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王者荣耀里面充值了3800(海南一小学生充值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是一款非常火爆的手机游戏,虽然游戏推出了防沉迷机制,依然很多小学生都痴迷其中不能自拔,而偷父母钱充值游戏的事屡见不鲜。4月28日,家住文昌市文城镇的林先生拔打本报热线反映,他儿子林宇(化名)偷偷用家人的银行卡充值玩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一年来将几万元挥霍一空。“这个宝贝儿子,骂也骂不得,打也不是,真愁啊!”林先生叹气。

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花光爷爷万余存款

林先生家住农村,在文城镇打工,是一名理发师,收入不高。他儿子在文昌三小读六年级。林先生说,儿子原来成绩优异,自上六年级后成绩下降厉害。“为此,我多次问儿子学习的事,他不愿意说,甚至不想上学。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前段时间,我才知道了儿子的秘密。”林先生说,儿子沉迷网络游戏,难怪没心思学习,厌学。林先生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疏于管教。

“4月28日上午,我父亲到银行取钱,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上辛苦攒的13000多元钱不翼而飞,余额只有0.68元。父亲那个急啊!打电话给我。我审问儿子,才知道这小毛孩拿去充值玩游戏了。”林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家务农,主要靠种槟榔种菜和养些鸡过活。这一万多元钱老人起草摸黑劳作,省吃俭用5年才攒下来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发现钱没后,老人气晕了。“我就怕父亲伤心过度,病倒就麻烦了。”林先生担心。

小孩在王者荣耀里面充值了3800(海南一小学生充值王者荣耀)(1)

这些钱都被林宇拿去充值了王者荣耀,银行的流水单上明明白白的记录着一切。

看到家炸开了祸,林宇后悔了。他说自己是2019年4月起喜欢上网络游戏。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经常偷偷玩网络游戏。有一天,爷爷让林宇帮忙交电费,充值时他乘机记下了爷爷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林宇如获至宝,后来将这张银行卡绑定自己的微信。这为林宇玩游戏提供了便利。“刚开始,我也是想充值一点就行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克制不了自己,不断地不断地充值,没过多天,就把爷爷的钱花完了。”林宁的眼角淌出泪。

账单显示,林宇一年来先后给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充值22398元。

林先生向文昌市文城镇城南派出所报案。目前警方正在进行调查。

记者后来联系王者荣耀等客服,对方表示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林先生进行判断核实。

林宇也认识到了错误,表示很后悔,说不应该充值游戏花光爷爷的积蓄。

小孩在王者荣耀里面充值了3800(海南一小学生充值王者荣耀)(2)

9岁女孩打赏主播,刷妈妈信用卡一万多元

无独有偶。海口王女士也遇到了和林先生一样的烦心事。

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天已经是全民直播的现状,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手机都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才艺和生活,直播虽然是一个风口,但是人多了就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直播都像是雨后春笋慢慢显露出来。虽然有着平台超管在维持秩序,但是毕竟想管理一个直播大平台只是靠着人工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

王女士告告诉记者,她女儿才9岁,上小学三年级,竟然给一个平台的主播刷了1万多元的人民币,让她直接崩溃。

王女士称女儿沉迷看直播还是可以容忍,但是没想到还偷用自己的信用卡给喜欢的主播打赏,而且陆陆续续充了13234元。从银行流水账单上看出,王女士的女儿多次打赏,有很多次的数目都是777元。

王女士说,女儿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平时在家里也乖巧,所以偶尔拿自己的手机去玩玩游戏看看直播也没怎么管过。王女儿的手机绑定了信用卡。“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女儿在家上网课,没想到女儿会拿我的手机打赏主播。我是接到银行的催款短信才知道的。她去银行查了下,发现这些钱全部都被充值到了快手平台,一共充了几十次。她对女儿进行了询问,这时候女儿才承认。

问起女儿为什么要给主播打赏,女儿的回答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单纯的小女孩称每次一有人给主播刷礼物主播就叫他们宝贝、666等,起初她也只是刷一点小礼物,后来就越送越多,心里有种满足感。另外主播还给刷礼物多的网友送了很多礼物,王女土称都是些小破东西,几块钱都不值。

王女士的女儿说,她不知道给主播打赏会花妈妈这么多钱。

随后记者配合王女士向快手平台反映,王女士觉得女儿还小,没有金钱概念,这些钱都是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充值的,理当全部退回。快手平台称会尽快处理,如果证据充足可以退款。

律师说法

这两个孩子充值的钱能不能要回来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海南大学王教授。

王教授称,法律早已有所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王教授说,近年来,“熊孩子”瞒着家长网络消费的情况增多,在手机游戏、网络直播爆发式增长后,更有进一步增长趋势,家长和未成年人监护人应当增强对未成年人移动网络设备的监管意识。首先,父母要履行第一人监护责任,加强孩子经济、网络消费进行监管,对网络支付密码等进行有效保管,对孩子上网予以干涉,尽可能减少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发生。其次,学校、有关组织和社会,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教育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确保学习质量与身心健康。再次,各游戏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超出其民事行为能力的违法消费行为及网游沉迷现象,对公司出现违法犯罪情形的,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在文昌从事心理学教育的韩老师表示,现在很多家长还有误区,觉得小孩子玩玩手机没什么,其实现在很多手机游戏吸金能力特别强,有各种名目诱导消费。未成年的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他们只会想方设法的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偷偷记住父母的支付密码之类的。再苦再累,父母还是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再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了。

来源: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

记者:吴岳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