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经典散文(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

山径文学社推介

繁华落尽见天真

——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

伍玉求

我和张正清先生相识,缘于诗词。有次在一个诗词群见到他步韵别人的一组七绝,共十首,读后感觉很新奇,我也就跟着他步了十首。他见后大加奖掖,并不吝赐教,坦诚探讨了几个可酌之处。我们随即加了微信好友,算是在网上“认识”了。后来见面,觉得他很谦和,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闲聊中他说做人,应该忘记别人的不好,只记别人的好,给我印象深刻。从此,我们讨论诗词更热烈,更融洽。由于他的谦虚好学,又勤于创作,近年来读他的诗作,愈发感觉清爽淳厚,一如他的为人。特别是他的七言绝句,更是突飞猛进,有日新月异之感。网上报道他、评价他作品的文章日见增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之作。我也不揣鄙陋,拟对他作品中的七绝作一管窥,算是我学习张先生佳作的一点读后感,并以此向众诗友求教。

有人说,绝句即截句,即截取律诗中的四句成简短的一首诗,可以把绝句看作律诗的简写体,并且说大致有四种截取法:,1、截前两联,2、截中二联,3、截后两联,4、截首尾二联。对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并非如此。按照古人作诗的大体原则,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都要大致体现起承转合(合也叫结,下同)四个部分,虽然有特例,但总体上还是要符合这个要求的。绝句的起承转合,分别由四句承担。律诗的起承转合,分别由四联承担。这样,如果绝句只是简单的截取律诗中的两联,还会有完整的起承转合么?所以我并不完全认同绝句即截句的说法。

而且我认为,绝句虽然句子比律诗少了四句,但结构还是完整的,内涵也不能比律诗少。因此,绝句更要注意符合“起可平,承须紧,转必崛,合要圆”的原则。而且最关键处,在于转结二句,二句中又重在转。这个观点可以说和张先生的创作实践不谋而合。从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先生深得绝句创作方法之真谛,尤其是对转结方面的推敲用心精到。

当然,相比于一首诗的思想灵魂,创作技巧只能算是旁枝末节。诗人是社会的人,着眼点和下笔处应该在天下苍生,悲天悯人、弘扬正义的人文关怀,才是诗的真正价值所在。衡量一首诗的优劣,要看它给予人心以怎样的启迪和导向,能否济世或利人(至少是悦己悦人)。辞句尚在其次。我最欣赏张先生的正是这一点,他的作品,给人美的力量的同时,暗暗给予你向善动力。我看他的七绝,大致分为三类:

(一)抒写大好河山,向往自然之美

这类作品占多数,从创作上可以看出,张先生喜欢旅游,足迹遍布海内外,所到之处,必有佳作。诗人的喜悦,和优美的大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化为诗的律动,敲击读者的心灵,一同得到美的薰陶。如:

城步桃林赏花两韵之二

张正清

夹岸诸峰欲比肩,沿溪爽籁似鸣弦。

桃林不等青皇旨,已把春光放满川。

这首诗没有奇句,佳处正在于平中见奇。诗人只是以一个不含名利的眼光,去看去想。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眼中的桃林,早春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读者似乎可以触摸得到。满川的春光,满心的喜悦,只有在一个热爱生活、不受世俗困扰的人那里才是真实存在。网友有句“春风不待僧相许,直挟花香破寺门。”与这个转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粗犷,一个细腻罢了。

调兵山经典散文(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1)

(二)赞美高洁的品质,向往人文之美

隆回大东山茶园

张正清

东山微雨涤埃尘,嫩蕾萌黄一色匀。

最喜凌寒彰本质,归来清气满衣襟。

诗的开头就写出了一个无尘的境界,为承句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转句拔高一层,写到茶的凌寒本质。茶花四季都开,茶叶不凋不衰,其性清甘微苦,都与耐寒有关。诗人对茶本质的赞美,正是与之比肩愿望的一种暗示,于是结句水到渠成,至此,这个高洁的形象,是茶是人,已浑然融为一体了。

(三)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台湾慈湖两蒋纪念园

张正清

何堪奉厝在慈湖,两代英魂望眼枯。

倘若真心追国父,百年史册恐重书。

这首诗以一个诗人的真率,直达历史的深处。以淡然之笔,挖掘历史的本源,举重若轻,有四两拔千斤之妙。“何堪”写出现实中的遗憾。“倘若”用一个假设承载另一种可能,对比鲜明,多少风云,多少评说,囊括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之中。蒋氏之功过,千秋自有人评,难有定评。但其违背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宗旨一项,确为平生之失。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加以审视,下笔吞吐自如,下字却极有分寸,绵里藏针式的述评,让人难以置辩。

又如:

新宁采风又上骆驼峰

张正清

卸任双肩自在吟,闲将天地作知音。

驼峰上下回原处,料想丹霞懂我心。

这首绝句是去年诗人卸去邵阳市诗词协会主席之任后,游崀山骆驼峰写下的。初一看,平淡无奇,但诗人淡泊的赤子之心,不加任何掩饰,细品之更觉感人。以山水为知音,时常得山水之乐,是古往今来多少高人逸士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不仅在自然界,更在人的心里。心不宽,天地为窄,心不静,万物皆累。何乐之有?繁华落尽是天真,只有散得尽眼底烟云,才能品得了胸中丘壑。真隐者,闭门即是深山,何需世外桃源哉?人生至此,诚无憾矣。

调兵山经典散文(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2)

综观张先生的作品,极少用典,也很少用技巧。诗人所见所感,纯以一片赤诚写出,甚至不加雕琢。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诗过于浅白粗率,不够典雅,不够厚重。单从形式上来说,这点不可否认。但我以为,诗最可贵之处是真诚,是诗人灵魂的参与和融入。如果撇开这一点,再华丽的诗也只是一个空壳。在这点上,我认为张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尝试和思考。至于这尝试成功与否,自有他的作品说话,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见仁见智,就无需我赘言了。

(本文源于“宝庆府”)

诗人张正清简介:

调兵山经典散文(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3)

张正清,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曾任《城步县志》主编、《邵阳市志》副总纂。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诗词百家》副主编、香港大中华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邵阳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邵阳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曾主笔《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主编《城步县志》、《三梅诗选》、《邵阳当代诗联选》、《护国军魂》、《名人眼中的蔡锷》等多部著作,著有个人诗词集《紫陌清风》等。

本文作者简介:

调兵山经典散文(张正清先生其人其诗)(4)

伍玉求,男,1968年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现为中学语文教师,邵阳市诗词协会副主席,隆回县诗联协会副会长。作品入编《邵阳当代楹联二十家》。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链接」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链接」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链接」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