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

《琅琊榜》第52集处,借助莅阳长公主首告开场,其后霓凰郡主、蒙挚大统领、纪王爷等人连番登场请愿,最终在第53集处完美的达成了梅长苏呕心沥血努力了十三年的心愿。

而在整个过程中梁帝一人对抗满朝文武,他的内心心境则从震怒到惊诧,再从惧怕到“心寒”,虽然看似只有一集,然而在梁帝萧选的内心这段经历却犹如半世。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1)

但初始便很强硬,其后更是直接退场的梁帝,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在见完梅长苏之后突然答应了众人的请求呢?这里便是梅长苏设计的全过程所起到的层层推进作用。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2)

01:军事压制,硬碰硬阶段

若不是第一阶段的硬碰硬以靖王得胜结束,恐怕即便是莅阳长公主豁出去一切,他们也一定拿不下这场胜利,而这场硬碰硬的设计也是整个计划中最为凶险和关键的一步。

即御林军对阵禁军。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3)

在莅阳长公主将谢玉手书内容说到一半时,梁帝大喊:“来人,把她给朕拖下去。”此时殿外传来了一阵齐刷刷的“是”,然后便是鱼贯而入的禁军人马,然而梁帝等了许久的御林军?却并未进入殿中,就在此时掌管禁军的蒙挚突然走上前去。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4)

正在梁帝以为蒙挚会是那个拿下莅阳的人时,蒙挚却突然的一跪,说道:“臣恭请陛下,听完长公主所言。”此时的梁帝已经预知到局面的失控,就在长公主继续说着整个手书内容行近一半时,梁帝再次不甘的喊道:“朕的御林军呢?”

此时殿外,则站了三排军士,中间一排戴面具的为御林军,另外两排将御林军前后夹击的便是之前涌入殿前缓冲带的禁军。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5)

在两次追喊御林军无果后,梁帝已经知晓自己丧失了最大筹码,即强力手段终止一切的能力。

走到此步,殿上的六部大臣也同样知晓靖王等人准备充足并拿下了军事上的占有权,而这也是他们敢在下面一个环节里大胆发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6)

这一步结束后梁帝已经丧失了用武力终止一切的能力,然后转到下面一步:舆论压制。

02:舆论压制,众叛亲离阶段

第二阶段“舆论压制阶段”,或者也可以说是“双方言语上的对攻阶段”,与第一阶段的武攻相比,这一阶段所需要上场的选手,则从蒙挚率领的禁军变成了在座的满朝文武。

首先是霓凰以林家遗属的身份请求重审,梁帝回道:“正是因为考虑到当年你是皇家赐婚,才没有株连穆王府”。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7)

在陛下与霓凰尚未分出胜负时,此时代表大梁刑法掌控权的刑部尚书蔡荃则紧跟着霓凰恳请重审,其他诸如户部尚书、中书令等人跟声附议。

就在梁帝还面有不屑时,突然性的满朝文武数所有人齐声大喊“臣附议”!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8)

梁帝在看到眼前这一幕时,面色已经从苍白来到了深红,然而事情还远未结束,纪王爷的“臣弟也附议”,彻底的让梁帝崩溃,他嘶喊到:“连你也,你们这算什么,一起逼朕么?”

但此时,最大的靖王还尚未出声,梁帝与言侯、蔡荃等人则就手书真假的事情争辩了几句,然而等到靖王喊出“儿臣附议”时,这场文攻战也彻底结束,梁帝则在丧失武力之后,又丧失了文势的至高权。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9)

但彼时的梁帝,却并未选择就范,因为这里还有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即便梁帝没有御林军可以拿下不听话的群臣,但禁军同样没有可能直接拿下还是帝皇的梁帝,而所谓的群臣附议,梁帝则可以来个不听不问、不理不睬即可。

故而此时的梁帝说出了那句:若是朕不答应呢?难道太子还要逼宫不成!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10)

但就在这句话之后,属于这场大戏的最后一步“心理压制”开始登场。

03:心理压制,良心未灭阶段

梅长苏在听到梁帝说了上面那番话后,先说了三件往事,而这三件往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13年前那场旧案中被定位为谋逆之人的林帅,却数次于危难之中,不惜代价拯救过梁帝。”

这是梅长苏的第一次心理对攻,正是借助这三段往事,彻底的让梁帝心理趋近崩溃,他拿着长剑,欲要斩杀梅长苏,但被靖王所阻。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11)

其后梁帝失神落魄的低声喊道“乱臣贼子”,然后慢慢的走回到养居殿,梁帝在丧失武力、文力后,心理层面也开始崩溃,但他依旧并未选择妥协,而是选择离开这里。

他认为自己离开这里,或许便是终止此事的最佳办法,然而回到养居殿的梁帝却在高湛口中听到“大臣们都侯在殿外,并未离去”。

琅琊榜最后北燕为什么起兵(梁帝为何妥协重申旧案)(12)

梁帝心理明白“想要淡化和忽视此事的可能性已经没了”,他现在唯一需要的便是一个心理慰藉和顺势台阶,而此时出面的静妃与梅长苏与他的两段单独沟通,便正是基于此。

以上的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没有武力优势、舆论压制、心理疏导,贵为九五之尊的梁帝必然不会轻易认输,而梅长苏筹划了十三年的大案反转也必然不可能在萧选治下得以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