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各留下一计(他一生只献了1计)

《三国演义》是大家都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刻画出来的诸葛亮之智,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张飞之猛,司马懿之阴,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这些个性鲜明的英雄一般主导了历史的发展,其他人都是被他们支配而存在的。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书中一个小人物,献了一次计,打了一次败仗,却将两位主角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都改变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各留下一计(他一生只献了1计)(1)

这个人就是马谡。

马谡出生于190年,他们一家是当时荆州名士,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公元197年之前就来到了荆州,同样作为名士,马谡和诸葛亮的友好关系可能在这里就建立起来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方面是请诸葛亮本人,另一方面也是请与诸葛亮有关联的一切荆州名士。

马谡作为诸葛亮的挚友,荆州名士,当然也归顺了刘备,为了表示自己对人才的尊重,刘备热烈地欢迎他。

但是刘备在后来却对诸葛亮再三交代:“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相传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虽然刘备对他感官不好,但是作为好朋友的诸葛亮对他十分信任,尤其是在征讨南蛮的时候,诸葛亮专门前去请教马谡。

谈论军事、政治是马谡的爱好,诸葛亮专门来请教,马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他向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征南蛮战略:

诸葛亮和司马懿各留下一计(他一生只献了1计)(2)

“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驳对曰:‘南中持其险远,不服久矣……夫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这与诸葛亮的战略不谋而后,诸葛亮对他这一“计”可谓是心悦诚服,果然按照马谡的想法,对孟获进行“七擒七纵”,最终使得孟获从内心里归顺了蜀国,让诸葛亮得以安心北伐,后面才有了六出祁山的故事。

也因为这件事,马谡在蜀国的地位大涨,别人都说马谡提的计谋都可以帮助丞相了,不可谓不是国士啊!

众人开始夸奖马谡,作为马的朋友诸葛亮也是很高兴的。

由于刘备一直对马谡心存芥蒂,所以马谡在刘备当政时一直做得官不大,也无法参加决定蜀国命运的大仗和大战略的决策。

作为一个老朋友,诸葛亮也不可能把一个没有军功、没有声望的人提拔得太高,而今他获得了名声,诸葛亮可以光明正大地提拔他了。

果然,到了司马懿派人前去夺战略要地街亭时,马谡第一个起来请命,其他也没有人与马谡来争夺,虽然诸葛亮再三犹豫,但最后还是将军队调拨给了马谡。

马谡立下军令状,第一时间带着 军队出来,好不风光,虽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谨慎,在看了街亭的地理位置之后,他还是“飘了”,道:“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诸葛亮和司马懿各留下一计(他一生只献了1计)(3)

与他同行的还有久经战阵的王平,王平劝他就在路上挡住魏兵,建筑工事。但是他却要展现自己的“才华”,独树一帜地说:“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次带兵打仗,马谡其实还是比较害怕的,所以先避开魏军正面,凭借山上的优势位置对魏军发动攻击。

但是王平却劝他山上容易被包围,马谡根本不听,还侮辱王平是“汝真女子之见。”最终马谡大败,蜀国失去了街亭,实力大损,这也决定了蜀国再也无法北伐成功了,决定了诸葛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命运。

与此同时,他还造就了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名声,为司马懿及其子孙掌握魏国大权,代魏国建立晋国奠定基础。

那么究竟能不能打呢?

诸葛亮又是不是有私心呢?

我们不妨从其他的角度来看一看。

首先,“攻心为上”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

答案:是没有。

《李恢传》载:“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其他历史也佐证后来南蛮复叛,所以攻心为上并没有什么用。

其次,打败南蛮真的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各留下一计(他一生只献了1计)(4)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南征前曾经有个“不识时务”的王连站出来阻止诸葛亮南征,他说:“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且雍闿等乃疥癣之疾,丞相只须遣一大将讨之,必然成功。”王连认为诸葛亮只要派个将军过去就能征服南蛮,根本不需要兴师动众,自己前去。

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传》曰:“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南征根本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李恢传》甚至这样写道:“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所谓“追奔逐北”,就是蜀军在后面追,南蛮在前面跑,说明两者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战斗力。那么诸葛亮搞这么声势浩大的南征和“七擒七纵”以及“攻心为上”,是为了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