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一般有什么元素(作为一个广东人)

粤剧,广东人并不陌生。

时至今日,广东许多地方仍然保留在特定的日期邀请戏班前来做大戏的传统,比如我们村,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都会做大戏,从三月十四晚上开始,前后共五天。

这是我们村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某种意义而言,大戏为神明表演,包含了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等美好愿望。

睇大戏是我小时候最憧憬的事情之一,那时候对于台上那些“大花脸”表演什么并不十分关心,重要的是能够和一众小伙伴嬉闹,还有各种小零食……

所以,即便看了这么多年粤剧,我一直不清楚粤剧当中的“大老倌”是什么。

广东粤剧一般有什么元素(作为一个广东人)(1)

了解“大老倌”,因为无意刷到网上一个采访视频。

节目中,主持人以“大老倌”形容一个人,从“大”的字面的意义理解,下意识认为应当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然而接下来涉及的采访内容,却又让我一开始对大佬倌等同十分厉害的人物的定义心生疑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然已经清楚多少包含厉害之意),于是想对“大老倌”一探究竟。

所谓“大老倌”,则粤剧伶人,通俗而言就是唱大戏的。

“大”是对“老倌”的进一步修饰,起初粤剧从业者被称“老倌”,而在这个行业已经打响了名气,人们为了彰显其经验、地位等,冠于“大”的形容以区别一般的粤剧表演者。

后来,出于客套话的缘故,介绍粤剧伶人都说“大老倌”,于是无论出名与否的粤剧表演者皆被称“大老倌”。

“大老倌”是美称,粤剧从业者不会自称,谦逊是一种素养,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广东粤剧一般有什么元素(作为一个广东人)(2)

与许多蕴含特定意义的名词一致,“大老倌”同样班班可考,甚至这个由来有些“出乎意料”——事实上,老倌原是吴语,而非广东话。

过去,江苏一带的歌妓、艺妓称倌人,而行业当中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者,是为老倌。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由于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繁华的商贸吸引了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包括江浙一带的商贾。这些商人往来广州经商,也带来了本地的戏班。

随着戏班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及发展,时至乾隆二十四年,江浙戏班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名为“粤省外江梨园会馆”的行业组织。

“粤省外江梨园会馆”作为研讨制定相关规范之外,同时也是一个与粤剧交流合作的平台。

广东本地戏班与来自江苏的姑苏班交流的过程中,受其影响,借鉴原为吴语“老倌”并以之形容粤剧伶人,而后相沿成习,沿袭至今。

广东粤剧一般有什么元素(作为一个广东人)(3)

写粤剧“大老倌”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由于工作在外的原因,原来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粤剧了。

虽说工作在外,然而不过是一个借口,即便清闲在家,大概都不会去看了。

或者“那出戏”依然精彩,可是对我而言,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你还看粤剧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