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实践记录表(镇丽感悟爱发现爱)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欢 朱亚平

掌上咸宁报道

当志愿者能有多忙?

6月14日的采访过程中,咸安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镇丽的手机响个不停。

从社区志愿者,到咸安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再到市阳光助困协会副会长,14年来,镇丽一心扑在志愿服务上,时常连家务事都不得闲。

越努力越幸运,越好心越幸运。镇丽始终相信,爱心需要不停传递。

爱的教育实践记录表(镇丽感悟爱发现爱)(1)

社区呼一声 穿上红马甲

“如果不是当了志愿者,我不会注意到身边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细数着14年的志愿服务经历,镇丽陷入了沉思。

1975年,镇丽出生于咸安一个温馨的家庭。从咸宁林业学校毕业后,镇丽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开了一家旅行社,经营国内外团队旅游业务。家里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和睦,不曾羡慕过谁。

直到2008年,33岁的镇丽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

“来当志愿者吧,人多好办事!”社区工作人员一句邀请,热心肠的镇丽马上答应下来。那时,她所居住的青龙社区每个月都举行美化家园志愿活动,清理社区杂物和卫生死角。

从那以后,每次社区活动,都有镇丽的身影。细心的她留了个心眼,开始关注志愿者这个穿“红马甲”的群体。

2000年冬,镇丽在朋友圈里看到咸宁义工开展活动,便主动询问朋友,加入了这个大队伍。而她的志愿活动范围,也随之走出了社区大门。

咸宁义工协会每个月都组织开展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以慰问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居多。

第一次前往咸安区福利院前,镇丽花足了心思。大伙儿计划好了:除了要给老人们送慰问品,还要一起包饺子,聊聊天,给他们多一些陪伴和关怀。镇丽自告奋勇,揽下了做饺子馅的活儿。

冬日的早晨,霜凝朦胧,天还黑着,像深夜一样,镇丽匆匆出门,去二号桥菜市场买新鲜的菜和肉。

“我可是从来不做家务的呀,更别提包饺子了!”镇丽笑着说,为了不“露馅”,自己还偷偷向亲戚朋友讨教。

到了福利院,镇丽发现,这里的爹爹婆婆都挺精神,吃穿也不愁,但就是没人说话。

“有位奶奶拉着我说,她曾经整晚睡不着,坐在床头等天亮。”讲到这里,镇丽红了眼眶。当时她就决定,一定要尽量多来看看他们,减轻老人们的孤独感。

2019年,镇丽与一起做义工的志愿者们,注册成立了咸安区志愿者协会。直到2020年疫情发生,福利院实施封闭管理,镇丽又将志愿服务阵地从养老机构转到乡镇,为老人包饺子、缝被子、梳头发、剪指甲、过生日……至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下百次,多次获得区级“最美志愿者”“十佳志愿者”等荣誉。

爱的教育实践记录表(镇丽感悟爱发现爱)(2)

带团去旅行 招来志愿者

14年里,镇丽去到哪里,就将志愿服务带到哪里。她的旅行团,更是成为了志愿服务的宣传“利器”。

“好多志愿者都是带团时被我‘拉’来的。”镇丽忍俊不禁。旅游的时候,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这时候讲讲平时的志愿服务见闻,他们也愿意听。

“大家好,我是此次行程的导游镇丽,也是一名志愿者……”每次在带团出游的巴车上,镇丽的开场白总是如此。

以前,大家国内旅游首选首都北京,国外旅游最乐意去泰国,好多志愿者都是通过这两条线路和她认识。

“只要‘丽姐’号召,随叫随到!”大伙儿私下喊镇丽“丽姐”,说她每天笑容满面,是个爽快人。

“她的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各种志愿服务的照片、新闻,反而自家旅行社从来不打广告。”志愿者白丹民说。

“现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带团出游啦,但是当志愿者可是一辈子的事。”讲到这里,镇丽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在朋友圈里发这些,一方面为了自己做记录,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朋友们多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大家看得多了,等到有空闲的时候,也许就会尝试去参与一次。

多年来,咸安区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800余人,志愿服务的花样也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志愿者团队主动联系合作。

6月16日,由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咸宁阳光助困协会、咸安区志愿者协会、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志愿队组织的“情暖夕阳·留存时光——关爱老人免费拍婚纱照”志愿服务活动在市人民广场、青龙山公园举行,40余对中老年夫妻换上正装,用照片定格下甜蜜与幸福。

“阿姨,这个表情特别好。”现场,镇丽不时给老人递水、撑伞,不时和志愿者协调现场工作,忙得热火朝天。

“半年前,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志愿队通过网络联系我们,受疫情影响,活动一推再推,今天终于能开展。”镇丽说道。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是经民政部核准登记,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能和他们合作也是对区志愿者协会工作的一种肯定。

爱的教育实践记录表(镇丽感悟爱发现爱)(3)

朋友离世后 认下干女儿

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镇丽这些年来的坚守。

“尤其是留守儿童,真的需要格外关注。老人们更多的是需要陪伴,而孩子们却是各方面都要教育和爱护的。”镇丽把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当自家的爱护,有一对小姐妹甚至主动开口认她做了“干妈”。

2018年,镇丽带团出游认识了高细先。话语投机的二人,很快成为朋友。擅长文字工作的高细先在镇丽的帮助下,做起了志愿者,镇丽则常常邀请她和一对女儿来家里做客。

“谁能想到,好好的人儿,怎么就患上了癌症?”镇丽痛惜地说。

高细先患病期间,镇丽两次发动区志愿者协会会员为其捐款6万元,个人也时常上门探望。

“我记得特别清楚,她是2021年6月6日走的,到最后已经瘦得脱像了。”镇丽一字一顿地说。经历了这样的变故,两个孩子的爸爸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恰逢暑假将近,镇丽就盘算着把两个孩子接到自家住几天。

从那以后,每逢假期,镇丽总会想起两个小姑娘,带她们逛街买衣服、买文具,吃各种好吃的,是常有的事。连舍不得给自己孩子买的东西,都买给两个姑娘。

“200多块的水杯呀,一人买了一个。我儿子小时候,都没买过这么贵的。”镇丽笑着说。

去年六一,有朋友打趣地和小孩说:“镇丽阿姨对你们这么好,想不想让她做你们的妈妈呀?”

两姐妹连连点头,开口叫了第一声“干妈”。

镇丽不仅自己关心两姐妹,还发动协会的志愿者们一同关心她们。2021年9月,两姐妹的父亲张松柏为咸安区志愿者协会送上写有“关爱留守儿童,送爱心助学金”的锦旗。

如今,两姐妹一个十岁,一个十一岁,生得乖巧伶俐。

这些志愿服务的期间,镇丽的丈夫和儿子是她坚强有力的后盾,只要有时间,都会一起参加义工活动,用行动支持着镇丽。五一慰问环卫工人,全家出动,捐赠了三千个口罩,朋友们笑着说他们“好不气派”。

问及为什么要做这样出钱又出力的事?

“我这半辈子遇到的都是好人,所以也想对别人好。”镇丽说,越是做志愿服务,就越是坚定这个想法。这些年,镇丽两度搬家,从西河桥搬到城区,又搬到环境更好的小区,家庭顺风顺水,事业蒸蒸日上。镇丽说,冥冥中,或许这就是做好事的回报,而自己也会继续努力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

责编:丁婉莹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