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战场(网络文明系列谈②)

评论员 孔雨童

2022年,从新东方讲师转型主播的董宇辉火了,单月涨粉2000万,销售额达到6.81亿,董宇辉的成功被定义为“颠覆了传统的直播模式”。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战场(网络文明系列谈②)(1)

也确实如此,在董宇辉的直播间里,你看不到多年来千篇一律大喊大叫,对产品的极尽夸赞和削尖脑袋式营销,代之的是聊着天,分享着历史、地理、人文、世界,“顺带”卖货的方式。这场景新鲜又美好:每次直播,都有几十上百万人边买东西边听董宇辉说话,有人练了英语,有人学习了知识,有人得到感动和共鸣,还有人看到诗和远方。

“它激起了普通人对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对知识与眼界的无限追求,甚至对理想的坚守。”有人说,在流量盈利之外,这或许是董宇辉知识型直播走红更大的意义。这一刻,直播带货在媒体、社交、商业、娱乐属性之外,多了教化的属性和能力。

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人人去做董宇辉,但在这个信息爆炸、泥沙俱下,为了流量各种恶俗丑态疯狂输出的时代,多一些这样的主播真是好事。

比如这一年,跟董宇辉一样“很红”的刘畊宏和罗翔。分享健身知识,带着大众跳操的前者30天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1亿,收获了几十万每天坚持跟着他锻炼的“刘畊宏男孩女孩”;开着法律课堂的后者粉丝已达到2397万,以法律老师的身份成为B站粉丝最多的主播和UP主。

刘畊宏的出圈,满足了疫情期间大家长期宅家、缺乏活动的需求,同时让很多原本不运动的普通人加入到运动的行列,建立起更健康的生活习惯;而罗翔带着他的“法外狂徒张三”,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法律知识,有了法治思想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能力。

2021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曾提到,网络直播平台应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有效提升直播平台“以文化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力量。

清流可排浊流,良币能逐劣币。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这样的知识型直播更多一些,并在平台的支持下,以更富创造和贴近百姓的方式赢得更多关注,来遏制那些恶俗、卖丑、无底线直播,给予大众一个更文明有益的网络空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