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什么关系(嘀嗒出行前路艰难)

自2020年10月8日于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至今,已经5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寻求“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嘀嗒出行还未有更多上市的消息传来。

今年1月,有外媒报道称,嘀嗒出行正寻求本月通过上市聆讯,预计在港募资约39亿港元。嘀嗒出行方面不予置评,该消息传着传着也无疾而终。

上市暂未有最新消息,过去5个月发生在嘀嗒出行身上的坏消息却有不少。

2020年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涉及问题主要是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隐患。

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什么关系(嘀嗒出行前路艰难)(1)

2021年2月,广东佛山一女大学生通过视频反映,搭乘嘀嗒顺风车时遇到车主临时加价的不合理要求。该车主甚至恐吓称,不加钱就在车里住一晚。

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什么关系(嘀嗒出行前路艰难)(2)

2021年3月,有网友爆料在云南搭乘嘀嗒顺风车时,因目的地不一致与司机发生争执,过程中因司机关车门导致其腿被夹伤。当事人李女士称,因堵车,司机晚点近1小时,坐上车后又接了另外2名乘客。

针对这些负面消息,虽然嘀嗒出行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但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难言乐观。自身的安全合规问题、越来越严格的国家监管以及滴滴、高德、哈啰等竞争对手的夹击,都预示着嘀嗒出行的前路并不轻松。

安全合规压力大、劲敌环伺 顺风车业务风险重重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前身为专注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2018年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旗下业务主要就是两块:顺风车和出租车。

其中,顺风车是嘀嗒出行的支柱业务。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收益分别为2770万元、7790万、5.33亿元,分别占到同期总收益的56.6%、66.3%及91.9%,2020上半年这一占比略有下滑,但依然有87.8%之高。从收入角度来说,嘀嗒出行和顺风车中间几乎可以划上等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2019年嘀嗒出行在国内顺风车市场中占据66.5%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实能够发生的背景是在滴滴、高德等巨头都还没有完全恢复顺风车业务的时候。

由于两起严重的安全事件,滴滴、高德在2018年8月先后宣布下架顺风车业务,在2019年他们几乎缺位顺风车市场。趁着劲敌失手,嘀嗒出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并在顺风车市场独占鳌头。2019年11月,滴滴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嘀嗒出行面临新的市场挑战。

去年6月,滴滴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顺风车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并在6月23日起恢复跨城服务。而且相较试运营初期,目前每周选择顺风车出行的车主、乘客数量增长了数十倍。

这对嘀嗒出行来说,显然并不是个好消息。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嘀嗒出行加大了对顺风车用户的补贴。据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2020年上半年对乘客用户的补贴费用达0.37亿元,占其销售费用的比重由2019年的20.5%增至46.1%,是2019年同期的14倍。

滴滴带来的威胁显而易见,但加入战局的却不止有滴滴。高德于2019年6月重新上线了顺风车业务,哈啰顺风车也于2019年2月在全国上线,加上其他小型的顺风车平台,都在抢占嘀嗒顺风车的生存空间。新一轮“烧钱大战”不可避免,登陆资本市场寻求助力和加持,也成为嘀嗒出行较为迫切的需求。

除了补贴费用,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成本同样不容忽视。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什么关系(嘀嗒出行前路艰难)(3)

在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的背景下,嘀嗒出行的盈利水平是否能覆盖不断上涨的成本?也就是说,嘀嗒出行是否能保持持续盈利,目前来看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毕竟相较于网约车20%-30%的抽成,顺风车仍是“薄利”的业务。网上数据显示,顺风车抽成比重普遍在10%以下,目前嘀嗒顺风车的抽成费率为8.3%,不同地区略有差别。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嘀嗒出行依靠提升服务费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径可能已经见顶。

滴滴、高德等围堵 出租车业务难出头

嘀嗒出行旗下另一块业务是出租车,2018年起嘀嗒出行正式进军出租车领域,现在仍处在拓展阶段。智慧出租车服务业务范围的扩展、后台系统的维护升级,都需要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截至目前,嘀嗒出行在出租车业务上依然亏损。

和顺风车业务相同的一点是,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也遭到了巨头围堵。

出租车已重新成为滴滴内部的发展重点。3月17日,滴滴公告称,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将成立“出网生态发展部”,和快的新出租共同服务出租车司机。去年9月,滴滴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计划投入1亿元转型补贴。

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什么关系(嘀嗒出行前路艰难)(4)

而聚合平台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了“北汽出租”,另外还与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大型出租车企业达成了巡游车网约化合作。待这些出租车完成接入,高德将拥有超过3万辆出租车运力,占北京巡游出租车总量的一半。

聚合平台美团打车于2018年上线了出租车服务,去年底在广州试点巡游出租车网约化实践。一汽、长安、东风三大主机厂联合腾讯、阿里成立的T3出行也被曝将上线出租车服务,并已于去年10月在江苏、广东等地内测。

嘀嗒出行与这些平台不断进行博弈,其出租车业务想获得快速推进并不容易。此外,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一般都下载多个APP同时接单,谁家有单就用谁家,忠诚度并不高。一位北京的哥告诉笔者,“三年的时间里,用滴滴接了2000多单,用嘀嗒仅接了100单。”

单一的业务支撑不起未来

作为出行行业的老大,滴滴的摊子已经铺得很大,除了快车、专车等传统网约车业务,还推出了花小猪打车、青菜拼车等新产品,以及社区电商、自动驾驶等潜力业务。相对来说,只有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嘀嗒出行,业务就显得很单一了。

嘀嗒出行想进入网约车领域,又少了资质。网约车必须三证齐备,才能开展运营,即平台拥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驾驶员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去年12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顺风车平台进行提醒式约谈,主要就是其“附近订单”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据媒体统计,嘀嗒出行自2020年以来就已遭到了52项行政处罚,处罚原因都是由于“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总的来说,嘀嗒出行未来需要面对的苦难与挑战只多不少,趁着盈利抓紧上市是个明智的选择,但资本的故事可不那么好讲。嘀嗒出行如何取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如何平衡业务拓展与监管压力,值得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