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和借鉴哪个好看(抄袭有意思吗瞧你那损色)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开了一个头条号,也叫“知识流寇”,在“今日头条”上发文章。因为微信到现在还没开通评论功能,让人很不爽。而在微博上发了两篇之后,粉丝唰唰的往下掉,弄得我相当尴尬。头条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广泛推送,又能评论,还不会掉粉(因为没粉可掉)。

我在头条号推送第三篇文章《孬子的故事》,其实就是之前微信里写的《孬子》,因为头条号文章标题要求5字以上,所以改了名字。但发表两天后,推荐量和阅读量都一直是零,这太奇怪了。前两篇文章的推荐量一晚上就能上万呢!

后来我才发现,我写的这篇《孬子》,在“今日头条”上被一个叫“笔尖求索”的家伙给抄了。只有标题和配图是不同的,正文部分全部他妈是复制我的。气人的是,他赚了几十万的阅读量,而我被系统后台认作抄袭,阅读量始终为零。

这事让我火冒三丈,我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凭什么被别人拿去赚阅读量?抄袭有意思吗?你也好意思吗?是你写的吗?瞧你那损色!

抄袭和借鉴哪个好看(抄袭有意思吗瞧你那损色)(1)

其二是《故事中国》。这篇《孬子》一文在《故事中国》有发表,或许被某些人无意中看到了。以为投稿人都是白痴,然后心安理得拿过来当自己的文章用。要不是我也开了头条号,说不定我现在还蒙在鼓里呢!

某些人是不是自以为很牛逼啊?是不是自以为聪明机智,无人能敌啊?错!贼就是贼,别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干着偷鸡摸狗的事!你说你是正义,为人民服务,谁信呢?而且由衷告诫一句:不要拿《故事中国》当挡箭牌,如果只是抄我,我只会讨个公道。但你抄了故事中国,接踵而至的怕是诉讼或赔偿了。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我后来在头条里面找到了许多诉说自己被抄袭的文章,情绪中夹带着义愤填膺,言语中表达着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是,很多人都认了,都忍了,都习惯了,都接受现实了。我看到这儿,也不由得一声冷笑——微笑中透露着妈卖批。

抄袭和借鉴哪个好看(抄袭有意思吗瞧你那损色)(2)

的确,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中,抄袭是一件普通不过的事,甚至在各个领域,各个专业,都赋予了抄袭这种行为存在的理由,辩解起来那么的冠冕堂皇。网上有个段子很精彩:所谓的抄袭,在语文上是借鉴,数学上叫类比,英语上叫copy,地理上是迁移,生物上是转录,物理上是参考系,化学上叫同分异构体,政治上叫求同存异,历史上就是文化大统一。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很多时候成了不分黑白。一边是原创工作者在孤灯夜下的辛勤创作,一边是无赖流氓通过复制粘贴随意占有。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撞文”也不可怕,谁发的晚谁尴尬。看来21世纪的作家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文笔,而是电脑技术。在网上抄文章多轻松啊!既不用费力费脑,又能轻松发表,交半年的宽带费就能著作等身了。

抄袭和借鉴哪个好看(抄袭有意思吗瞧你那损色)(3)

可是朋友们,你们认同这个“谁先发表谁是作者”的原理吗?如果这个原理成立的话,那么“谁先发现谁占有”的逻辑也成立。所以美洲是不属于美国人民的,而是属于西班牙的,因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且,如果这个原理成立的话,端午节早就是韩国的了。

抄袭和借鉴哪个好看(抄袭有意思吗瞧你那损色)(4)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学术市场化。许多年轻的大学老师为了评职称,都得掏钱发期刊,发表之后论文归期刊所有,自己下载观看还得收钱。最原始的作者失去了对作品的拥有权,就像母亲在长途跋涉中失去了孩子。而当命运安排母子再次见面时,母亲认得孩子,孩子却经几番辗转后不认得妈了。我们的文字就是在一次次的网络传播的跋涉途中迷失了,一个个作品就这样被“阉割”了。

好在总有那么一些人记得原作者,并在重要的时刻给予支持。学术虽市场化了,但人心没被市场化。作品被“阉割”了,但人心没被“阉割”。万幸万幸!

图片来源:360图片 优美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