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有名的三部作品(鲁迅喜欢读的五部作品)

鲁迅最有名的三部作品(鲁迅喜欢读的五部作品)(1)

王锡荣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

鲁迅读书很多,并不是老盯着几本喜欢的书反复读,他也并不喜欢做人家的“导师”。但是有些书,他读了以后很有感触,会经常跟人提起。这倒是值得说一说的,可以让我们知道他是怎样读书的。

鲁迅最强烈推荐的一本书,就是美国人斯密斯的《中国人气质》(《Chinese Characteristics》,或被译为《中国人特性》)。斯密斯(A.H.Smith,1845—1932),中文名明恩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他于1872年同妻子来华传教,在中国居住了几十年。其著作《中国人气质》于1894年出版后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该书通过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剖析中国民族的性格,供来华的西方人士借鉴,总体比较客观,也有不少切中肯綮。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读到这本书,由此一生都关注中国国民性的改造,后来多次谈及此书,并向人推荐。直到临终前不久,他还在杂文随笔《立此存照(三)》中说,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这本书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第二部是《神曲》。鲁迅读《神曲》,也是很早的。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已经谈到但丁的伟大贡献。后来他曾说:“先前读但丁的《神曲》,到《地狱》篇,就惊异于这作者设想的残酷,但到现在,阅历加多,才知道他还是仁厚的了:他还没有想出一个现在已极平常的惨苦到谁也看不见的地狱来。”这就说明,他读《神曲》时还很年轻,同时也说明《神曲》对他的影响很深。晚年他还谈到《神曲》,“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不爱但丁,而是因为“那《神曲》的《炼狱》里,就有我所爱的异端在”,他们“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这是极吃力的工作,但一松手,可就立刻压烂了自己”。鲁迅自比这类“异端”,他一直在努力试图把那时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状态,提升到人类共同的水平线上方去,但他总感觉到非常吃力,所以这样说。这说明《神曲》给鲁迅很深的影响,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第三部是《泰绮思》(《Thais》)。这是法国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的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圣僧”法非愚斯,曾感化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绮思,使她当了修女,但圣僧自己却因其美貌而对她产生了欲念,因而精神痛苦万状,最终毁了修行。鲁迅在和众多友人办的刊物《语丝》上曾做过介绍。他还曾跟民俗学家江绍原谈起:“我不知道先生先前所爱看的是那一些作品,但即以在《语丝》发表过议论的Thais而论,我以为实在是一部好书。但我的注意并不在飨宴的情形,而在这位修士的内心的苦痛。非法朗士,真是作不出来”。鲁迅建议江绍原翻译该书。他后来还多次谈到这本书,甚至复述了故事主要情节,对法朗士的写作手法赞不绝口。鲁迅买了该书日、英多个版本,如果不是后来有了两个中文译本,鲁迅说不定也会翻译这本书。

第四部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工具书。文字量很大,但这却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简明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没有人能全部读完。但是做学问,又需要博览群书,避免孤陋寡闻。所以鲁迅说:“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这倒不是投机取巧,因为如果读书范围太宽了,就无法深入,太狭窄了,就容易盲人摸象。这部书既能让你广泛涉猎,又不至于无法终卷。这是一条路径,一个目录线索,让你能对中国古代典籍有个总体了解。如果需要对哪些问题做深入研究,可以再细读。鲁迅说:“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为了避免这一点,就需要通过《总目提要》这样的书来拓宽视野。当然,实际上这部书篇幅也很大,所以鲁迅建议,可以读它的节略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但这书就需要细读了,不然就没效果了,这是初做国学研究的一条门径。

第五是《离骚》。这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文学性、思想性和经典性来说,都是巅峰之作,也是深深融入鲁迅血液的作品。鲁迅虽然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却也从不掩饰自己对《离骚》的喜爱。他早年在《祭书神文》里就有“狂诵《离骚》兮为君娱”的句子;1926年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挂着请友人书写的集《离骚》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1929年他在上海暨南大学演讲,题为《离骚与反离骚》,借离骚的典故来讽刺国民党当局,还直接批评了胡适和“新月派”。他还在多首旧体诗里写到《离骚》或用《离骚》的典故。实际上鲁迅的文风既汪洋恣肆,又华美雍容,音乐性极强,也明显受到《离骚》的影响。

鲁迅文摘:

●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 上人生的旅路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