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

(孝庄文皇后)

如果让咱们在清朝选最出色最优秀的女性,孝庄太皇太后肯定能得最高票入选,电视剧《康熙王朝》更是完美的塑造了一位为大清呕心沥血,睿智慈爱的政治家形象,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千古一帝康熙都万分爱戴自己的奶奶,官员和文人们也对孝庄赞美称颂不已。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2)

(在世人心目中孝庄是个慈祥睿智的政治家,但在儿子顺治眼中,母亲却是那样的讨厌)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儿子顺治的眼中,孝庄就是个极不称职的母亲,她专制而恶毒,落后而腐朽。这对在动荡政局下相依为命的母子本应母慈子孝,但实际却感情淡薄,隔阂甚多,母亲视儿子为叛逆不孝之徒,儿子则将母亲看成专制霸道不可理喻之人,母子矛盾十分尖锐,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发展到顺治死后十几年,作为母亲的孝庄都没有去儿子坟上看过哪怕一眼,这哪里是母子,分明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3)

(祖孙情深的孝庄和玄烨,玄烨早已把孝庄当成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奶奶和孙儿感情如此真挚,却和自己的儿子闹得水火不容呢?

我认为是一个变化的问题。

在我们心目中孝庄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慈爱的奶奶,她饱经沧桑,见惯大江大浪,作为朝廷的主心骨,只要有她在,满清的统治就稳如磐石。但这样深沉而睿智的孝庄并不是一蹴而就,她也曾经年轻,也曾经懵懂无知,在政治上稚嫩,这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不断犯错才演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孝庄太皇太后,我们可以说孝庄与顺治的交流沟通模式并不好,这也母子感情紧张,而正是与儿子顺治的那些矛盾和冲突让孝庄更明白要怎么和既是后辈又是皇帝的孙儿相处。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4)

(孝庄和福临,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为了把儿子推上皇位,孝庄四处奔走)

孝庄和福临本不应该演变成最后这个样子,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并未规定继承人选,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都对皇位虎视眈眈。为了儿子,孝庄亲自出马,一面笼络中间势力代善,一面又以大局为重劝说多尔衮和豪格妥协,于是在这个弱女子的操作下,年仅6岁的福临当了皇帝。福临虽登上帝位,但母亲孝庄在四妃中地位垫底,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等人手握重兵执掌大权,所以虽为帝王,母子二人只能事事仰人鼻息,为此孝庄做出了很多牺牲。

但为什么母子情分恶化到后来的地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孝庄和多尔衮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5)

(至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史书讳莫如深,民间谣言纷纷)

关于“太后下嫁”这事儿在野史小说中被写滥了,咱们姑且不论真伪,但官方态度暧昧,民间谣言纷纷也是不容抵赖的现实,毕竟为了安抚多尔衮,顺治先是册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随后又升级为皇父摄政王,这在百姓们看来可不就是你认了多尔衮做后爹么!再加上满清传统的确有弟弟娶寡嫂,儿子娶后妈的习俗,所以也就难怪江南的文人半是讽刺半是嘲笑的写下了: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6)

(年轻气盛的福临对这些谣言是什么态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对母亲已经有了隔阂)

年轻气盛的顺治本来就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对自己母亲的那些“桃色新闻”也半是羞耻半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母亲你怎么是这样的人!你可知道这些文人都在嘲讽你,在嘲笑我是个杂种?所以在多尔衮死后亲政的顺治迫不及待的对他进行了政治清算不说,年轻的皇帝还要求开棺戮尸(可见福临是多么痛恨多尔衮啊!),这一方面是报这么多年的欺压之仇,另一方面也是对母亲和他的这些烂事的报复。多尔衮既死,孝庄和顺治对于“太后下嫁”这件事都讳莫如深,这份隔阂就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幼苗,深深埋在了土壤中,但终究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二、孝庄与福临的政治观点冲突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7)

(朝鲜李朝实录)

与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同,孝庄很讨厌汉语,而且这位老太太一点都不掩饰,她并不是想象中那个强调“满蒙汉一家”的心胸宽广之人,作为一个蒙古人又嫁给了满洲人,她狭隘而固执地相信“汉俗盛,则胡运衰”,所以她一般不怎么接见汉人大臣,不说也不会说汉话。孝庄太皇太后歧视汉语的,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朝鲜国王询问大使许积:“顺治好汉语,慕华制云,今则如何?”而许积颇为无可奈何的回答:“闻其太后甚厌汉语,或有儿辈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则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

可见孝庄不但自己不喜欢汉语,而且还禁止子孙们学习汉语,这就与顺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8)

(一直到亲政,顺治还是个文盲,他开始恶补小学课程,一度辛苦学到吐血)

顺治早年也是个文盲,小皇帝十四岁亲政时才发现自己不识汉字不会汉语,结果既无法与汉族大臣沟通,也无法阅读大臣们的奏章,用这位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顺治总结反省就是孝庄这个老妈没做好教育工作,一昧的不让自己学习汉语,可是朕是皇帝啊!满人汉人均是朕的子民,不会汉语怎么能行呢?

于是顺治开始发奋学习汉语,甚至因为太勤奋出现呕血的情况,随着文学素养的提高,顺治对汉文化的认同感和依附感也越来越强,于是皇太后惊恐的发现儿子的重心开始往汉人偏移。对此孝庄的表现就如同后世的慈禧一般,她要求儿子凡事以满人为主,对汉人要有提防忌惮之心,而在顺治看来这种观念实在是落后,与自己这个大一统皇帝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这也让母子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毕竟感情的事先不说,对作为政治人物的顺治和孝庄来说,否认我的政治理念等于把我的功绩事业全部否认,这谁能接受!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9)

(顺治《罪己诏》,孝庄用顺治的口吻把自己大骂了一通)

孝庄太后对顺治重视汉人,爱好汉文化的种种行为深恶痛绝,在顺治去世时,孝庄和四辅臣给顺治定遗诏时就用顺治的口吻骂自己“渐习汉俗”。咱们看看顺治的罪己诏,第一条就是:“亲政以来,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敬且目前,且渐习汉俗,於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可见孝庄对顺治这一行为是多么的不满!除此之外,还有偏任汉臣,不信满臣,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驰”,“性耽安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以致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还有“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以致臣工缄默不肯进言”,“既知有过,每克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乃致过端日积,愆戾愈多。”

在孝庄看来,满人就是你能够当皇帝的根,可是你被汉人给洗脑,竟然背弃了自己的祖宗,实在是该骂!

三、 顺治不幸的婚姻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0)

(蒙古妃嫔,甭管人家长相如何,按照满清的国策天子必须要娶)

后金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强调“满蒙一体”,所以皇太极的皇后,众多妃嫔都是蒙古出身,作为蒙古人在后宫的总头目,孝庄太后为蒙古在清后宫的地位问题可谓殚精竭虑,枕头风是保证蒙古地位和利益的重要战场,所以在老太后看来皇帝的皇后必须是蒙古人,妃嫔们也不能少,蒙古女人为皇帝生下多多的儿子,这样满蒙才能“亲如一家”嘛!于是顺治一朝孝庄最积极的事情就是给顺治塞蒙古女人以供儿子宠幸。

但问题是皇帝不喜欢.....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1)

(第一任皇后被顺治轻易废黜,孝庄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亲侄女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长的清秀美丽,又是福临的亲表妹,真可谓是亲上加亲,但由于这门婚事是多尔衮生前为福临定下的,出于对多尔衮的痛恨和厌恶,顺治对这个皇后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再加上少年心性,这位小皇后喜爱金玉之物,对于福临宠信别的女人很不高兴(其实这也正常,刚刚成亲又要目睹丈夫去和别的女子相好,这是个正常的女人都要分分钟爆炸啊!),顺治干脆找了个借口将皇后废为静妃。

然后让顺治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摆脱了博尔济吉特氏,孝庄马上又塞给她一个博尔济吉特氏!这次做主的是他的母亲孝庄,顺治十一年,老太后将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立为皇后(当然了,肯定也是孝庄太后的亲戚)。这种不考虑顺治的感受,直接让他当种马的行为让小皇帝非常不高兴,所以顺治对这个孝惠章皇后依旧是爱答不理,忍受了四年顺治总算又找到了一个废后的借口,原来孝庄生病时董鄂妃衣不解带的照顾,而这个孝惠章皇后却不闻不问,于是顺治想废黜皇后之位,不过这一次孝庄不能忍受了,她旗帜鲜明的反对顺治的废后之举。不得已顺治只能妥协,但母子之间的感情呢?够呛了!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2)

(顺治发疯的爱上了有夫之妇董鄂氏,这也激化了母子之间的矛盾)

顺治对两位皇后薄情不已,但是却对董鄂妃情深如海,这个年轻的皇帝真是爱惨了董鄂妃,只入宫一个月,董鄂氏就从贤妃晋升为董鄂妃,这坐火箭一般的晋升速度堪称满清之最。

但尴尬的是董鄂氏实际上是别人的妻子.....根据汤若望的说法,“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有人认为董鄂氏是襄亲王博木博果尔的嫡福晋,不过根据《爱新觉罗宗谱》襄亲王福晋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所以董鄂氏应该和他无关。但不管如何,顺治这一出杀夫纳妻算是激起了不小的政治风波,大臣们对皇帝这种“无德”行为也不以为然,孝庄太后更是反应激烈,这样的行为与昏君何异?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3)

(董鄂氏走后,福临心如死灰,年纪轻轻也撒手人寰,孝庄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顺治管不了这么多,本来母亲在婚姻上的一系列举动就让他憋屈,当看到董鄂氏后他就失去了一切理智,他将董鄂氏视为知己和爱人,入宫后的第二年,董鄂氏为福临生下第四个儿子,顺治直接宣称“此朕之第一子也!”(还是心疼一波玄烨和他的哥哥们,压根就不入父亲的眼啊!),而且还大赦天下,俨然将这孩子当成了未来的接班人,可惜孩子生病夭折,万分悲痛的顺治又破例将他封为和硕荣亲王,这样一系列违规的操作让孝庄反感不已。更让老太后愤怒的是顺治皇帝不止一次向要废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威胁到蒙古的后宫地位,这让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

看着孝庄和顺治我们不禁嗟叹不已,这对孤儿寡母相互偎依着走来,您说他们怎么可能会真的痛恨对方?但孝庄和顺治又是可悲的,这对母子从来没能好好的沟通过,双方都是要强刚硬之人,坚信自己的决断才正确,于是矛盾慢慢积累,终于发展到在顺治在罪己诏中痛骂自己,情分几乎断绝的地步。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4)

(孝庄既是玄烨的至亲,也是政治上的引路人)

但是在康熙看来,太皇太后就是无比慈爱的奶奶。可能是想要弥补自己当年对福临的愧疚,孝庄太皇太后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玄烨身上,不管是玄烨的教育、饮食起居和举止言行上孝庄都严格要求(虽然还是讨厌汉学,但玄烨是皇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而老爹顺治心里眼里都只有董鄂氏和他的四儿子,所以对自己不屑一顾,从小爸爸不疼,妈妈早逝(玄烨的生母在他十岁时去世),孝庄太皇太后就是他在后宫唯一的亲人,所以玄烨也十分珍视与奶奶孝庄之间的祖孙情,老年康熙曾经饱含深情的回忆“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这份祖孙之情是诚挚而感人的。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5)

(孝庄拉拢了索尼,其子索额图为康熙训练布库,最终将鳌拜擒拿)

顺治死后,朝廷由四辅臣把持,这些人在短暂的和平后开始勾心斗角,索尼、遏必隆唯唯诺诺,苏克萨哈遭到排斥,只有鳌拜一家独大。年幼的康熙根本就无法驾驭这些老狐狸,为了保证孙子顺利亲政,孝庄不得不积极谋划,寻找可以抵抗鳌拜的势力。首先孝庄太皇太后打破了蒙人必定是皇后的规矩(皇太极、顺治的皇后都是蒙古人),转而将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立为皇后,孝庄也是一片用心良苦,立赫舍里氏为皇后也是为了把索尼绑到皇帝的战车上,这也为康熙铲除鳌拜打下了基础。而吸取了福临的教训后,孝庄也并不像以前那样强制往皇帝后宫进献蒙古女子,祖孙在后宫问题上也没有任何冲突。

孝庄与顺治帝是什么关系(在康熙眼里慈爱和蔼的奶奶孝庄太后)(16)

(既是年迈,孝庄依然给康熙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孝庄在康熙一朝主要充当的是高级顾问的角色,每当帝国政局动荡(三藩之乱、平定准格尔)时孝庄都是康熙的指路明灯,遇到任何难题时孝庄总是能够及时的给出应对之策。所以在康熙心里,孝庄既是慈爱的奶奶,也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当孝庄病重时,康熙皇帝悲伤不已,不但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天坛为奶奶祈福,甚至还愿意减少自己的阳寿为奶奶续命,在孝庄死后,康熙从未停止过对孝庄的思念。

孙子和儿子对自己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如果再给孝庄一个机会,她会不会像对待玄烨那样给福临关爱,避免母子后来分道扬镳?可惜这终究只是一个假设,面对这个叛逆的儿子,孝庄的心中恐怕是又恨又爱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