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

朱棣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1)

朱棣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2)

1

距今六百多年前的一天,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沸腾了。港口四面桅樯如林,人头攒动,锣鼓震天,一改往日的静谧。

在一艘昂首翘尾、漆成棕黑色的宝船上,一位壮年男子静静地凝视着那一片海。那里将是他未来的旅途。

这一天是明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历史铭记了这一天,同时也记住了这一天的第一主角——郑和。

2

他要率领世界上第一支由两百余艘舰船和两万七千八百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向未知的海洋出发了。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这支船队将泛海南下到福建的长乐候风,等到冬天东北季风吹起,云帆交挂时,他们就要起航。

洪武四年,郑和出生于云南一个伊斯兰教家庭,当过僮仆的他,是马哈只的儿子,只有一个小名“三保”。

3

学者根据《郑和家谱首序》《赛典赤家谱》考证,郑和为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的六世孙。

赛典赤在元朝声名显赫,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由阿拉伯迁徙到中亚的布哈拉,再由布哈拉迁徙到中国,昆阳马氏即为赛典赤后裔中的一支。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在战乱中,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掳获阉割,在军中做“秀童”。

4

云南平定之后,郑和随军调往北方,他因“丰躯伟貌,博辩机敏,有智略,习兵法”,被选送到北京燕王朱棣的府邸服役,深得燕王的喜爱。

在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朱棣登上皇位后对郑和更加信任。

朱棣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3)

永乐二年,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5

朱棣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洋。郑和这一走,便走到了马六甲。在中国典籍中,“马六甲”被写成“满剌加”。明朝时,“马六甲”作为一个王国而存在,现在则属于马来西亚。这里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著名的海道——马六甲海峡。

今天,再去马六甲,仍能看到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痕迹,那里有郑和当年宝船的复制品,有悬挂着无数中文招牌的店面,有长长的中国街,以及祠堂。这些似乎都在昭示着曾经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自己文化的守护与对家乡的思念。

据说,这里居住的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一些船员,他们在此开枝散叶,一代代的后人都没有回过家乡,却能用纯正的汉语说自己是中国人。

6

马六甲就以这样一种姿态,来怀念它曾经目睹的那场惊天动地的伟业。在航行的船队一次次往返间,它心里默默地数着、记着,七次,对,是七次,郑和和他的船队一共来了七次。

这七次航行,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奇迹。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

航程十万余里,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非洲东海岸。航行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场面十分壮观。

7

郑和带着他的百艘战舰以及万名官兵,航行在茫茫大洋上,此庞然大物,足可称霸沿海各国,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宗旨却是和平外交。因此,这七次航行被后人以和平的名义称颂着。

船队所到之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读赏赐”——宣读大明皇帝的敕谕,是为“宣教化”,包括“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

大航海对外传播了中华文明,输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郑和远航,“宝船”带往各国的,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堪称极品。

8

这些朝廷的赍赐品带给沿途的国家,换来了朝贡的繁荣,当时各国来明使臣络绎不绝,以求得到明朝的庇护,同时还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

据统计,明成祖在位的22年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最多的一次有十几个国家的朝贡使团同时来华,出现了“诸番臣充斥于廷”的盛况。

朱棣为何要派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为何要选郑和下西洋)(4)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施行睦邻友好、互利双赢的和平交往政策,不仅推动了当时中国海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而且促成了马六甲及东南亚长达一百年的兴盛和繁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