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

第一节德育的内涵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1)

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我们所讲的德育,是指广义上的德育。

德育的实质:

德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个体在思想道德方面达到质量和总体规格的基本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其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中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真题再现

1.(多选)德育在形式上包括( )

A.社区德育 B.家庭德育C.学校德育 D.社会德育

答案:ABCD

2.(单选)德育的实质是(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答案:C

3.(单选)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目标 C.德育任务 D.德育性质

答案:B

4.(多选)制定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答案:ABCD

5.(单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答案:B

6.(判断)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答案:错误

7.(单选)以下不属于学校德育内容的是()

A.思想教育 B.法制教育

C.道德教育 D.文化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8.(多选)关于德育说法正确的是( )

A.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B.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C.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C

解析: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第二节: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概念:

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

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 德育目标;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
  • 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 文化传统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方面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具体说来,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崭新含义。

真题再现

1.(单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 )四个方面。

A.革命传统教育 B.世界观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人生观教育

答案:C

2.(多选)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ABCD

3.(单选)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 )所选择的

A.德育本质B.德育目标C.德育过程D.德育结果

答案:B

4.(单选)德育的永恒主题是_____。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劳动教育

答案:A

第三节:德育过程

真题再现:

(填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___的过程。

答案:受教育者的品德

相关考点: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2)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因此,德育过程的本质就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真题再现:

(单选)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答案:B

相关考点: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

真题再现:

(单选)在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中,( )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答案:A

真题再现:

(单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环境、德育内容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C.教育目标、教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目标、德育内容

答案:B

相关考点: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真题再现:

(单选)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答案:D

相关考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真题再现:(多选)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 )

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B.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规律

C.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思想品德形成长期性规律

答案:ABCD

相关考点: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3)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真题再现:

(单选)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始,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始,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始,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答案:D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①知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情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③意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④行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真题再现:(单选)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活动和交往 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 D.道德教育

答案:A

相关考点: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发展的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和交往。

(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3)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同学;

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1.(单选)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解析: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激发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这体现了德育过程中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2.(单选)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哪条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题干的描述即体现了这一规律。

第四节德育原则

真题再现:

(单选)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答案:D

真题再现:

(单选)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手段

答案:C

相关考点:

德育原则教育者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德育过程规律德育目标、任务制定的,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教育原则主要是对于德育内容、方法与途径选择起指导作用,是在实际德育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真题再现:

(多选)我国德育的基本原则有( )

A.导向性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BCD

真题再现:

(多选)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老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答案:AD

相关考点: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4)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5)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真题再现:

1.(单选)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能反映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

A.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B.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于言而敏于行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是孔子提出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多选)贯彻学校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C.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D.统一校內教育力量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C

解析: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单选)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德育原则是(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真题再现:

4.(单选)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 )

A.长善救失原则

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D

相关考点:

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真题再现:

(单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因材施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答案:C

真题再现:

(单选)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德育的什么原则( )

A.疏导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相关考点: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真题再现:

(单选)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真题再现:

(单选)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德育的( )原则。

A.知行统一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A

相关考点:

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真题再现:

(单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D

真题再现:(单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C

相关考点: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真题再现:

(单选)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答案:A

真题再现:

(单选)“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答案:B

相关考点: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真题再现:

(单选)《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C

真题再现:

(单选)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A.长善救失原则 B.正面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答案:A

相关考点: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第五节:德育模式

真题再现:

(单选)当代德育理论中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

A.体谅模式B.认知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效能模式

答案:B

真题再现:

(单选)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答案:B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6)

相关考点:

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这一学说的特征有:

(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真题再现:

(单选)体谅模式是由( )创建的德育模式。

A.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答案:A

真题再现:

(单选)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答案:B

相关考点:

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真题再现:

(单选)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及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工作

答案:A

相关考点:德育的途径: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7)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8)

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单选)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暑期实践活动 B.劳动技术教育

C.少先队活动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解析: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2.(单选)学校在抗战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抗日老战士的活动,这些活动体现的德育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教学 B.课外与校外活动

C.其他学科教育 D.情境陶冶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些活动体现的德育途径是课外与校外活动。

高频考点:

教育学第十章讲解(教育学高频考点)(9)

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陶冶教育法、

实际锻炼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

品德评价法、

角色扮演法、

合作学习法。

真题再现:

(单选)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及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工作

答案:A

真题再现:

(单选)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A

趁热打铁

1.(单选)在德育过程中,利用和创造一切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自我修养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陶冶教育法的内涵。

2.(单选)采用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属于(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解析:自我教育包括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评价、慎独等多种形式。

相关考点:

说服教育法(说理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基本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两类:

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

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真题再现:

(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际锻炼教育法

答案:C

真题再现:

(单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明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

相关考点: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真题再现:

(单选)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指导自我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真题再现:

(单选)“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奖惩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答案:C

相关考点:

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运用陶冶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真题再现:

单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陶冶法B.锻炼法C.情景法 D.榜样法

答案:B

真题再现:

(单选)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是( )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答案:D

相关考点:

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真题再现:

(单选)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教育

答案:B

真题再现:

(多选)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

A.惩罚法 B.评比法

C.操行评定法 D.奖励法

答案:ABCD

相关考点: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多选)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包括(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惩戒功能 E.保护功能

答案:ABC

2.(多选)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答案:ABC

3.(单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这种德育学说是( )

A.人本派德育学说 B.行为派德育学说

C.情感派德育学说 D.认知派德育学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任何行为只有受到知识的指导,才可能是善的。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主知主义德育。因此,其观点属于认知派。

4.(多选)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指导 D.心理治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BC

解析:根据1988年1994和1996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判断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正确解析:略。

6.(单选)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三生教育”是指( )

A.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知识教育

B.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

C.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知识教育

D.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解析:略。

7.(单选)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 )的关系。

A.内化与外化 B.教育与发展

C.相互促进 D.相互包容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

8.(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错误解析:略。

9.(多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德育环境B.教育者C.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CDE

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单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略。

1.(单选)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

2.(单选)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现象,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等待时机。这是贯彻德育过程中( )的具体要求。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3.(单选)“长善救失”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解析:略。

4.(单选)章明小学时品学兼优,但进入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斗殴、沉迷网吧。冯老师知道这些情况后,从多方面了解章明发生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章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冯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的要求是: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单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6.(判断)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错误

7.(单选)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称之为(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8.(单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9.(单选)老师采用贴笑脸、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10.(单选)德育的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1.(单选)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内容、手段、方法、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的德育模式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体谅模式 D.认知模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2.(单选)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自学-指导模式

C.引导-发现模式 D.情境-陶冶模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从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3.(判断)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正确

4.(单选)德育的实质是(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5.(单选)德育的实质是(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答案:C

1.(多选)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包括(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惩戒功能 E.保护功能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BC

2.(多选)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BC解析:略。

3.(单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这种德育学说是( )

A.人本派德育学说 B.行为派德育学说

C.情感派德育学说 D.认知派德育学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任何行为只有受到知识的指导,才可能是善的。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主知主义德育。因此,其观点属于认知派。

4.(多选)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指导 D.心理治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BC

解析:根据1988年1994和1996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判断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正确解析:略。

6.(单选)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三生教育”是指( )

A.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知识教育

B.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

C.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知识教育

D.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7.(单选)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 )的关系。

A.内化与外化 B.教育与发展

C.相互促进 D.相互包容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

8.(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错误解析:略。

9.(多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德育环境B.教育者C.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CDE

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单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解析:略。

1.(单选)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

2.(单选)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现象,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等待时机。这是贯彻德育过程中( )的具体要求。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解析:略。

3.(单选)“长善救失”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解析:略。

4.(单选)章明小学时品学兼优,但进入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斗殴、沉迷网吧。冯老师知道这些情况后,从多方面了解章明发生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章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冯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的要求是: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单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6.(判断)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错误解析:略。

7.(单选)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称之为(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解析:略。

8.(单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解析:略。

9.(单选)老师采用贴笑脸、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解析:略。

10.(单选)德育的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解析:略。

✍️重要考点答题技巧

1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一个典型考查方式就是引用古文或名言,要求考生选择对应的原则。

以下为整理的常考点:

(1)疏导原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因材施教原则:

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知行统一原则:

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②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力行近乎仁。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不仅开班会强调守时的重要性,还组织学生建立了班规。

(7)长善救失原则:一分为二看学生,善于利用学生的闪光点。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1.(单选)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内容、手段、方法、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的德育模式是( )

A.价值澄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体谅模式 D.认知模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略。

1.(单选)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成三水平六阶段,并遵循儿童的发展阶段开展德育。这种德育模式是( )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科尔伯格的观点,他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代表人物。

2.(单选)使用诸如“你发现路边有老人摔倒了,接着有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和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这种德育的典型做法属于( )

A.社会学习模式 B.体谅模式

C.集体教育模式 D.价值澄清理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解析:德育的体谅模式是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题干中的教师用人际互动情境问题来教育学生,体现了对体谅模式的运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