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古城墙的城市(古城墙重现天日)

保留古城墙的城市(古城墙重现天日)(1)

本月初,长乐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路改造工程开工。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建设路和郑和东路交叉口,一段保存较好的古城墙墙基露了出来,街区建设运营指挥部随即请市考古队进行保护性发掘。26日,记者从指挥部获悉,经过近半个月的现场作业和考证,初步确定这段墙基建于明代。

“长乐古城东城墙大致沿今天的建设路分布。”指挥部副总指挥郑航介绍,古城墙南段保存较好,揭露部分残长40米,北段局部有4米长的石基痕迹,城墙大部分被管网和暗沟毁坏。“城墙叠压在明代地层下,和连江、闽安城墙结构较为类似。基底总宽约4.2米,墙体中间为夯土,内侧由碎石堆砌,采用菱形砌法,宽约1米。外侧由条石横砌,残留4层,残高1.2米。”

古城墙发现后,指挥部数次召开会议,和考古队、清华同衡设计院专业人员就保护古城墙、调整道路建设规划、修改路口景观设计进行讨论,调整后的设计方案还将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审议。

郑航告诉记者,4月30日,施工人员就在东门兜区域拆迁过程中发现一段古墙体裸露在地表,周围散落着部分明代墙砖。墙砖制作精美,石砌基座保存完整。长乐区有关部门随即上报省市文物局,经文保部门专家查勘,确认为长乐古城墙遗址。6月17日开始,经省市文物局批准,市考古队在长乐和平街及周边区域开展实地考古挖掘。

据了解,长乐古城遗址位于吴航街道。据县志记载,明弘治三年(1490年),吴航始筑城池,“广袤仅里许”。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巡抚王抒、巡按赵孔昭扩建长乐城。崇祯十四年(1641年),知县夏允彝再扩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年(1746年)、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民国17年(1928年),南、西两段城墙被拆除修路。抗日战争爆发,为抵御日舰入侵,拆城墙石填堵闽江口航道,城墙大部被毁。

郑航介绍,在考古挖掘中,市考古队还在东门兜区域发掘出元代路基,道路走向与街道基本一致。经解剖,路基叠压在生土之上,土质致密,由黄褐色山体土夯实而成,两侧用碎石护边。由此看来,和平街及延伸部分东门街的形成时间确定在元代。

另外,今年9月初,和平街建设路改造项目启动,施工队对建设路进行挖掘施工的过程中,在沟渠处裸露出数块排列整齐的石条,再次邀请市考古队到现场进行发掘。市考古队进行挖掘并发现数十块石碑文,经过清理初步确认为四通记事碑。可惜的是石碑均已断为数块且部分残缺,由于时间久远,部分石碑上面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