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1)

核心提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互为一体,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供给与需求、效率与公平,以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而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两者在内涵上高度相关,方向上高度一致,任务上高度重叠。

朱妮 侯永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报告也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要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两者内涵高度一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提高发展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进入新时代。尽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地缘冲突持续,全球通胀攀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但我国经济依旧稳住了自身发展势头。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至18.5%,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0976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货物贸易总额持续攀升至6.05万亿美元,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连续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外汇储备达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总量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我国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令人担忧。这些结构性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的最优解,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文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解决生产力层次上的问题,又需要解决生产关系层次上的问题;既需要解决经济基础方面的问题,又需要解决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从供需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既涉及供给,强调产业体系完整和创新能力突出;也涉及需求,强调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更高层次的需求,供需互为牵引、互促升级。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既涉及生产过程的效率,强调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各生产要素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涉及生产结果的分配,强调各参与主体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各得其所。从宏观经济循环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强调循环通畅、结构合理、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不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回归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上,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宏观稳定性更强、微观竞争力更足、长期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他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堵点和梗阻。生产环节重在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分配环节重在解决居民收入分配和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流通环节重在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和畅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循环,消费环节重在扩大居民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要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以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新优势,要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以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循环中的带动能力,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确保城乡经济循环和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宗旨和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互为一体,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供给与需求、效率与公平,以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而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两者在内涵上高度相关,方向上高度一致,任务上高度重叠。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要求,有着共同的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有科学的思想引领和有力的体制保障。思想引领行动,制度保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需要创新,需要各领域和各地区的协调,需要提高共享水平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需要以创新优化开放路径,需要以协调平衡内外需、内外资的关系。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任务,进一步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需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需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内需扩大提供收入增长基础,优化生产力和开放布局,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更有力的空间支撑。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质量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作者分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部长、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