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1)

2020年1月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此,成渝地区奏响了“协作曲”,助力两地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为成渝轨道交通的共同目标。

文化使者 不谋而合

“快快快!车来了,张嘴!”“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真的好漂亮!”在重庆李子坝、佛图关,不少市民、游客慕名而来,完成“单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的打卡之旅。如今的重庆轨道交通,在承载着公共交通骨干功能的同时,已然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流动风景线。

“轨道 文旅”是助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的重庆轨道方案。

上高架、入地下、过两江、穿山峦,穿楼、穿花海、穿云海……重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新名片,让人们感受到山城的与众不同,也带动重庆火遍海内外。2018年,重庆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5.9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4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31.3%。2019年,重庆游客继续呈井喷之势。

为满足游客观光需求,重庆特地在单轨2号线李子坝站修建了观看“列车穿楼”的观景平台,并对站点环境进行美化,还打造了重庆轨道游客服务中心暨李子坝文创主题馆。

除了李子坝站,重庆单轨2号线沿江而行、依山傍水,许多路段列车在地上运行,乘客在欣赏沿途风光的同时,2号线本身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们感受到重庆的历史底蕴、豪迈热情、坚韧气质,可谓“轨道 文旅”的示范工程,也是轨道交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展现城市风情的典型例证。

这一点,重庆与成都不谋而合。

在成都地铁环线金沙博物馆站,金色的太阳神鸟、碧绿的玉琮讲述着古蜀先民平凡的劳作与生活。环线上开行的金沙文化专列则以太阳、神鸟、眼睛三大图腾符号为核心元素进行设计。高速前进的现代化列车与几千年前金沙文明的繁荣盛景的融合创新,现代文明符号地铁和古代文明象征相交织,构建出一组城市新文明新标志。

成都轨道从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始,就继承了成都的文化气质:古朴典雅,时尚开放,海纳百川。经过十余年的文化滋养,558公里的轨道线网,不仅开启了成都市千万居民的便捷之路,也循着成都的文化基因,开辟出展现成都文化的轨道维度。

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文旅产业都属于优势领域,也体现着两地地理连接的自然属性。

2021年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重庆有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贰厂文创街区、观音桥文娱休闲区等6个项目上榜;四川有成都春熙路大慈坊街区、成都音乐坊、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等6个项目入围。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下,两地的文旅融合更加紧密。如何让两地市民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文化之旅?成渝轨道交通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应运而生。

互联互通 不谋而合

家住重庆的罗先生在成都工作,每个周末他都会从公司出发,乘坐成都地铁2号线到达成都东站。短短1个多小时后,他便现身重庆北站,再搭乘重庆地铁10号线,20来分钟就回到了家中。

平日里,罗先生手机里就安装了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APP。在得知成渝轨道交通二维码互通消息的那个周末,他便在成都地铁闸机上扫描了“渝畅行”APP中的二维码,顺利来到成都东站,又开启了周末回家之旅。“现在成都和重庆坐轨道交通用一个APP就行了,真的很方便。”罗先生说到。

对于经常往返两地的乘客来说,轨道交通二维码互联互通这样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们感觉成渝双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而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两地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的题中之义。

2020年9月,重庆地铁4号线和环线实现了基于统一标准的互联互通CBTC信号系统载客运营;2021年12月,重庆地铁环线、4号线、5号线直快车上线,实现三线互联互通。项目的成功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的“四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建设轨道上的经济圈。”在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对“深入推动川渝全方位合作,携手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重庆市委提出这样的要求。

聚焦“互联互通”“四网融合”,成渝间、成渝与周边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正在形成:成都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充分满足成德眉资区域轨道联系需求,其中轨道交通资阳线预计2024年开通试运营,成都至德阳、成都至眉山等2条市域(郊)铁路也将于今年全面开工;重庆已建成的尖璧段(尖顶坡至璧山)与正在建设的江跳线、璧铜线等将实现轨道交通由中心城区向主城新区延伸。

重庆与成都在加快两个“极核”直连的速度上不谋而合,聚焦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轨道上的交通圈”,通过不断提升内联外通水平,增强人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强做优 不谋而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指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实现重庆、成都“双核”间1小时通达,“双核”与成渝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与主要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约3小时通达。

如何破局完成《规划》任务?成渝两地同时瞄准“十四五”期间“1000 ”(在建及运营里程力争达1000公里以上)目标,提速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

围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重庆目前在建线路达314公里,“十四五”期间,第四期获批的8条、198公里轨道交通项目将加快开工建设。

成都正在全力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到2035年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1666公里,覆盖中心城区60%居住就业人口。

提升服务品质、引领城市格局方面,成渝两地同样不遗余力:加快实施TOD综合开发项目,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城轨,增添轨道交通创新动能;加强产业协同,携手形成轨道装备制造集群规模优势;延时运营得到乘客广泛好评,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列车准点率等均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到202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推进“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建设上,成渝轨道交通不谋而合,聚焦全面发挥骨干作用、支撑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把“线路图”变为“施工图”,书写“双城记”中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2)

文字:陈 斯

编辑:樊 润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