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1)

开栏语:日升月恒,江海奔流,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非凡十年,光辉历程,赶考的征程上镌刻着奋斗的印迹,不凡的业绩彰显如磐的初心和坚定的决心。

向光逐梦而行,十年追赶超越。十年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为笔,把擘画的宏伟蓝图一笔笔绘制成恢弘壮美的绮丽画卷。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大台阶,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2012年的1.8倍,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00.22亿元增加到2209.47亿元,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较2016年增加73天……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综合实力的增强、创新高地的进阶,是生态“家底”的厚植、民生福祉的升级,也让国家中心城市的标识更加鲜明。十年发展,气度非凡!

凝望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十年的时光不过短暂一瞬;环顾古都大地的沧桑巨变,却有太多的成就令人惊叹、无穷的变化值得记录。

为充分展现非凡十年的非凡成就,真切感受这座城的精彩蝶变,即日起,本报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详实记录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火热实践,深入报道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和真实可感的民生实惠,立体反映全市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进一步汇聚起砥砺奋斗、开创未来的底气和信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夯实民生基础,加快推进民生改革步伐,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住房,从健身到安居,翻开西安的民生账本,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十年探索磨砺,开启了西安人的幸福生活“密码”。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2)

全民健身动起来。(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欣 摄 资料图片)

就业服务越来越实了

“西安的乐业补贴,让我们这些正在求职的大学生,看到了政府对促进就业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西安乐业卡’申领平台上还有许多就业创业服务,这对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小王说,借助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他与西安一家通信科技公司顺利签约,对在西安安家、生活充满了信心。

就业稳,民心安。据悉,西安乐业补贴是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在求职准备、就业签约、入职乐业三个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扶助方式,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求职创业,同时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西安、了解西安、融入西安。截至7月底,西安乐业补贴审核通过168875人,其中2021届毕业生67693人,2022届毕业生101182人,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784.61万元。

稳岗扩就业就是托举“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西安市人社系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用心用情破解就业难题,缓解就业压力,全力稳就业,扎实惠民生。积极出台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降费率、失业补助金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切实做好失业保险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紧盯企业需求,以更大力度援企纾困,用好用足“降、返、退、减、免”等支持政策,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夯实就业根基。

据悉,截至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09人。今年以来,我市阶段性降低企业失业、工伤保险10.68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14亿元,惠及2万余户企业、64.07万名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缓缴1.44亿元,惠及689户企业,失业、工伤保险缓缴1163.95万元,惠及89户企业;为3万余户市场主体办理留抵退税130亿元,为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4亿元。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了

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这学校现在不仅越来越漂亮了,而且还是西光实验小学‘ 校’,总校派了管理团队和优秀老师,师生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亲眼看到生机勃勃的校园和师生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家住东郊的闫先生坚定了让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决心。

提起以前的西光实验小学自达校区,闫先生直摇头。他坦言,自己居住的小区里有几个孩子在自达校区上学,家长们普遍对学校评价不佳:“学校过去硬件设施陈旧,操场斑驳不堪,也没有音乐、美术部室。除了上体育课,孩子们上啥课都是在教室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比较一般。”

自2021年5月学校纳入西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管理以后,学校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飞速提升。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学校的“软实力”也开始“起飞”。西光实验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整建制移植到自达校区,总校和分校深度融合,在派出总校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的同时,加大对自达校区老师的培养历练,打造出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3)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三学校是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近年来,西安构建起以“名校 ”为统领,以“名师 ”“名校长 ”为引擎的教育新格局,成为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今年4月,西安“名校 ”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推广“名校 ”办学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 ”928个、教育集团101个、优质高中与中职学校“名校 ”15个。

与此同时,西安加快基础教育提升,落实学位保障,优化学校布局,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454所、新增学位43.04万个。今年秋季开学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有效保障了适龄少年儿童“应入尽入”,让更多的孩子能到“家门口”的好学校上学。

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没有护理常识的我们不懂如何照护,导致父亲反复出现压疮。医护人员上门提供专业服务,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有了他们的帮助和指导,老人恢复得更好了。”患者杨大爷的家人,由衷地为这项将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由院内扩展到院外的诊疗延伸服务点赞。

近年来,西安市卫生健康系统紧贴群众就医需求,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全力为患者提供便利,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渠道,让医疗服务变得更有温度。我市各医院以“互联网 护理”服务为切入点,成功实现“线上预约 线下服务”的诊疗模式,解决了罹患重病、行动不便病人的就医困难。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4)

新城区向阳社区用心服务“一老一小”构建社区关爱新模式。图为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听力测试。(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伟东 摄 资料图片)

开展“护士到家”护理延伸服务,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患者满意度达100%。通过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一批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集中设施、整合业务、简化流程、服务前移。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医疗服务一站式,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导部分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边医边养、综合治疗,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有效解决了患者“急难愁盼”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了群众多层次专业护理服务需求……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5)

新落成的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正式开诊。(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摄 资料图片)

翻开西安市医疗卫生持续改善的这本“大账册”,这些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加快13个医院项目建设,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村镇医疗服务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支持措施,解决好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问题……西安医卫人接续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西安医疗卫生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疏通一个个难点、堵点、痛点,让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就医体验不断提升。

全民健身热情越来越高涨了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健身锻炼体质、增强体魄,才能以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全民健身,是十四运会后在西安市民心中埋下的一颗“梦想的种子”。家住金花路的张大爷有晨练的习惯,随着位于长乐公园内的全民健身园区的投用,老人找到了一个健身锻炼的好地方。“建在公园里的健身园区,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我们锻炼起来更带劲了。”老人开心地说道。作为我市主城区首个智慧型健身园区,它将体育健身场地和生态园林有机融合,成为周边市民群众的健身“主场”。

2016年,丰庆公园全民健身园区建成;2017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民健身园区投用;2018年,城市运动公园建成了我市首条智能步道;2019年,我市首个国际标准大众体育场馆——大明宫主题运动公园正式亮相;2020年,我市首条智能光影步道亮相西安陆港运动公园……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6)

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乒乓球总决赛。(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摄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市新建和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67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6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48个、室内健身房24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2个,建设大型全民健身园区11个。如今,我市各类体育场地共计1万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6月,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拉开序幕,社区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将加快西安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步伐,还将搭建起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助力西安建设宜居幸福城市。社区运动会自启帷以来,各项赛事都成为了热议话题,“我参与,我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除了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不断提升和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今,我市十四运会场馆已全部对外开放,全运红利持续释放。

住房福利越来越实惠了

新市民、年轻人,是城市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让他们住有所居,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城市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

家住甘肃的潘先生,其24岁的女儿在西安已经工作两年多了,一直都是租房住。听闻西安市首个面向社会公开租赁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安居·乐筑(亿润店)正式开业,首推376套集中式房源,助力解决新市民、年轻人阶段性住房难题,他便来到现场一探究竟。“这里房间干净整洁、安全性好,全天都有保安值守,孩子住这里我心里会很踏实。”看过样板间后,潘先生说让女儿尽快拎包入住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7)

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0号楼主体结构施工的收尾,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实现全面封顶。(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近年来,西安推出一系列“住房福利”,完善的住房保障优惠政策,满足更多年轻人的“安居梦”。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实惠的价格、可靠的品质受到众多年轻人青睐。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我市聚焦中低收入家庭最关心、最现实的住房问题,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了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了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市民的住房保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保障性住房3036万平方米、37.3万套,已建成分配1938万平方米、25.6万套,累计货币化保障4.7万户,发放租金补贴2.2亿元,惠及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约130万人。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8)

西安市首个公开租赁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业,租户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挑选房屋。(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健 资料图片)

这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据,体现出市委、市政府让新市民、青年群体在西安“住有所居”的信心与决心。俗话说,心安之处即为家,相信随着一个个保障房小区的建成投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青年在这里安居乐业,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西安人因乐业而在西安“生根开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十年栉风沐雨,西安建成的一个个民生工程,办成的一件件惠民实事,像一个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凝聚起市民昂扬向上、接续奋斗的磅礴之力,也在无声地诠释着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那些关于幸福的故事,写在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里,也写进了西安人民的心间。

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9)

我市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举行摇号分配会议。(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伟东 资料图片)

西安市将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推动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西安”;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建设儿童、老年友好型城市,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让儿童快乐成长、老人颐养天年……在古城大地,民生保障将成为最厚重的发展主题和最温暖的城市底色。这背后的一个个幸福故事,未完待续……

数说西安

●2021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686.5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71.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

●2021年末,全市各类普通教育学校3736所、在校学生277.79万人,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670所和68.39万人。

●2012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2万张,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增加3.52万张。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94.10万人和881.26万人。

●2012年全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场次(数量)260项(次),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00万人次。2021年全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场次(数量)600项(次),参与人数累计超过400万人次。以十四运会、西安国际马拉松、城墙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带动全民健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15分钟健身圈”在“家门口”呈现,晨晚练点达到1952个。

短评

民生所向 皆为幸福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不只是经济的增长、社会事业的进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环境、医疗教育、求职就业、社会保障才是最直观可触的部分。

那么,这些幸福感从何而来?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道出了真谛:“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回眸过去十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始终贯穿于这座城市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环节。十年来,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西安就发展什么、推进什么、重视什么,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成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乐业补贴、构建“名校 ”办学模式、开展“护士到家”护理延伸服务、拓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一批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投用……这些民生实事清单,涉及民生幸福的方方面面,织就了一张温暖厚实的民生保障网,网住了民心,托住了幸福,更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古都大地落地生根。

随着民生实事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水平越来越高,百姓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医护人员上门提供专业服务,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老人恢复得更好、更快了”“建在公园里的全民健身园区,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我们锻炼起来更带劲了”……百姓的“口碑”便是这座城市幸福感最好的佐证。而这一句句由衷的“点赞”,更是西安把群众关切放在心上、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践行为民情怀的生动注脚。

民生所向,皆为幸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将让宜居幸福西安展露出最温暖人心的模样。(杨巧玲)

来源: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 实习生 杨若楠

编辑:小璐

新的一年对西安的热爱和祝福(非凡十年开启西安人的幸福生活)(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