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

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2)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3)

赓续不断的修志故事

2019年5月12日12时41分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播出《中国影像方志》北川篇

用影像记录当下

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历史

……

为配合该片播出

我们特别奉献

赓续不断的北川修志事业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4)

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堪称一地一城百科全书。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都在万千志书典籍中留存、传世。北川自建县以来,官方修志成书五部,即:清乾隆《石泉县志》、清道光《石泉县志》、中华民国《北川县志》、新编《北川县志》《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

清乾隆《石泉县志》堪称修志标杆

北川历史上第一部成书的县志,为县令姜炳璋主修的清乾隆《石泉县志》。姜公之前有两任县令修志,但均未成书。据清乾隆《石泉县志》记载:康熙乙丑年(1685),知县田邰茁始修《石泉志略》,内容仅“十有四纸”;几年后,知县林逢春再次尝试修志,“得四十纸”。这两任知县修志,均未刊刻成书,以致漫漶缺失,但创始之功不可磨灭。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5)

2008年地震后重印的北川三部旧志

姜炳璋,字石贞,号白岩,浙江象山人,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少时颖异,10岁能文,议论警拔,阖邑传为才子。16岁进学,历次府县试名列前茅,为各级学官所器重。姜炳璋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才考取拔贡。当时的拔贡生,六年考选一次,浙江全省通榜仅取87人。主考官彭元瑞接见姜炳璋时说:“浙江一省拔贡,年纪以汝为长,学问文章,亦以汝为第一。”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6)

清乾隆《石泉县志》序

中了拔贡,很多士子都不再考举人了。姜炳璋为了走进士“正途”,参加了同年的乡试,并考中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会试考中二甲进士第十名,与著名学者纪昀(字晓岚)、钱大昕等同科金榜题名,被乾隆皇帝誉为“汲古之彦”。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7)

清乾隆《石泉县志》县治图

姜炳璋是一个醉心学术的学者,考中进士之初,并未出仕为官,而是返乡从事教育。他年轻时就有心为家乡修志,平时读书,遇到跟地方有关的掌故,就留心搜集记录。正好象山两任知县曹盘、史鸣皋均倡导修志,姜炳璋两度参与纂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象山县志》付梓,共十二卷,分地里、经制、人物、艺文、杂志五纲,下设二十四目,从中可以一窥乾隆《石泉县志》的学术渊源。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8)

清雍正三年石泉县政区示意图

乾隆二十九年,姜炳璋选授石泉知县。这个甘于淡薄的读书人一生只做了五年官,四年在石泉,一年在江油。在石泉任上,他引入水稻种植技术,革除陋俗,创立酉山书院以培文气,恢复武圣祭祀以倡警备,考证禹生之地以光远史,留下“蒲鞭希而公府静,案牍清而讼庭闲”的治绩和北川第一部县志乾隆《石泉县志》,即抽身而去,继续读书做学问。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9)

清乾隆《石泉县志》禹穴图

乾隆《石泉县志》成书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其创始之功,毋庸赘言。志书结构沿袭乾隆《象山县志》,列“地里”“经制”“杂志”三纲(“人物”附于“经制”,“艺文”附于“杂志”),下列“沿革”等三十余目。全书近七万字,共四卷,收录《禹庙记》《魏侯祠记》《重建军治记》《平白草番记》《创建酉山书院记》等重要文献,为国务院批准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被认定为大禹故里提供了有力的史实支撑。相信姜公在编修此志时,未曾料到当年有心插柳而福庇后人如此。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0)

清乾隆《石泉县志》番寨图

乾隆《石泉县志》所附六幅“县图”同样珍贵。“县图”仍以乾隆《象山县志》为范式,但技法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县治”“县境”“禹穴”“番寨”诸图,地名清晰,河流生动,重要桥梁津渡、塘汛堡寨均有表现,画幅疏朗有致,于写实之中保留传统文人画写意风格,读来赏心悦目,绝非一般庸手所为。从书法及画法来看,很有可能出自于姜炳璋本人之手。

重武备的清道光《石泉县志》

北川县第二部县志——清道光《石泉县志》,于姜炳璋修志66年后、即道光十四年(1834)付梓。道光《石泉县志》为知县赵德林主修,县学训导张沆在乾隆《石泉县志》的基础上加以考订,“十增其六”,全书近12万字共十卷,为天文志、舆地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杂志、艺文志。该志不仅丰富了乾隆版《石泉县志》的内容,而且特别重视“武备”,在各纲目内容中都有涉及,甚至序言也请四川提督杨芳撰写。武人撰序,在修志中非常罕见,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四川经历了嘉庆年间的白莲教乱,道光年间“黑社会组织”——啯噜成为川内各地的不稳定因素。北川这样的边缘地理区域,尤其需要加强警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居安思危,突出军事”成了赵德林修志的主旨,而赵德林本人,也是以文人参与军事,立下军功才得以入仕并升任知县。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1)

清道光《石泉县志》县境图

道光《石泉县志》还针对修志时的“不正之风”,发出了一声“狮吼”:此志“凡例”最末一条称:“古人修志,不载己作,禁沽名也。故艺文一门,凡主修纂者,一艺不敢附入。”的确,道光《石泉县志》不采用参与修志者的文学作品,这在诸多志书中可谓清流。自古以来,文人重名,商人重利,沽名钓誉是文人堕落的源头。有从军经历的赵德林显然是过得了这一关,他之所以列出这一条,无疑是痛心于越来越多的人过不了这一关。

川军儒将主持修成民国《北川县志》

在此之后的近百年时间,北川再无县志问世。民国十六年(1927),杨钧衡任县知事,启动重修县志,迭经县知事谢开来、张宣铎,县长王麟、江尔几任接力,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成书。这部志书成书于民国初年四川军阀“防区制”时代,殊为难得。北川是川军田颂尧部防区,县长王麟是田颂尧部的团长,王麟为川军儒将,后来出川抗战,参加台儿庄战役,英勇战死于山东藤县。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2)

民国《北川县志》北川疆域全图

民国辛未(1931)年,绵竹举人黄尚毅应王麟之邀,出任总纂,是此书修成的关键节点。据记载,当时参与修志的人员多达52人。黄尚毅学殖深厚,曾修民国《绵竹县志》,他取材《富顺县志》纲目,在前代志书的基础上,修正删润,“为图二十三幅、为表八、为志八、为传八,载历任序文于首,所以溯邑乘之由来,录新序纲目于前,因以明县志之体例”,全书22万余字。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3)

民国《北川县志》曲山关图

清乾隆《石泉县志》、清道光《石泉县志》、民国《北川县志》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故被史学界、方志界统称为“北川三部旧志”。

两部新县志传承历史根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川编纂出版过两本县志。

一是新编《北川县志》。1982年12月,北川县人大常委会八届十一次会议通过新编《北川县志》的决议,至1996年3月付梓问世,整整13年有余,期间8次调整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4次调整编纂人员,先后查阅档案万卷次,采录口碑千人次,收集整理资料4000余万字,编写部门志49部,380余万字。编撰人员严谨治学,总纂中反复校对,数易其稿,体例完备,记述翔实,质量上乘,1997年获全国地方志一等奖,2017年被收入《方志百科全书》。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4)

1997年出版的《北川县志》

二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该志成书更为艰难曲折。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该志集成初稿,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将所有的纸质电子文档毁于一旦。2010年,北川县人民政府重启县志续修工作,将下限由原来的2005年顺延至2007年。作为北川成立羌族自治县后第一部县志,修志者克服万难,八方搜寻“残牍短简”,突出传承、保护禹羌文化,2014年完成初稿编纂。2015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上,全国地方志专家评审了该志。后经补充完善,2016年9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列入“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第二批资助名单,同时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9月,历经磨难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羌族自治县志。

四川省志方言志pdf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15)

2017年出版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

2018年,该志荣获四川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绵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来源:方志绵阳(据《绵阳晚报》“读古今”专栏)

作者:谢雁萍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com;工作信息:scsdfz@qq.com;《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