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

我们都喜欢惩罚

天下所有的父母,好像不用教,就自动掌握了惩罚的这项技能,用惩罚来教育孩子。

习惯运用惩罚的父母相信:如果不运用惩罚,孩子会无所顾忌,变得无法无天。

所以,他们觉得惩罚对于教育孩子是必须的。孩子肯定要经历痛苦才会吸取教训,才会做出改变,才会进步。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1)

但是作为父母,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被惩罚后,他们还会继续重复同样的错误?

早上起床,该起不来还是起不来。

做作业该墨迹还是墨迹。

打扫卫生该不干净还是不干净。

我们的惩罚教育好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惯用。

惩罚可以及时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惩罚并不能帮助孩子做出长久的改变。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2)

惩罚的不良结果

惩罚能及时的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看,惩罚却存在四个严重问题:

1、惩罚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感,需要父母的监督

惩罚不是引导孩子自己促生责任感和自律,而是依赖成人发起的任何改变,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自律,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惩罚依赖于父母的监督和管理。

当父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也许能学会控制自己,因为他们害怕父母的惩罚。但是当父母不在时,孩子便会变得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了。

这跟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你是想培养一个自我负责,不用父母时刻监督的孩子?还是想培养一个只有在父母监督管理下才是一个好孩子的孩子?

2、惩罚让孩子做的更差

你能回忆起当你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时,却仍然能高兴地去做一些好事来回应别人的经历吗?

我想没有。

当孩子孩子受到惩罚,感觉不好,情绪消极时,他们不会突然就变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去做父母要求的事。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被逼起床时,孩子会连哭带叫,让你给他穿衣服。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写作业时,他会拖拖拉拉,错误连篇。

当孩子因为你的惩罚去打扫卫生时,他会随便清扫,打扫的极不干净。

惩罚只会制止不良行为,但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与之相反,只有当人们感觉良好时,才会去做好的事情。

当孩子早上心情愉快时,孩子不用你叫就自己起床了,也许他还有心情帮你做个早饭

当孩子心情快乐时,他作业做到又快又好,不用你督促就快速完成。

当孩子哼着小曲打扫卫生时,孩子认真负责,打扫每一个角落。

3、惩罚转移了孩子对事件本身的反思

惩罚的效果是暂时的,恐惧和强迫只会促使孩子做出短暂的改变来逃避惩罚。一旦一个强加的惩罚结束了,孩子们的“服刑期”就满了,他们会感觉自己从自我责任中释放出来:我已经为我的错误承受了惩罚,我也不用再道歉反思。

比如小明伤害了小李,父母通过惩罚教育了小明。小明会觉得我已经为我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我对小王不会感到愧疚。甚至小明反而会感到憎恨:因为是小李才让我受到的惩罚。小明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因为他已经付出了代价。他可能会想下次怎样做到隐蔽点,不会被父母发现。

惩罚让孩子把关注点从行为转移到惩罚本身,他们不在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对错,而是考虑如何避免惩罚。

4、惩罚破坏亲子关系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喜欢惩罚的把。孩子也一样。

每当孩子被惩罚时,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家庭冲突激烈的时候,孩子哭哭啼啼,父母大吼大叫。

惩罚让父母跟孩子站在了对立面,让亲子关系紧张。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我们只会听亲人朋友的话,绝对不可能会听敌人的话。而惩罚就是把父母跟孩子往敌人上划分。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3)

可见,惩罚尽管及时制止了不良行为,但是从长远看,却存在着更加严重的问题。我们父母不能仅仅为了当下的片刻安宁而忽视了孩子的长远未来。

避免惩罚的教育方式

那如果没有了惩罚,孩子是不是就会变得无法无天了吗?

不是的,因为我们还有别的更好的教育方式。

记住,不是槽糕让人变得更优秀,而是优秀让人变得更优秀。

具体,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父母要从认识上做出改变。

要想采用避免惩罚的教育,首先父母要从认识上做出转变:失去了惩罚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只有当我们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们才不会产生惩罚的思维本能,跳出惩罚的思维框架,寻找更合适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4)

其次,发现孩子的优秀,用优秀引导孩子

人们天生有追求优秀的内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当低级需求满足后,人必然要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归属感、尊重和成就感,这些内在需求,是人们自始至终都需要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自然而然的要求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做到越来越好,从来没有说想做的越来越差的。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5)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我们要发现孩子的其中的闪光点,用其闪光点来克服其缺点。

比如孩子经常写作业墨迹,今天突然写作业积极了一点,父母就应该及时的表扬肯定,看到孩子的进步。只要父母经常的积极肯定,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最好,不要聚焦于惩罚,而应该聚焦于如何变得更好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变得更好,避免将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给孩子什么惩罚。只有当我们聚焦于问题时,我们才会解决问题。

因此,当问题出现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反思,这问题时怎么产生的?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为了弥补这次错误,你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只有当我们跟孩子一起聚焦于问题时,孩子才不会抵触我们,因为我们是跟孩子站一条线上,是在共同的面对问题。

孩子的教育需要鼓励而不是泼冷水(教育的迷思如果不惩罚)(6)

总结

惩罚尽管能及时的制止眼前问题,但是从长远看,惩罚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谨慎运用惩罚。

记住,不是槽糕让我们变得更优秀,而是优秀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神通奶爸“多次获得头条青云计划,既不出售焦虑,也不贩卖鸡汤,只讲纯粹的育儿技巧。

更多链接:科技感十足的儿童小玩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