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人性论产生的背景(进击的智人匮乏是推进人类历史的因素之一)

进击的智人》匮乏是推进人类历史的因素之一,另一个是贪婪

非洲,在一个漆黑的雨夜,一群凶残的鬣狗袭击了汤氏瞪羚,至少咬死了十九只,但是奇怪的是,被咬死的汤氏瞪羚并没有被吃掉。

这是我少年时从《动物故事》中看到的一个片段。据说在动物界,很少发生这种完全的,以屠杀为目的的事件,因为动物一般只会因为饥饿而杀戮,目的单一而且明确,这群鬣狗应该是因为雷雨天气造成了恐惧,集体发作了癔症。

简单的说就是被雷雨给吓疯了。

但是人类似乎是个例外,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无数个杀戮的原因,并且这种杀戮的对象还包括同类。

因此,人类的很多行为并不仅仅是由于“匮乏”而产生的,这也是人类与一般动物最大的区别。人类会以“我可以做到”而做一些和生存资料的获取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

通俗的说:人类可以以对物质的贪婪,和权力的任性做很多事,并且把这些作为人生最大的价值体现。

在《进击的智人》这本书里,认为物质的匮乏是塑造人类历史的原因,这没毛病。

但是物质匮乏并非塑造人类历史的唯一原因。

中国古代有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纵观人类的历史,从古到今,无论物质数量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不均从来都是历朝历代所面临的问题。

即便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依旧有人用人数不尽的财富,依旧有人冻饿街头。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贪婪与权力既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同时也能促使新的财富的创造。这些创造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比如秦始皇花费巨大的社会资源试图找到或者创造出长生不老药就失败了,但是这一举措却产生了不少副产品,比如航海业、药品研发和古代的化学等,而这些产业都成为了古代历史的一部分。

当权力的拥有者对于财富的贪婪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同类的掠夺和剥削的时候,提高生产力,创新科技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就成为权力下压迫和激发出的社会潜力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也察觉到“不均”的问题是无法在物质层面上解决的,因为权力不能用于直接管理财富,直接管理财富只能让财富将权力腐化;

但“机会”和“权力、权利”这些无形但有价值属性的社会资产是可以尽量做到“平均”分配的,而这些社会无形资产的运用也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财富。

这种价值观最早体现在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身上,于是诞生了最早的个体权利的词汇:公民。

但人类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古老的希腊和罗马文明的余晖促进了现代民主体制的诞生。

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看似机会平等的社会体制内,以个人的智慧去获取一切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将权力的压迫转换为自觉的个体奋斗,从而激发出人类最强潜力,成为了一个共识。

当少数人的权力,变成了所有人的权力,人类才有机会解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明清时期人性论产生的背景(进击的智人匮乏是推进人类历史的因素之一)(1)

明清时期人性论产生的背景(进击的智人匮乏是推进人类历史的因素之一)(2)

明清时期人性论产生的背景(进击的智人匮乏是推进人类历史的因素之一)(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