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为什么会说出)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更是被后人尊称为“文圣”。就是这么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为什么会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不尊重女性的话?

孔子曰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为什么会说出)(1)

《论语·阳货》原文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孔子将女子和小人并列,称两者“难养”,这也是被后世解读最多的意思,因而《论语》的这番言论也成了很多人指责孔子有轻视妇女的思想在内。结合后来儒家一贯主张的“男尊女卑”,孔子轻视妇女似乎被坐实。

不过孔子生活在距今多年前,当时的语言环境跟后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现如今理解的“女子”是一个泛称词,指所有女子,但其实在古汉语当中,“女子”还有一层指代,即指特定群体或个体某人。比如陕西老话就把小女儿叫做“碎女子”,这里的女子显然不是指所有的女子。

北宋儒学大师邢昺就曾针对《论语》这句话专门注疏说:“此章言女子与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所以难养者,以其亲近之则多不顺,疏远之则好生怨恨。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也。”(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的女子并不是指所有女子,事实上女子中也有禀性贤明的)

孔子曰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为什么会说出)(2)

南宋大儒朱熹解释得更细,说“女子”指的是“妾”,是奴隶下人。后来的儒家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就在朱熹解读的基础上,把孔子的话扩充了一下,改成“唯妾婢之女子与左右之小人,服劳于上下之所养也,而养之难矣。”

事实上,孔子3岁丧父,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也非常注重孝道,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等,都代表着孔子对父母孝道的提倡,如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女子”是泛称,孔子岂不是连自己的母亲一块批评了,这显然也跟孔子提倡的孝道矛盾。所以,这句话中的“女子”其实是个专称。

孔子曰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为什么会说出)(3)

那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古汉语里的偏正结构,中心词汇是“女子”,“与小人”是定语(与的意思可不是“和”,而是“像”),整句话的意思是:像小人一样无德的女子,为了突出语气,孔子在前面加了一个“唯”字,翻译过来就是:只有这种像小人一样无德的女子才是难养的对象。为什么难养呢?孔子后半句解释了,亲近她们,她们就会放肆无礼,疏远了又会心生怨恨。后世也把“难养”理解为难以相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