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很荣幸参加了本次今日头条和各大博物馆联合举行的博物馆系列活动,以史为鉴擅长的国宝系列文章再次出山,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分别介绍几家博物馆极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希望大家喜欢。

本期以史为鉴跟大家介绍一下首都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来自西周初期的青铜伯矩鬲(li)。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1)

​一、七牛首

伯矩鬲(li),全名为“牛头纹带盖伯矩鬲”,通高30.4厘米,口径22.8厘米,重7.6公斤。

因为鬲(li)身上铸有7个牛头,也被叫做“牛头鬲”,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青铜器之一,也是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的国宝之一。

伯矩鬲最为人熟知的一点就是:在整件青铜器上立体铸造了大大小小多达七个牛头!鬲的三足上有三个大牛头,牛头纹饰双目炯炯有神,分别正视三个方向,而牛角则是立体设计,上翘突出鬲身,牛耳直立,巨眼圆睁、大鼻突起,更显庄重霸气,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2)

​器盖则由一对相背的浮雕牛头纹组成,牛角翘起,与鬲耳相抵,口中獠牙及角上鳞纹都显现着不同凡物的威严;盖钮则由一对立体铸造的小牛头组成,这两个小牛头非常写实居高临下;

众所周知,牛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商周时期,牛就是力量的象征,不仅仅是农业的好帮手,还是最高等级的祭祀用品,不是重大事件都不会用牛来祭祀。

而且在缺少龟甲的北方地区,牛的肩胛骨也是代替龟甲做占卜的重要材料。

所以说以牛为造型、纹饰的青铜器在全国各地博物馆中也偶有露面,但是一件青铜器上面通过高低浮雕技术足足雕刻、铸造了七个牛首,不但风格迥异于常见的平面化兽面纹青铜器,而且纹饰如此复杂的铜器竟然是一次铸成,这在西周青铜器中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基本上代表了西周初年,当时燕国青铜艺术与工艺的最顶级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这件青铜器之上还有铭文,可以考证铸造的时间和动机,对于研究北京地区在商周时期的文化提供了重大的帮助。

二、十五铭文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3)

​伯矩鬲得名于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

意思就是“在戊辰时,燕侯赐给了名叫伯矩的贵族一笔钱,伯矩于是拿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青铜鬲,用来纪念这件喜事并用这件青铜器祭祀伯矩的父亲。

众所周知,要判断一件文物的来历和价值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而铭文恰恰就可以考证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件青铜鬲上的十五个字的铭文,让我们可以确认,这件青铜鬲是当时燕国贵族伯矩制作的一件祭器。

伯矩虽然没有在史书上留名,但是留有伯矩铭文的青铜器目前发现的就多达二十余件,除了这件国宝伯矩鬲,还有伯矩簋(gui)、伯矩盘、伯矩甗(yǎn)、伯矩壶,根据这些文物的出土地点和铭文都可以看出:当年燕国贵族伯矩家族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都是非常活跃的。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4)

流落在外的伯矩簋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清末动乱的原因,部分伯矩系列的文物也流失在世界各地,比如下图中著名的伯矩簋就出现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中,估价达80万英镑。还有一件有铭文的伯矩壶被收藏在华盛顿弗里尔美术博物馆。

三、琉璃河

北京建城的历史始于西周分封的燕国,但是当时的燕国都城到底在哪一直是个悬案。

直到1964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的一位农民在自家院里挖菜窖时,意外地挖出了两件三千年前的青铜鼎和爵。考古人员闻讯,这才展开了对琉璃河长达十余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琉璃河镇经历了5次考古发掘,不仅发现300多个墓葬和30多个车马坑,还出土数万件大小器皿。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5)

琉璃河考古现场

​最终专家证明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距今已3063年,是公元前1045年西周燕国的初都所在地,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集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

而本文提到的伯矩鬲就是1974年的时候,出土于琉璃河251号墓;

伯矩鬲一出土,就在197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到了1977年、1993年,伯矩鬲又连续3次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次随中国文化使团赴日本、美国等地展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后来伯矩鬲作为国宝加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不再出境展览。

如果有机会,欢迎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这件精美的伯矩鬲。

故宫不可仿制的古青铜器(有7个牛头的青铜器你见过吗)(6)

​文/以史为鉴

图/首都博物馆、网络

参考资料/

首都博物馆

《中华国宝重器:伯矩鬲》

《纹饰奇特的伯矩簋》

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 : 国家宝藏——伯矩鬲》

北京日报:《伯矩鬲》2014年09月05日

北京青年报:《京津冀重器背后的故事》2015-08-20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