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1)

铁道兵经典:南瓜“生蛋”的秘密(待续)

铁道兵战友 梅梓祥推荐语:

“南瓜生蛋”,是发生在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的一件真人真事。儿童文学作家、原《铁道兵》报社副社长张登魁(1930-2003)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篇小说《南瓜生蛋的秘密》。

小说最早发表于1972年4月铁道兵政治部主办的文学杂志《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今天,将这本杂志中《南瓜生蛋的秘密》“原汁原味”全文发布,请大家欣赏。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2)

作家张登魁简介:

张登魁,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参军,任正副(班长、排长、指导员)等职,1960年调到《铁道兵》报当编辑。他热爱写作,50余载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及新闻作品1800篇,计570余万字,其中为少年儿童写的作品约占一半以上。除《南瓜生蛋的秘密》外,他创作的儿童文学《带响的弓箭》也是一篇影响很大的作品,连环画出版1300万册,京剧、山西梆子改编成戏剧演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艺术剪纸片,《人民中国》杂志用五种外文对外发行。1982年张登魁离休后,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张登魁收藏留言——草木情》。除此外,他还将自己数十年来收藏的票证、草木标本办展览,搞校外辅导讲座,给少年儿童写信、赠书,向少年儿童传播知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得到了社会很高的评价。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3)

南瓜“生蛋”的秘密

作者:张登魁

今天是星期日。

响晴响晴的天,没挂一丝云彩。六连来到这大山区后,老天没黑到白的嘟噜个脸子,不是雨就是阴。今天,大伙的心情象天一样晴朗,到处是一片欢腾的气氛。伙房里更为热闹,刀碰菜板乒乒乓兵,风匣鼓火呼呼嗒嗒。帮厨的指导员穿着白大褂,唏哩咔嚓剁着土豆块,黑板报“小记者”李志军帮助炊事班长弄南瓜,小李洗,班长切,干着干着就听炊事班长惊奇地喊了一声:“哎呀!”他这一声不要紧,倒把大家吓了一大跳,都以为他叫刀砍手了呢,围过来一看,南瓜里有一窝鸡蛋,滴溜轱辘的滚了一案板,要不是班长手急眼快,非滚到到地上摔破几个不可。

有个炊事员惊喜地说道:“唷!南瓜还能生蛋哩,真是奇闻,是不是别的瓜里还有哇?”他说着拿起菜刀就要砍另外一个南瓜。指导员摆了一下手说:“慢。”便细细看着每个南瓜,憋不住笑了,说:“你们看,这哪是瓜生的蛋呀,是人们偷偷塞进去的。”大家一瞧,可不是,南瓜尾上开了一个拳头大的洞,把瓜瓢掏出,把鸡蛋塞进后,又照样盖上,盖的严丝合缝,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一找又找出两个南瓜里有蛋,不仅有鸡蛋,还有野鸭子蛋。称了一下,除碎了一个外,差一两六斤。

小李用手摸着后脑句子高兴地说:“瓜里有蛋,真是个秘密呀!”

指导员说:“要是揭开这个秘密,倒是个很好的‘拥军爱民’材料啊。”

小李说:“指导员,把这任务交给我吧,我想办法搞清楚。”

“我倒听听你怎样完成法?”

小李很有信心地说:“我估摸着,这些蛋十有八九是附近几个生产队的“大爷大娘送来的。这几个队呀,我都去过几趟,很熟。”

炊事班长插嘴说:“到了生产队里,你怎么办呀?”

“第一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事还钱,第二采访,嘿,第三哪,写一个南瓜‘生蛋’的秘密,向全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人家不承认呢?

“是呀,人家偷着往里塞蛋,就是不想让你知道嘛!”

指导员开导地说:“这就要动动脑筋喽。”

指导员和炊事班的同志继续做饭,小李走出伙房“开动脑筋”去了。他先到给养员那里取了鸡蛋钱,又问给养员最近都是哪几个生产队送南瓜来了。给养员说:“苗寨的岭南的、江北的,还有大沟的。”

“不老少地方哪,你估摸着这个事出在那个队?

“这很难说,自从咱连到了这里之后,附近几个生产队都成立了拥军组,一个队赛一个队,看谁拥军拥的好,唉,对解放军那个热爱劲,我这笨嘴粗舌的也形容不上来,哪天出去都受教育,我这心哪被他们感动的简直燃起了团团大火,都要烧出来啦,我要有你那两把刷子,非写台子戏不可。”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4)

“哎,跑了题啦,你看这蛋南瓜,出在那个队?”

“这很难说。

"不管怎么难说,你先提点线索。”

“行,你看苗察吴大娘象不象?

“有门!有门!我看象,太象了!咱们想到一条线上去了,你说,你有根据。”

“嗯,前天她老人家替生产队背南瓜来了,我说,你这么大年纪啦,还亲自送,你猜大娘怎么说?”

“挨大娘的批了吧?”

“批倒没批,大娘说,咱们都是亲人,可不准说外话。她又问我,河里的水是怎样引上苗寨的?我笑着不好吭气。大娘又说,是啊,是啊,你们成年累月地修铁路,好容易碰上了个老年,好好过过吧。也没过,更紧得慌,起五更爬半夜,一锹锹,一镐镐,一个汗珠掷八子,硬是挖出来一条盘山渠把水龙牵上来了,清清的水,喝在嘴里甜到心头啊,你们也喝不着一口,这是为什么呀?我说毛主席的军队爱人民嘛。大娘说,爱人民的军队人民爱嘛,我替生产队背趟南瓜就不应该啦,大娘这么一说,我没词儿啦。”

“谢谢你,这个情况非常重要。”小李说着离开了给养员。

小李吃罢早饭,背上挎包,急奔苗赛,鞋底抹了油一般,一座山,两道岭,三条沟,十多里地,不到个把小时就颠出来了,脸上的汗珠只往地下摔。进了寨,拐了几个弯儿,来到大娘的门口,“吱嘎”推开院门,真巧,大娘在家呢。

大娘抬头一看小李来了,又喘粗气又又抹汗,以为出了什么事哩。小李也觉得自己太不沉着了,勉强镇静了一下,当着没事来的,把脸上的汗擦净,顺手摘下挎包挂在石榴树的禿丫上,石榴树轻轻摇荡着,好象在向小李招手致意。

小李一坐下就帮大娘串起辣椒来了,心里想着早编好的词儿。小李没开口,大娘先说话了:“小李子呀,今天刮的什么风呀,又把你吹来啦,是不是为演唱组打头阵来的,先找个典型编编?”

“今天是星期天,来看看大娘,几天没见想得慌。”

大娘一听心里挺高兴,便说道:“今个晚上,你们连演唱组来,大人小孩都喜欢着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个歌还有吧?”

“有,那是必唱之歌。”

“对,要唱,要唱,一听到唱这个歌,就想到红军北上的那年,红军唱着这支歌来的,又唱着这支歌走的。红军个个都是按照歌里那样做的,从那以后,才知道天底下竟有这样一个好的军队呀。你们是红军的后代,红军最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你们也天天不离口,红军是照着歌里的做,你们是照着歌里的办。”

小李光顾听大娘的了,自己路上編好的词儿全跑光啦,又不敢直着问,怕露了馅。就耐着性子,找了个时机,拐了个弯儿说道“说真的,您老人家那天给我缝补这件衣服的时候,我就想到在家有一次爬树,也是在这挂了老长的大口子,奶奶戴个老花镜,嘴里唠叨着,又喊揍又舍不得打,拿着针哧啦哧啦地缝呀,缝呀。”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5)

“好小子,在家里也是个淘气包子,准是掏老鸹蛋了吧。”

“嗯。”小李一想又走题啦,赶快把话转回来,还是是想办法把大娘瓜里藏蛋的事引出来。

“大娘……”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这一下倒倒叫大娘摸到了底细,大娘说道:“看样子,有什么心事。”

“怎么说呢……”小李边说边站起来,登上凳子,把串好的辣椒挂在房檐下,一低头,咦!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窗台上放着两个掏空的大南瓜,白花花的瓜子晾在旁边。小李高兴地想,大娘阿,大娘,我终于发现了你老人家的秘密,这回你不说也不行了。这时,大娘又把串好的三挂辣椒递给小李,又说道:“大娘顶喜欢说话直来直去,可不喜欢那种说话拐弯抹角、咬文嚼字的。”

小李看着窗台上掏空的南瓜,心里有了数,就直说道“我本来还想拐一回弯儿,就直说了吧,你老人家把大南瓜掏空做啥用?”

大娘笑了:“呀,我寻思什么事哪,问这个呀,还还不是昨个社里医疗站的同志,急着问我们队要十斤南瓜子儿做中药用,听说南瓜子儿能治好几种病呢,和蜂蜜掺在一起还可以打绦虫,我就抽空把瓜子儿掏了出来晾上,这几天就送去,大伙的事儿大伙关心嘛。”

铁道兵战士的日常生活(原创铁道兵经典)(6)

小李一听又傻眼啦。心里打开了小算盘,干脆直着说吧。正在这时,大娘的孙女小玲玲蹬蹬地跑来了,亲热地喊着:“奶奶,我们三年级的都来啦,就等你讲故事呢,听完故事我们还给公社采药去呢。”嗬,话一落音,二三十个孩子冲进来了,把大娘围了个四面不透风,这个亲热地喊着奶奶,那个使劲地拉着大娘的胳膊摇晃,有的跳着踹着,有的喊着笑着。大娘看到这群孩子,打心里往外高兴,心想现在的孩子,过的是糖年蜜月呀,要叫孩子都知道,这好日子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仙老佛给的,是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闹出来的,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就说:“好吧,奶奶给你们讲故事。”有个叫小梅的孩子声音最大,嚷着要大娘讲上次给公社团支部讲的那个《红军长征路过咱们寨》的故事。大伙齐响应着,小巴掌拍得象爆豆似的噼哩叭啦地响着。(待续)

编辑:朗朗乾坤 燕子 2020.5.21

来源:新华号 威武铁道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