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的形状(枕头的文化)

枕头的形状(枕头的文化)(1)

枕头用处知多少?

涨姿势:一开始,枕头也是外貌协会的,只不过是后来太不实用,甚至有危险才逐渐转向更具人情味儿,少了些装饰的味道……

在中国,说起西汉广阳王刘建也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然而如果提到汉武帝的孙子,北京大葆台汉墓的主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停下来,侧耳倾听。

1982年,经过耗时一年的考古发掘,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大葆台汉墓正式对社会开放。作为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西汉中晚期诸侯王陵墓,出土了九百余件珍贵的文物。这其中不仅满布金银珠宝、车马兵器,更有许多难得一见的工艺品,比如众所周知的墨玉镂空玉舞人、镂空龙凤纹玉璧、大型兽面鎏金铜铺手,当然还有广阳王的贴身之物—青铜龙首木枕。

枕头的形状(枕头的文化)(2)

从春秋《诗经》中思念意中人的女子“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到清朝末年,近3000年来枕头随着人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探索而不断变换着形态,从青铜到陶瓷,再由金银玉石到翡翠、竹藤,应有尽有。然而无论先进的技术如何推进,脱离贵族阶层,回归民间百姓,木作为最为易取也是最为古老的制枕材料始终未曾淡出过历史舞台。

有些枕头可不是为了睡觉舒服的

涨姿势:有好多枕头的研发,就是为了让人睡不好觉的。比如,睡觉不能耽误了正事的枕头,让你看见就睡不着觉的枕头……古人的脑洞,比现在的段子手还要厉害!

纵观中国历史,其实并非只有“硬枕”一家独大,如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就出土有软枕—丝囊珍珠枕。由于软枕内的有机填充物和用于包裹的有机丝织品不易保存,最终才形成了古枕多为硬枕的现象。

然而,若硬要细究,中国“硬枕文化”确有其事。理由很简单,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物从来并非仅仅是物,而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言,以物寄情也。

枕头的形状(枕头的文化)(3)

在中国文史记载中不舒服的枕头有很多,一种比较出名的枕头名为“警枕”,即以一块状如木球的小圆木为枕,人熟睡后脑袋只要稍有移动便会从枕上滑落而惊醒,故曰“警枕”。还有一种匣状枕头,中间可以存放物品,称为“枕函”。表面来看与枕头无异,实际用途却是保险柜,将枕函置于头下,则人们即便熟睡也可看管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另外一种更为难受的枕头名为“块枕”,《荀子˙礼论》中有“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表示为悼父母之丧,以土块为枕,表示极其哀痛。由此种种足已得知,枕于古人,从来不是安乐之物也。

枕头大有人生涵义

涨姿势:古人很讲究,那时候社会生产也不发达,每有一件器物,必要体现无数思想,包括要上升到人生真谛……

“鸡初鸣,咸灌漱,衣服,敛枕簟。”《礼记·内则》中11个字的描写将秦汉之前人们起床后的活动展现得活灵活现。清晨,人们听到鸡鸣的声音便会起床,洗漱后,将睡觉的枕头、席子收起来。

自古以来,枕、席作为人们就寝的用具就被视为隐私,是不予示人的。在人类漫长的一生之中,只有几次例外。

人之大礼有四,诞生、成年、婚礼、丧葬,而其中除了成年礼之外,有三项是离不开枕头的。诞生礼是为婴儿出生而举行的礼仪,宣告婴儿脱离母体成为家族中的一员。这一天,婴儿会得到一个由舅舅送来,姥姥亲手缝制的“虎枕”。枕头作大头老虎形态,内部填充棉花或谷物的干壳,虎有守户、镇宅、辟邪的吉祥寓意,意为保佑孩子顺利成长。

枕头的形状(枕头的文化)(4)

“夫妻枕”是每位少女从十几岁时便要开始准备的婚嫁用品,枕长为平常枕头的两倍,枕身用喜庆的红色布料缝制,两端枕顶用五彩丝线绣出“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鱼戏莲”等图案。

最后一种用于礼仪的枕头,也是古人一生中最为奢华的枕头—“冥枕”。在所有礼仪用枕之中,也独独只有这一种是没有固定形制限制的。作为人生一世的最后一个枕头,人们对它的挑选总是穷尽思虑。

从历代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帝王将相的冥枕总是材质高贵、形态威严,以此展示逝者生前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相对,民间百姓的冥枕材质则较为普通,然而从枕头的纹饰和形制中仍可看出亲人的眷恋与期盼。元宝枕意为希望逝者生活富足;二十四孝枕、仙鹤纹样枕意为展示后人孝悌之义。

然而一把黄土,“枕”睡千年,逝者已逝,真正能够留存千古的不过是这些寄托了浓浓情意的枕具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