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

国庆假期,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启“元宇宙”新篇章。消息传出,很多人好奇,博物馆“元宇宙之旅”是如何旅?10月1日当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一早来到大报恩寺,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元宇宙全新科技配合炫酷设计及全新玩法,确有前所未有的视觉与交互体验。趣玩博物馆的破次元宝藏之旅,精彩纷呈。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1)

神兽“拱门狮子”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2)

进入VR情境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3)

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4)

趣玩元宇宙

在琉璃塔拱门

拥有自己的一只“神兽”

首先来到了上过《国家宝藏》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扫描门口的二维码,出现“文物活化中,请保持手机对准AR标识牌”,随后手机上便跳出一只绿狮子,绿眉毛绿头发颈戴绿环,獠牙外露,冲你大吼一声,转过身子…如此,你就拥有了自己守护的一只“国宝”神兽。拱门上共有6只动物,各人扫出来的都不一样,是不是很特别?

大报恩寺琉璃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高78.2米,9层8面,周长百米。建塔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塔有三绝:第一绝高耸云日,第二绝通体琉璃,第三绝佛灯永明。这三绝将琉璃塔推向了中国古代宝塔艺术的最高峰。九层宝塔共有六十四套拱门,每套拱门烧造了两套备件,总共一百九十二套华丽的琉璃拱门。这样的拱门就是在塔的中间,每一层上面都有八个这样的拱门,琉璃是一种用高低温釉两次烧造成的一种陶器。经历战争动乱,直到今天只剩下一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门。

目前,只有南京博物院保存有唯一一座完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拱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天下第一塔”的荣光。拱门上所刻的“六拏具”,是藏传佛教中的法相装饰。大鹏金翅鸟,位列天龙八部,有降龙之威和慈悲之相;戴宝冠、披璎珞、双手合十的龙女,是救度之相;长鼻、利齿、鱼身的“龙”,为鲸鱼,有保护之相。此外,还有表示纯洁和清净法身的童子,善师之相的白象等形象。

进入VR情境,琉璃拱门会以特别的方式“活化”,不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穿过“南京最美的一道门”,还能360度沉浸式观赏体验,虚幻和现实交织中展现国宝的多重魅力。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5)

探秘遗失的宝藏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6)

琉璃七宝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7)

挂风铃

华美琉璃塔顶

挂一只自己的“风铃”

随后可以互动参与的,是鎏金七宝阿育王塔。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之后,五重容器层层打开,石函、铁函、阿育王塔、金棺、银椁……整座塔金光闪耀、精美绝伦。这也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塔为单层方形塔,由塔盖、塔身和塔座组成。塔盖方形,塔刹立于盖中心,刹顶为火焰形宝珠,刹上有五重相轮,并有两只鎏金银环;塔盖四角各立山花蕉叶。塔身方形,中空,与塔座连为一体。通体雕饰佛本生与佛传故事,间有佛像、金翅鸟、莲花纹、忍冬纹等精美纹饰。

相形之下,琉璃塔顶“挂风铃”参与性更强。游客们用手机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奇迹复原”之后,就可以在塔顶挂风铃。在去年年底的《国家宝藏·展演季》中,主持人月亮姐姐、青年钢琴家张浩天共同演绎《风铃奇缘》,曾上过热搜。它聚焦的正是大报恩寺的风铃。资料显示,当初大报恩寺琉璃塔上面从上到下挂着152个风铃,风吹过的时候,风铃声音会传遍整个南京城。《安徒生童话》里有一则《天国花园》,讲述的是风妈妈的儿子飞到中国,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然后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音乐,童话里的这座塔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铃,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常见于佛教的法器、乐器及塔寺塔寺檐角建筑中。而现在,风铃更多地进入了百姓家中,成为居家小摆饰,既有视觉的造型之美,又是悦耳的听觉享受。大报恩寺的风铃廊道、风铃许愿树、风铃风车节,一直广受游客欢迎。

扫一扫二维码,应合着叮当铃声,一只金灿灿的风铃就摇曳着挂上了琉璃塔的最顶端,蓝天白云之下,分外赏心悦目。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8)

非遗表演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9)

微光音乐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简介(拱门纳神兽)(10)

空山鸟语

让文物活起来

结合科技“趣玩”与文化内涵

事实上,博物馆拥抱“元宇宙”并不是新鲜话题。前一阵入职国家博物馆的首个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此次探索,可以算是应和了潮流发展。

同时,大报恩寺的此次国庆系列活动,也更注重“趣玩”与文化内涵的结合:风起东方,新中式大好河山美陈打卡,展现家国同庆的欢乐氛围;原生之境,非遗传承人匠心之作,体验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空山鸟语,一场微光音乐的遨游之旅,休憩疗愈共赏雅乐,在音乐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缘梦空间,儿童专属趣玩体验,投壶、拓印、击鼓夹币等经典游戏,传统文化与现代趣味结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校对 李海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