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

文/张国臣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殿。学校都有学习交流的园地,校报是师生笔耕的良苑。

巨树参天。在庆贺河南大学获得中国“双一流”大学及建校110年之际,回首往事,我难忘河南大学教书育人的领导和老师,难忘支持帮助我学习办刊笔耕的各级师生朋友,难忘《河南大学报》及众多报刊的圆梦情缘故事......

一、梦缘中岳

人生有初心,干事皆有缘。

我出生于中岳嵩山南麓的登封县宣化镇。登封者,是女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登嵩山、封中岳大帝宣告成功所赐县名;宣化者,宣而化育也。宣化镇背依嵩山之荟萃山,面临颍河之源白沙湖,山翠水碧,景色宜人,是千年古镇。有《登封宣化》诗赞曰:“白沙湖碧迷陶潜,荟萃山碧痴谪仙。勤奋读耕力开创,宣而化育众鹰旋。”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老师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影响。石坚迸火,苦多励志,我的父亲张颍水,是一个忠厚老实,谨慎实干,乐善好施的人,读过私塾,大学毕业后一生任教,严格教育子女,要求“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打人,不骂人,好好学习,健康成才”。我和姐姐弟弟妹妹们心存敬畏,牢记于心。我五岁开始苦背《三字经》《弟子规》等诗篇,不懂也要背诵;每天临摹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碑帖,日省修身。记得1962年上小学时,学校有《学习园地》《元旦特刊》,图文并茂,我和同学们都争相学习观看。我的第一个老师叫付桂叶,是登封县“特级模范教师”,长得漂亮,气质高雅,个子不高,头发乌黑,弯弯的柳叶眉下眸子闪光。她让我坐第一排,当班长,手把手教我爱护书籍,把课本书皮包得整整齐齐,培养我干净整洁干练做事的好习惯;她讲“李白铁棒磨针”的故事,坚定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信念;她教导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争当三好生”,培养学生们干善事、多奉献、做好人的优良品德;她要我带头打扫教室卫生,培养吃亏、吃苦、服务同学的好作风,使我全票评上学校的“三好生”,最早戴上红领巾;她教我们写作文,我写的《迎春》登上校刊后,心里美滋滋的。有一天,少先队开会,同学们畅谈长大后的梦想,我站起来发言,大声说:“要当中国作家!”

嵩山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祖庭、武术圣地。登封县的小学体育课是学练少林拳。县教育局聘请少林高僧释德根拳师讲授。释老师个子不高,身体偏瘦,但眼睛发亮有神,站立马步如松,握拳出击似风。他与我父亲是好友,教我们学生练“少林小洪拳”后,多次单独给我开“小灶”,让我看他珍藏多年的《少林拳法秘籍》,那发黄的草纸图书用红绸巾抱着,书中的每一招都有简单的图解。他给我讲唐朝“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明朝少林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一招一式地教我练少林功夫。我拜他为师,在学校松树林中,起早贪黑,刻苦练习。释德根师傅曾笑着对我父亲说:“国臣干事特别吃苦认真,一定会有出息的”。

良好的环境可以教育人、培养人、成就人。我中学时期的恩师叫陈万有,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躯,大大的眼睛,白白的脸庞,走起路来,两腿生风;讲起课来,声如洪钟。想起他,眼前还浮现出他当年讲课时陶醉课文、眉飞色舞、来回走动、慷慨激昂的神采;耳畔,还回荡着他那讲解朗诵苏东坡词豪放宏亮的声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学们听课入迷,有时竟忘记了下课铃声。那时候,缺书啊!他让我抄《唐诗三百首》,并把他多年积累的剪报、语文写作知识资料交给我,让我学刻蜡版,油印成《文苑集萃》,发给同学们。这是恩师的培育厚爱啊!编辑是学习,刻版是加深学习,校对油印是更进一步的学习。别的同学下课出去游玩了,我却在一字一句用魏体刻写。吃亏是福,吃苦养德,我的中文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就是在敬爱的万有恩师精心教导下逐渐提高的。我刻印的书刊,一时“洛阳纸贵”,其他班的同学们要,学校的老师们也要,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水平。我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把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写在日记本扉页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以此励志铭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灵魂相互沟通的媒介,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世间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读登封县第一高中时,学校领导王太平要求学生多读《唐诗》《宋词》等书,增加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有一天上语文课,吴应魁老师讲授李白《五律.春归嵩山》主题思想和写作艺术,我大胆学摹,步李白元韵和之:“少小读嵩阳,常登玉女峰。朝吟太白句,夜画少林松。春来化冰雪,冬去长花茸。云海无际涯,横空腾巨龙。”李明老师负责从学生作文中挑选优秀文章刊发校报专刊,我有幸多次选中,并在《登封文艺》转载发表。我高中毕业后即留校教高中,主编《学习园地》《元旦特刊》等校报校刊,组织写作征稿、编辑美化版面,实现了教学相长。

文化是水,文化是力。1977年元月,登封县委书记张元喜看到我发表的几篇文章,非常喜欢,就把我从登封一中调到登封电厂会战指挥部当宣传干事。从学校到企业工作是我人生的关键转折。登封一中党支部书记白秀芬老师正直善良、遇事果断、惜才爱才,亲自教我到企业工作的方法,还把她家的新自行车推出来,让我快速办理调动手续。我在登封电厂做“战地记者”,编办《登电通讯》厂报和“会战工作园地”板报,经常深入到建筑工地、生产一线采访,发现先进人物和事迹,写文章、鼓士气,赢得领导和工人师傅们的称赞和好评,被评为“劳动模范”。

推崇读书的人不会停步,热爱读书的人不断新生。1977年,党中央英明决策,恢复高考。10月初,广播里公布了国家恢复高考的决定,千千万万的青年奔走相告,高兴极了!一天上午,陈万有老师步行几十里来到电厂,给我送来了《历史》、《地理》课本。明媚的阳光下,他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语重心长地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结束了,国家终于恢复高考了,机遇难得!你过去上学没有系统学习史地课,现在离考试只剩21天了,要抓紧复习补上啊!”聆听着恩师的殷切话语,抚摸着他送来的珍贵的史地课本,我咬牙发誓: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命运,一定全力以赴参加高考,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时光如金,怎么复习?编报写作经验告诉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把恩师送的教科书看了又看,用设问问答的方式,对照书本,列出提纲,归纳记录,条分缕析,增加记忆,曾连续18天没脱衣服,抓紧读习。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我买来两斤馒头,看书太饿了,就掰个馒头用开水泡泡充饥;白天照常工作,夜晚太困了,就用针刺手指出血,以保持头脑清醒;深夜、凌晨,实在太困了,不敢躺床,怕睡不醒,就趴在桌上小憩,用不舒服的姿势驱除睡意,与时间赛跑。1977年,河南省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文艺创作增加机缘,我在编中学校报时,曾写有多首纪念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建党立国丰功伟绩的长诗,材料丰富,感情深厚,写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写成,另外,史地、政治考卷也都全部答完。天道酬勤,我有幸以登封“文科状元”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从此,开启了人生之读书研究、笔耕创作的圆梦之旅。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

张国臣在河大文学院讲学

二、笔耕梁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8年3月4日,我到河南大学中文系报到。河南大学位于八朝古都梁园开封,创办于辛亥革命第二年。校园古树参天,建筑高雅;校风严谨,朴实创新。范文澜、冯友兰、郭绍虞、姚雪垠等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教书育人,形成“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培养和发扬优良的品德,用自己所学启发民智担当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达到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2)

张国臣1978年春入河大读书后,考察开封龙亭文化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3)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困难和挑战,是苍天催促你进步的恩赐。粉碎“四人帮”,人民喜洋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才荟萃大学。我初到中文系读书,听听教授在写作课上点评同学的优秀文章,与四面八方考来的同学一比,自己在穷苦偏僻、缺书少教的农村,明显读书少、见识窄、水平低,仅仅处于中等,时常为自己的知识不足而懊恼。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4)

张国臣和登封籍河大同学1978年留影

水到绝处是风景,人经磨难更精神。生命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困难之处,求教名师。3月23日,我去请教中文系主任任访秋教授,谈了学习中的苦恼。他拍拍我的肩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生就是一场面对苦难的挑战,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幸福就在于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的过程中。大学本科,是基本之科。大学本科四年,是知识打基础的四年。多少年的实践证明,大学是一个“没有硝烟”的竞争战场。勤奋的同学毕业时,有的可以再教懒惰的同学。希望你成为一个勤奋向上的人!”多么中肯的教诲啊,真是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当天,我在日记中写道:“我若是灯,就要用我的光明照亮黑暗;我若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材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放散出来,把我烧得粉身碎骨,给这人间添一点温暖。我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点滴知识献给人类,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点点本领献给祖国,我愿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头老实肯干的黄牛!”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5)

张国臣1979夏于河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恩师们为我指明了学习、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态度决定人生,笑迎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战胜困难,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在圆梦的过程中享受奋斗的幸福。

知识改变命运,知耻而后勇。找到了不足,绝不甘心落后,我发誓要提高写作水平,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白天上基础课,聆听老师的教诲,我认真听课并记笔记。晚上自习,别人10点睡觉,我就到10号教学楼准备的“长明灯”教室学到12点,学啊,写啊,如醉如痴。一天,我看到河大校报,读老师和同学的文章,很受启发,就把当时校园学习和跑步竞赛情境记录下来,写了一首诗《起跑线上》:“眸子像闪电射向远方,热血已经沸腾。同学的脚尖用力蹬起,仿佛雄鹰展翅将飞越关山千重。/发令枪就是进军的号角,‘啪’,个个争先如利箭出弦。前进啊,胜利之花正向勇敢的强者招手,起跑线上,停恋一秒将被撇下很远……”。投稿校报,很快就发表了。这是刚上大学发表的第一篇习作,同学们祝贺,我获得了笔耕的快乐!

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茶香。我们班王刘纯同学书法绘画摄影俱佳,主办七七级《学习园地》,邀我一起编辑排版誊写。我们精心编辑稿件,设计版面。中文系各年级评比,我们年级的内容质量名列前茅。我发表的作品多了,被中文系学生会任命为通讯组长。我和孟宪明同学组织一批爱好写作的同学写稿。时任中文系团总支书记关仁训老师让我负责全校运动会报道,中文系发稿量为全校第一,受到表扬。

没有比心更大的海,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我在学习文艺理论的同时,开始创作,写的文艺评论《终篇不留一字者》《评徐洪波小说〈洁白的千层底〉》等文章被《大学生》杂志和校报刊发;我的纪实作文《图书馆记》被老师点评,推荐到《遍地红花》刊登。几个同学朗读文中的抒情佳句,为新时代大学生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的壮志豪情叫好:“走出图书馆,背依粗壮的常青树,闻着那浓郁的清香,我把拳头紧紧握起。图书馆,你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见证者,你是向四化进军的宝塔山和加油站,今天,你哺育了我们,明天,我们定将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知识的新花,敬献在你的面前。”

天道酬勤,辛勤汗水换来的是累累硕果。在大一年级的下学期,我的作文《文似观山不喜平》等连连获优,写作课马荣连教授审看后大加赞扬,批语:“可免修了。”我说:“永远不能免修!”期末考试复习,我整理课堂笔记,列出厚厚一本复习提纲,和李新增、王国平、马修道、石云涛、马林平、王家坤、王民昌等同学坐在校园的松树林中,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相互提问,深研课题,考试连连获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王文金教授教我们“诗词课”,讲毛泽东词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名句,旁征博引,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要求我们多读、多记、多写。我们至今耳畔仍有他那“如连珠缀玉不绝而来”的美妙声音,眼前仍有他那“小荷初露尖尖角”的形象比喻,心中仍记着他讲的“荷花定律”揭示出的宇宙深刻的真理:只要有一定的量变积累,才能达到最后的质变。只要坚定信念,每天都比前一天有所突破,荷花就会在第30天一夜突绽,花满池塘。

三、诗词嵩山

学习犹如一只钻头,可开掘知识的深井;疑问,好像一把钥匙,可开启研究的大门。

嵩山是我的家乡,我爱嵩山。1980年5月,我在校图书馆读清代学者景日昣在嵩阳书院讲学时所著《说嵩》,看到历史上名人贤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游中岳歌嵩山的诗篇,深为家乡佛儒道包容发展的厚重文化而陶醉自豪,心想,祖国改革开放了,科学的春天来了,应该让世界了解嵩山文化,应该让嵩山文化走向世界,应该编一部歌颂嵩山文化的书,应该把历代名人歌咏嵩山的诗编辑注释光大。我编写《历代名人嵩山诗选》一书的计划,向中文系杨瑾书记、苏文魁副书记汇报,他们赞扬“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要我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此书。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6)

张国臣1985年为著名作家师陀(中)中文系主任刘增杰(左)介绍嵩山文化

编注古诗词何等难啊!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步前进。首先,查遍图书馆内有关嵩山的古文典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名人诗集中搜录抄下卡片;其次,对嵩山文物景点进行整理分类;最后,再对每首诗一字一句进行注释。

什么叫禅宗“壁观”、“理入”?什么叫“断臂立雪”“只履西归”?什么是道学“天人合一”?什么是新理学“德中诚敬恕”立身?周公在嵩山何时“观星测影”?何人创立“少林拳”......我遇到了一个个“拦路虎”。那些古代佛教禅宗之思想、典故和故事,那些道教的起源、发展和改良,那些儒学在嵩山的传播、创新和包容,那些嵩山的天文现象、地质构造、武术特点,等等,等等,一个个巨大而深奥的课题,让我心生敬畏,望而却步。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7)

张国臣编注《嵩山诗选》(1980年)

缘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外语系女同学、登封一中的同班同学王素珍长得漂亮,心地善良,学习优秀,对我很好,支持我科学攻坚,写信说:“我喜欢您,您需要在学海中漫游,我助您撑槁扬帆,收集宝藏;您需要在苦中奋斗,我替您分担痛苦,不屈不挠同度时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您纵然遭遇像作家张扬那样的命运,余也决心终身相随,以肝胆相照,手足相帮。”她把省下的饭票送给我加强营养,节假日帮我翻查《辞海》《词源》,我们一起共同学习,释解翻译嵩山诗词,写作进度加快。与心爱的人一起干愿意干的事,是何等幸福啊!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8)

张国臣和王素珍 1980年夏考察嵩山文化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手更大的天。书本上不明白的问题,就到实践中去解决。暑假,我和王素珍同学回到家乡嵩山,徒步考察了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历史文物建筑30多处,增加了感性认识;再对照古诗,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更明白了许多诗意。登封县历史文化专家、县教育局长吕江水老师,提供了很多嵩山人文书籍资料。中秋佳节,我们坐在法王寺月台,欣赏嵩门待月的美景;夜色苍茫,我们漫步少林碑廊,秉烛欣赏文人学士留下的墨宝;迎着旭日,我们站在峻极峰巅,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回到河大,我对嵩山古诗词一首一首、一句一句思考、注释、笔耕。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9)

欧阳中石教授书张国臣《嵩洛牡丹》诗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有一次,我不理解宋人李允中《少林寺》诗中“花开五叶地生金”一句,即叩开于安澜教授的家门。老师细看此诗说:“这句诗涉及禅宗用典,你最好请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即斗胆向赵朴初会长写信求教。一个月后,赵老的秘书回信,解释了“花开五叶”的禅典。“达摩来中国之前,曾许下一花开五叶的心愿。达摩在少林创立禅宗,逐步形成了五个流派,最终实现了愿望。”真是点石成金!我拿着信,高兴得跑上开封古城墙,高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同学们看着赵朴初会长秘书的信说:“你敢向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写信请教,胆子可真大啊!”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0)

张国臣与少林寺德禅大师研究文化(198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搞研究,做学问,河大的名师像工程师一样,指导我一步步深入前进。方法总比困难多,实在弄不懂的诗句,我就去请教华仲彦、高文、宋景昌、于安澜、王宗堂等教授,老师们多次修改释义,真是拨雾见天,点石成金。一天,我累得肠炎复发,疼痛难忍,连连服药,实在感到著书太难,还听到有人冷讽热嘲我“心比天高”,断言“大学生出书不成”,想放下退却时,宋景昌教授鼓励我说:“天下事何事不难?要译李白、杜甫的诗,只有学识比李白、杜甫高才能译啊!古代诗人作诗的时代背景、用典,当代人只有全面了解才能明白其意,才能注释啊!你还是大学生,你正干着一个教授都不敢干的事儿,如何不难呢?”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如释重负,减轻了心理压力。我告诫自己,不能退却,不能失败,还要披荆斩棘,继续前进。遂投稿校报,以七言律诗《谒嵩山少林寺》,明心言志: “少室丛林寺接天,清泉流韵秀峰联。十年面壁创禅业,万派归宗化武拳。断臂鉴诚红雪染,怀仁护国铁衣穿。一花五叶开何处,地涌金莲妙法传。”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1)

张国臣出版第一部书《嵩山》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2)

张国臣 吕江水和《嵩山》责编徐元蒂1982年冬考察嵩山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老师们的支持指导下,《历代名人嵩山诗选》终于完稿了,系主任任访秋教授非常高兴,亲写《序言》。那天,我在任老师书房,看着70多岁的老人苍劲有力的字体、字字珠玑的推介,感动得泪流满面。先生慈祥地让我坐在他的旁边,温和地说,“人贵有志,学有专攻。你如果现在研究唐宋文学,可能一生也很难超过全国大家;如果你深入研究嵩山少林文化,长此专攻,那些学术大家可能也永远超不过你。天道酬勤,有德无敌,努力吧!”这是一个经过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一日做学问的资深教授的教导和企盼,他的话激励我几十年向着嵩山文化学科研究拼搏奋进!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3)

任访秋教授为1977级学生张国臣《嵩山诗选》作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夜以继日,认真把200多首嵩山古诗编译注释成书。校报和多家媒体都发了消息。中国地质出版社徐元蒂教授精心编辑出版此书《嵩山》,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嵩山文化之书。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4)

张国臣文集《嵩山的流泉》丛书(2008)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5)

河南省社科院、省社联、河南大学在河大举办张国臣文化丛书研讨会(2011)

四、兼编校报

美好属于自信者,机会赐于开拓者,最终的胜利归于正直善良、学习奋进者。

1981年的春天,河南大学校园的迎春花开了,满园花香。中文系七七级党支部书记杜运通老师教现代文学课,很受同学们欢迎。他为人正派,经常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拼搏向上。一天,他找到我说:“校党委宣传部向中文系党总支请援,要求选一个发表文章多且品质好的同学,现在就到校报编辑部兼任编辑,协助工作。系党总支认真研究,决定让你去,杨瑾书记上午10点找你谈话。”在上午课间操时间,我准时到达中文系党总支办公室。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6)

张国臣与河大1977级2班同学合影

明亮的办公室里,杨瑾书记和苏文魁副书记的桌子并排放着。杨瑾书记,军队干部出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身体强壮,方正脸庞,两眼发光,正气凛然,有一种将军的气质和魄力。苏文魁副书记,高挑的身材,举止文雅,是著名作家,出版了好几本诗集。同学们对两位领导都非常敬佩。杨书记热情地让我坐下,笑着说:“学校在咱系里选校报编辑。这是在校学生学习期间干老师的工作,万里挑一,也是件光荣的事,你务必干好!”苏副书记拍拍我的肩头说:“你发表文章多,文笔挺好。编报有编辑规律。新领域,任务重,还要上课学习,你会比其他同学更加辛苦,要统筹兼顾啊!”语重心长,句句真切,多么好的领导、老师啊!“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我握着他们的手,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为中文系争光!”随即,我就到校党委宣传部向申志诚部长报到。

一个大学生正在读书,却要兼职从事老师干的编辑工作,我心里有点紧张。申志诚部长高高的个子,满脸笑容,说话声如洪钟,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中文系的鼎力支持,我看过你写的作品,政治观点鲜明,文笔流畅秀美,挺好!今后,你既要上课读书,还要学习编辑业务知识,帮助编稿,要注意保重身体啊!”和蔼关心的话语温暖人心。他拉着我的手,亲自带我到校报编辑部,安排了办公桌。从此,我白天上课,晚上加班,策划版面,对投稿的文章进行修改、整理润色,向编辑业务方向前进。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什么,只要努力拼搏奋进,就会发生什么。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不断追逐实现他的梦想。我喜爱编辑,小学、中学即主编班级“学习园地”、学校《元旦特刊》等。吃亏是福,多干工作能增加知识并提高工作能力。大学四年级进入校报编辑部,我从组稿、编稿、划版、标字体字号开始,认真学习编辑业务,了解编辑重要消息的“引题、主题和副题”,掌握消息写作的“五个W”、导语的13种写法、结尾的5种写法,通讯的三大要素——记叙、议论、抒情的灵活结合运用,等等。把握编辑规律,熟悉编、排、校、印、发的全过程,亲自到印刷厂和工人师傅一起改版、签印。一期又一期,报纸的质量提高了,师生们爱看了,我也因此多次受到表扬。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7)

张国臣1982年冬考察少林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中国多角形密檐式塔的鼻祖,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圆筒式的一个孤例,是一种看得见的中外文化融合音符,1400多年历经风雨,巍然屹立。1980年暑假,我再次考察,发现嵩岳寺塔塔基宽大,深扎嵩岳大地;塔身由数百万块小青砖堆砌而成,结构严密坚实;外形秀丽,融合欧洲雕塑艺术,构成了圆润的抛物线,使塔稳重而不失轻盈,庄重而不失明快,展现出佛教坐镇中岳锐意进取的向上精神!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联想人生路漫,回味大学生兼职编辑校报工作,我感到,只有读书学习打好深厚根基,才能建起文化高楼;只有包容万物,才能创新学业,独树一帜;只有将一篇篇文稿、一个个字符精编累集,方成版面精品。文化启迪智慧,我从圣山古迹得到灵感,感悟心灵,不由挥笔填词 《浪淘沙·访嵩岳寺》,投稿校报,以文化人:“太室莽苍苍,攀越寻芳。巍峨佛塔接天堂。融合中西艺术美,历尽沧桑。/ 血汗洒龙岗,豪气蕴藏。青砖弧线缀华章。筒建中空称鼻祖,华夏荣光。”

我非常感谢河大党组织的精心培育,在我上大学读书期间就安排我参与编辑业务!虽然累些、苦些,但增加了知识,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学到了本领,提高了才干,为以后我持续笔耕,从事新闻编辑出版工作做了基础性的准备。

本期作者

学习张国臣(我与河南大学校报的笔耕圆梦故事)(18)

张国臣,1956年生,登封宣化镇人,河南大学中文系1977级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博士、教授。先后任《河南大学报》编辑部主任、郑州晚报社社长、郑州市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社会治安综治办主任、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主任等职,是中共河南省八届、九届省委委员,省十一届、十二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工作之余,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10集《嵩山》文学脚本,中央电视台拍摄连播;出版“嵩山的流泉”丛书和《嵩岳烽火》等文化专著21部;开创“中国少林文化学“,作品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优秀奖;出版《中国检察文化发展暨管理模式研究》等法学著作四部,连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亚洲财富论坛第四届(中国)年会授予“亚洲影响力人物”殊荣。

(孟云飞转自铁塔风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