茅店月”跟“军舰核潜艇”也是全名词组成的句子,为什么“鸡声茅店月”只能跟“人迹板桥霜”对仗,毕竟,在“军舰核潜艇”上,看不到“鸡声茅店月”的,特别说明“核潜艇”的“核”字普通话读平声,平水韵读仄声。

好的对联必须是对仗具体的。“龙行粤地”跟“谁造仙园”一样,就像“鸡声茅店月”对“军舰核潜艇”一样。对仗不具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