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1)

农家乐、特色露营……搭起休闲旅游致富桥

顺应全民休闲度假的时代趋势,皋兰县通过“旅游 ”推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吸附和释放环境生态优势,使村庄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出一个个充满诗意栖居概念的景区村庄,用旅游富民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而近年来,皋兰县什川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周边休闲农业、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末4533元增长到2021年末的14370元,年均增长12%,年旅游收入达到1亿元。

“四月五月赏梨花,六月七月吃瓜果,九月十月采摘季……”今年63岁的什川镇北庄村农户魏存明对什川旅游特色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随着“梨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什川瓜果也得到游客及周边市区居民青睐,带动了旅游业、运输业等诸多领域,其收入与之前相比翻了三番。

在什川镇,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还留住了乡愁,成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案例。近日,记者走进什川镇,带领读者朋友共同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

特色农家乐成为富民支柱产业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皋兰县什川镇迎来旅游旺季。在皋兰县什川镇农家院里,每天前来避暑休闲的游客和村民络绎不绝。

夏日里的什川梨园农家院,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游客和村民与亲朋好友一起,前来消暑纳凉。来自兰州市城关区的张女士趁着周末的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过来游玩 。“现在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个朋友带着孩子来玩。这个地方环境特别好,比较凉快。饭菜味道也好,服务也特别热情。体验感很好。”

记者了解到,在大力振兴乡村旅游的今天,什川镇的村民在家利用现有资源发家致富的梦想真的实现了。什川镇上车村陶园社农民魏周言,依托村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实现了勤劳致富。“我们这里环境好,空气好。用餐的肉类、蔬菜等食材都是自家种养,地地道道的无公害农家菜。” 魏周言说。

“旺季的时候,平均每天能接待50余名游客,一个月接待1000多人。这两年,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魏周言高兴地说。

据悉,什川梨园农家乐不仅带动附近1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村里的大学生也趁着假期,过来参加社会实践。

来自兰州城市学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我在这里打工,月薪2000多。打工不仅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还可以赚钱交学费,这不仅分担了家里的压力,还可以给自己找个成长的机会。”

近年来,皋兰县什川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精品乡村游。目前已建成农家乐106家,2021年接待游客108万人次以上。农家乐逐渐发展成为新型富民产业。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3)

百年梨园融入“流行”元素 开启富民多元旅游业态

七月,在皋兰县什川镇的万亩梨园里,游客们络绎不绝。

“近期,正是露营好时节,营地迎来了游客高峰期。兰州远近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尤其周末客流量很大。我们会举办民谣乐队专场演出、小丑互动表演、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并围绕保护古梨树开展亲子研学、自然课堂等,让游客在生活化、体验式的场景中,更自在、更放松。”在野•露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像在野•露营基地这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在什川镇还有很多。近年来,皋兰县什川镇坚持“保护、开发、丰富、提升”的原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启“本土发展”到“引进特色”的转变之旅。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4)

2021年,酷爱露营的南方创业女孩陈蕊走进什川梨园。详细了解了什川古梨园的文化历史后,她突发奇想,想把南方流行的旅游露营引入北方。同时,将北方特色果梨产品引到南方。

说干就干。有些创业基础的陈蕊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后,同年6月,什川镇第一家占地面积59亩的“露营 ”旅游基地正式营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因为现在游客都是‘忙里偷闲’式放松,所以一定要从吃到玩都‘精致’。”陈蕊说。

为此,每个周末,陈蕊都会从兰州市区邀请乐队,让游客在梨园中过把音乐瘾。请专业团队为不同游客人群设计游戏流程,来充实梨园露营时光。陈蕊介绍说,服务是精致旅游的第一步,“预约制”就是为了让游客可以享受精致服务,提升旅游质感。

“既想离开喧闹的市区,又不能离家太远,同时还可以亲近大自然,什川镇的露营项目都可以满足。”今年37岁的岳斌是兰州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将团建活动选在了什川镇。除了众人推荐之外,更吸引他的是当下最流行的“露营模式”。在这里进行团建活动,体验感十足。另外,什川镇有百年梨树、农耕特色文化馆等,周末带孩子过来玩,不仅可以亲近自然,还能植入文化知识。

“保护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梨园文化、黄河文化为载体,成功将梨园文化、特色民宿、特色露营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要‘引进来’,也要大胆‘走出去’。”什川镇党委副书记陈大旭告诉记者,随着什川古梨园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5)

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升级

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水源。皋兰县什川镇各村注重在传统农业的产业延伸上下功夫,在挖掘乡村特色上做文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家更加追求有品质的旅游体验。我们上车村在做好古梨树保护的同时,不断挖掘梨园文化,提升古梨园文化价值。此外,通过全方面改造提升景区颜值,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什川镇上车村党总支部书记魏孔峰说。

据悉,上车村现已建成陶园街乡村旅游示范街、梨园博物馆、奇园红色文旅IP中心、农耕文化街、农耕文化展示馆等,以文化点缀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同时,创新打造了网红桥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上车村返乡创业示范街,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客。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6)

什川镇除了风光秀丽外,盛产瓜果蔬菜,也是兰州瓜果的主产区。以精细瓜菜、优质林果、乡村旅游三大产业为主,不断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现已建成白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000亩,打造了丰苗、绿旺专业合作社以及河口农业智慧产业园等,以现代农业、农事体验、田园采摘、教育研学等业态为主的休闲农业。同时,加大软儿梨、梨花茶、冬果梨等旅游产品研发力度,促进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我们在做优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升级。”陈大旭说。

古梨园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近几年,什川镇通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古梨园保护提供产业支撑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积极发挥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把乡村打造成为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化福地和休闲旅游打卡地。并先后启动实施滨河路拓宽改造、黄河大桥建设、景区停车场扩建等项目,提升景区配套服务能力,拉开旅游开发框架,完善景区旅游布局。

此外,什川镇还大力发展全域、全季旅游,结合“世界第一古梨园”资源优势,用活做足生态文章。以规划建设“梨韵什川”城乡融合示范镇为主要契机,将按照“11251”的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实施“一景、一廊、一桥、三路、三站、两基地”等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依托,以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小镇为主线,以黄河奇峡观光带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大格局,让什川真正成为兰州近郊宜居宜游之地。

在乡情乡韵乡愁等不同文化符号的交织中,什川镇正展现出颜值与内涵并存的乡村旅游新气象,形成了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梨韵水乡更加美丽的生动局面。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7)

从业者说

开起特色农家乐 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上车村,几乎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梨园。有些园子里的梨树树龄已有两三百年之久。”什川镇上车村陶园社村民魏周言已年过六旬,是土生土长的什川人。他见证了上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生活垃圾,下雨天泥泞的土路坑洼不平。村民主要是到兰州市区兜售农副产品维持生计,光路程就要花费1个多小时,一年到头也挣不上几个钱。如今,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地,让村民们靠着什川古梨园的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讲起什川镇上车村的变化,魏周言笑容满面。

开办农家乐之前,魏周言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并销售软儿梨、苹果和桃子等农产品,农闲时候打些零工。日子过得很拮据。2019年,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在陶园街掀起了一股“卫生风”,大家自觉地组织起来,定期搞卫生、清垃圾。环境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魏周言也不例外。在自家梨园里摆上了桌凳,开起了农家乐。旺季时每天满桌,每年净挣 2 万多元。每次与人谈到今昔收入对比,他总是难掩心中喜悦,脸上露出笑意。

另外,魏周言平时喜欢收集各种农具,弘扬农耕文化。近两年,魏周言利用自家的房屋打造陶园街民宿屋,又花资5万元新修复古门厅,青砖黛瓦,成为是陶园街的一大亮点。这里于2020年成立农耕研学基地。每年开春,魏周言便在自家梨园里建起农耕体验场地,来自兰州各大院校的学生们,以及市民纷纷前来体验农耕文化,观梨园美景,进一步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8)

记者手记

织就乡村旅游新图景

近年来,脱贫攻坚让乡村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农家乐数量、热度不断攀升。

过去,皋兰县什川镇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销售软儿梨为主,村民收入不高。近年来,皋兰县依托这一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什川镇旅游开发,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00万人次以上。什川镇已成为兰州近郊休闲、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推动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如今的什川,“水清岸绿生态好,美丽乡村引客来”的绚丽图景正在慢慢织就,成为了家门口的“诗与远方”。随着皋兰县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深入推进,什川镇乡村旅游版块的底色将更加靓丽,成色将更加深厚,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效能将更有效发挥。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 柴希中 艾琳 程珊珊

通讯员 王佳丽 高康迪 文/图

编辑丨华静

皋兰县什川镇发展规划(用旅游富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