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

《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古诗里济南“家家泉水”考

侯环 侯林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

为传播、弘扬济南特立于世的泉水文化,《风香历下》自即日起推出《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绍、挖掘济南名泉罕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内容包括:济南名泉的考证与索隐、名士与名泉的风雅旧事、名泉史话等等。欢迎关注。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2)

1929年,济南护城河上浣女

引言:徜徉在济南古诗建构的“家家泉水”意境里

天下的美好享受有很多。

笔者认为,作为济南人,徜徉在济南古诗的“家家泉水”的意境之中,以为卧游,也算得上人生美好的享受之一。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出自小说,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

一百年前的一个红叶遍山、黄花吐艳的晚秋季节,一个名叫“老残”的郎中,背个箱笼,摇个串铃,风尘仆仆从高青赶到济南,一心想到济南府看看大明湖的风景。这老残,“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这是晚清作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描写。每一个济南人、每一位读者都会记住这段文字中对济南八个字的传神写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因为,再也没有别的文字能比这八个字的描摹更为真切和更为到位的了。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3)

书影:刘鹗《老残游记》

这是小说之中的“家家泉水”。还有散文之中的。而且,年代更为久远。

明代初年,文渊阁大学士、江西丰城人朱善(字备万)于洪武戊午(1378年)12月和两位同僚游览了趵突泉以后,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便“循流以观”,来到济南市井之中,他们终于看到了其他游客未曾看到的精彩景象。朱善在《观趵突泉记略》一文中这样描述道:

“则又知斯泉交灌于城中,浚之而为井,瀦之而为池,引之而为沟渠,汇之而为沼沚 ,缺者如玦 ,圆者如环,萦者如带,喷者如雾,激之而鸣者如金石丝竹之声,随地赋形,不可殚记。诚济南之奇观也。”

(见《一斋文集》)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4)

书影:朱善《趵突泉记》

这只是趵突泉一个泉的效应,可是,单是济南城区便有上百的名泉呢。那景象,你尽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一番。

老舍最懂得如何去欣赏济南的美,他说:

“要领略济南的美,根本须有些诗人的态度。那就是……把湖山的秀丽轻妙地放在想象里浸润着。”

(《更大一些的想象》)

今天,我们想换一个角度来看看济南的泉水之美。

我们想通过挖掘古代诗歌里对于济南“家家泉水”的精彩描绘,来展示济南泉水的迷人魅力。

我们想通过考察济南古代诗歌建构的“家家泉水”的景象,来发现济南泉水的独特价值。

这诗歌的意象,显然比小说(或者散文)更加灵动而惊艳。

它是一个纯粹审美得令人陶醉的艺术境界,它是济南泉水所建构的独树一帜的水城镜像之曼妙折光,它是济南城市至为珍贵的精神资源与文化遗产。

其实,如果熟悉济南文献,便会知道,考察济南“家家泉水”的历史样态,必须从诗歌入手。因为这一概念虽出自小说《老残游记》,而其相关描写不多,散文亦然,而在古诗中就不是这种情况了。试想:“家家泉水”作为济南最为惹眼的景致特征,诗人们是不会让小说家独享这份殊荣的(尽管在表述上会有微小差异)单是清代,此类诗作便数不胜数。描绘济南“家家泉水”的作品,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是诗歌占优的。

芝麻,开门吧!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5)

趵突泉北流之溪河

之一:百道泉香镜里行——家门溪河

济南的泉水形态多样,我们只能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一一道来。

首先来看那些穿街走巷、越垣绕舍,甚至爬阶过廊的溪河吧。

是他们,构成了济南泉水的绮丽画框与根根血脉。

整个的街巷都泡在清凌凌的泉水之中,这样的状况所在多有。当年,东流水街的大名叫做船巷(明崇祯《历城县志》),那是没有船不能通过的;繁华的芙蓉街上,街中央便是由芙蓉泉水造就的、风情万种的梯云溪,在蓝天白云、丽日芳树之下,闪动着亮丽的身躯,潇潇洒洒地穿越数百百姓庶民的家门,直奔街北的府学文庙而去。

此外,至今犹存的尚有:趵突泉水北流的泺水,珍珠泉水等涌流而出的曲水亭街,王府池子北流而成的起凤桥溪流……

最令济南人称道不已的还有飞泉注河,烟柳绕碧的护城河,它东南西北、正正方方地绕了济南老城一个圈,沿岸的城壕里,几十个清泉向河里倾喷玉液,它应该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泉水护城河了。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6)

济南南护城河

下面让我们进入古诗之中的描绘。

明代济南府名士王象春有《北溪》诗:

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

家家屋后停针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在诗后的笺注中,王象春说:

“北地妇女见舟不知名,呼为漂屋。惟济城之中横溪,溪上架桥,桥下维舟,家家屋后,具有乐地,虽稚子妇女,有操舟之能,殊诧见哉。”

就是这样的一座水城,泉流密布,港汊交错,横塘侧涧,不知其许。于是,在明代,济南人便有着如同江南人一般的技能:划船,而且,老少妇女皆能。“漂屋”,一个好是形象、好是传神的名字。

清初,王象春之祖孙、身兼高官与诗坛领袖的王士禛有《初春济南作追录顺治乙未旧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王士禛全集》诗文集之六 蚕尾续诗集卷七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7)

清代济南西护城河景致

“郭边万户皆临水”,乃是写实,令人焕然起兴,而“雪后千峰半入城”则暗喻雪晴之后济南泉水清澈,可以在水中映照出山的倒影。此句,可谓清秀圆润,蕴藉委婉,得神韵三昧也。

“郭边万户皆临水”与“雪后千峰半入城”,对仗工稳,有珠联璧合之妙。然而,这“郭边”(尽管与“雪后”恰成妙对)却又引得一位诗人不满了。这人大名毕海珖,字崑朗。济南府淄川人。著有《涧堂诗草》。他有《出济南》诗:

人家万户皆临水,七十二泉尽著名。

春满园林听啼鸟,华山烟雨鹊山晴。

(清钞本《涧堂草不分卷》)

济南,哪里只是“郭边万户皆临水”,应该是“人家万户皆临水”呀!这指摘是对的,但王士禛为了诗作的华美和谐,也不是不可以这样作的。然而,毕海珖作为与王士禛素不相能的赵执信的弟子,那针对性却是明显的。

一条条游龙般穿行在济南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溪河,成为了济南大地的真正主人。犹如调皮的孩童在母亲的怀抱,它们会有许多恣意妄为的举止。然而,更多的,是泉水与人们生生相依、世世共存的惬意、深情、快乐与幸福。

清代乾嘉年间,长年寓居趵突泉边的江苏昆山籍诗人孙兆溎写有《济南竹枝词》,其九云:

多少名泉散四隅,迂回络绎赴明湖。

阿侬最喜长流水,流到门前洗绿襦。

诗后有注云:“城中多二尺许水沟,通城旋绕,清泉汩汩,长流不止,每从民居中流出。”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8)

家门流泉 李瑞勇摄影

他说:济南有数不尽的名泉,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四隅,迂回络绎地流向大明湖中,溪边的洗衣女最爱这不息的流水,在自家门前就可以洗涤自己美丽的长裙。

孙兆溎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诗作充满诗情画意。这个“流到门前洗绿襦”的意象,正是旧日济南的一幅民间风俗画。

门前清流,不惟是实用,还有:审美。

清代乾隆年间,以“博雅好学,熟悉掌故”著称的博平县教谕龙岭龙东山先生来到济南,见名山秀水感慨万端,欣然作《济南竹枝词》(十首),其三云:

烟柳阴森溪水斜,沿溪傍柳有人家。

欲教美人频照影,都栽水底凤仙花。

(清稿本《石菌山斋诗稿》今体诗)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9)

书影:龙岭《济南竹枝词》

窃以为,龙岭此诗描绘济南街泉街溪风景,堪称妙绝。前两句写街溪情状,素描便佳,后两句,以济南美女溪边照影,比拟为“都栽水底凤仙花”,更是出人意表,美艳无比。

行走在济南泉溪涌流的街巷里,是什么感觉?古人曾经创造出一个形象新颖的名词,谓之:“镜里行”。他的创作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吏部尚书汪由敦。

乾隆元年,汪由敦以四译少卿的身份,作为山东乡试主考官,来济南主持丙辰科乡试,临行,汪由敦作《留别山左诸当事》:

簾前喜见斗奎明,撤棘真从镜里行。

岁稔岂烦多颂祷,政修端不露才名。

千城和气春常盎,百道泉香水共清。

持谢莲湖好明月,鹊华秋色照行旌。

(清乾隆刻本《松泉詩集》卷八)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0)

书影:汪由敦《留别山左诸当事》

汪由敦说,当乡试结束,他从考院出来,走在济南的大街小巷,真的如同“镜里行”一般,这比喻好是新鲜却恰切无比。接下来,他称颂济南“百道泉香水共清”,这也是济南街溪的生动写照。

汪由敦素以“爲學强識善書,文章典重有體”称名于世,其实,其诗亦不逊所学。

济南人爱说刘鹗,因为他首先使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说济南,其实,在故事里,早已经有过与此类似的提法。如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出任山东宁海知州的诗人成永健所作《济南城北泛舟因思摩诘“城上青山东家流水”之句,漫成一绝》:

家家流水都連屋,面面烟巒即是屏。

偶向城邊呼艇子,萍蘆三月满湖青。

(康熙六十年刻本《偶存集》卷之七:七言截句)

“家家流水”,与“家家泉水”,乃是大致相同的说法,不过比刘鹗却早了二百年。

因了王维的这首诗而联系济南泉水的,还有与成永健同时的诗人程庭。

程庭祖籍安徽歙县,移居扬州。少习制艺,转而致力于古文。为盐商,家富于资,好为诗文。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六十大寿,诗人随地方官员入京进贡时路过济南,作《停骖随笔》称:

历城……城中多泉。其源自下而上。人家阶前悉垒石为池,涓涓不竭。摩诘诗云:“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似为历城而作也。

何其相似乃尔!

这显然不是偶然的。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1)

起凤桥上看王府池子北流之溪河

见惯了“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济南人,便往往不以为奇了。其实,在外地人眼里,那叫惊艳之美。乾隆年间,济南有祖籍江南的名士冯潆便是典型一例。

冯潆(生卒年不详),字宝汾,号无尘。清代浙江慈溪县人。诸生。游幕济南,遂居历下。举博学鸿词,不遇。后因儿子冯方邺为官而赠蒲城县知县。生平著述甚富,然大半散佚。著有《花屿书屋诗钞》。

冯潆写济南街溪街泉,有《闲步》一诗:

行行西郭西,夹道发泉响。

好风吹短襟,瞑目恣幽想。

江南多鸣泉,泉声在云上。

看云兼听泉,迹与心俱往。

缅惟山中人,侧侧穷尘鞅。

山灵遗素书,傲我颇诞妄。

今行乱泉中,百脉春涛长。

泉好在城郭,涉之不须杖。

愿言惬素期,不复念林莽。

佳人近可即,对镜延清赏。

(清道光刻本《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三十九卷》卷二十八)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2)

五龙潭边

郭西,即今五龙潭附近。诗人此诗,应该是漫步在五龙潭附近的街衢所作。

他说,江南的泉水固然是好,但泉都在山上(云上),而济南的泉水就在城市之中(“泉好在城郭”),街道之上就是泉流(“夹道发泉响”),这近在身边、好在眼前的名泉哟,要亲近和欣赏它,不仅不需要跋山涉水(“涉之不须杖”),而且就像美女照镜子一般,就近可得观光延赏。不待言表的是,这是济南人何等的福气呀!

水是活的,水是灵动的,水是流动的美丽精灵。尤其动人的,是它绕街串巷,映绿飘红,似与人类相亲近、相拥抱的千种柔情、万般风采。

乾隆年济南泺源书院主讲沈可培《莲子湖舫歌一百首》之二十三:

满城烟树四时春,土润泉源净鞠尘。

何必若耶莎可浣,东家流水过西邻。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优贡、武定府乐陵诗人王所礼《济南竹枝词》:

近水居人自结邻,一溪新绿几家分。

落红飘过东墙去,花鸭归来自作群。

(清嘉庆刻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卷二十一)

真有些“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味道了。你看,不独生活在“一溪新绿”之中的居民,连溪中的花鸭也晓得合群的重要了。多么和谐、淳厚的面貌啊!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3)

家门玉带缠绕

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申明的,是济南泉水、济南溪河的经济价值。

在那些经济学家眼里,济南泉水可不单单是为城市带来美丽的景致与人、水相依的文化生态,可不单单使得济南成为了潇洒似江南的山水名城,它还成为了济南的经济命脉,由泉河造就的水运事业,奠定了济南城市千百年来的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地位。

济南泉群北流东向,滋养并且造就了两条巨浸大川:小清河、大清河(清咸丰五年河道为黄河所夺)。两条清河一路高蹈,各经漫漫途程,最终直达大海。

泉流灌浸。两清河沿途走来,育五谷润草木,贫瘠的田地变成了肥田沃土。济南的泉水,不唯让济南受益,它还惠泽了整个齐州大地。明代嘉靖年间山东巡抚胡缵宗有诗赞济南泉云:

金汤沃野还千里,

春满齐州花满川。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4)

黑虎泉近照

正是泉水滋养的大小清河,也同时改变了济南的地位,有了它们,济南的水运事业迅速发达起来,装载着大宗的盐、木材、粮食、生丝、蔬果、冶铁的商船在河上游走,济南成了商贾荟萃之区,成了全省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直至近现代,小清河上的商船船队,仍以堂堂之阵、赳赳之势直达济南府的中心地带。已故著名学者严薇青教授便曾在《西门桥下的帆船》一文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小清河上的船可溯流而上,直达西门桥下的繁忙景象。文中说:“当时,西门外护城河的水位很高,河身也宽,河中可以并列两排船,从桥下往北,前后接连不断,直至现在山东造纸东厂的门前……”

想想看,这该是一幅何等壮观的画面呵!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5)

西护城河近照 西护城河近照

泉水带给济南的不止这些。

那是1905年,道员刘恩柱集资28万元购买德国42千瓦发电机两部,在曲水亭创办了发电厂。发电厂初名济南电灯房,后更名为济南电灯公司。这是山东最早的民营电力企业。

翻开一部济南近代史,你会发现,济南早期的那些工业企业,如双合恒染布厂、泺源造纸印刷有限公司、宏济阿胶厂、绍光南酒厂、顺和毛巾厂等,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东流水、曲水亭、马跑泉、山水沟等靠近泉水泉河的地方。这其中可能会有生产用水、产品运输以及心理因素的诸多考虑。然而,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泉河之畔,那是济南近代工业的诞生地,是她的摇篮。

描写济南泉水的古诗(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古诗里济南)(16)

曲水亭街

济南是一座浮在泉水之上的城市。

泉水,济南大地的根根血脉。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