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耕作的谚语(农谚九九八十一)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是什么意思?育秧技术的更新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我们这里,粮食主产是水稻。有这样一句农谚,叫作“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意思是说,过了农历“九九”之后,种庄稼的农民就开始犁田育秧了。而现在,“九九”将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水稻育秧。但是,由于我们这里春天气温回升较慢,“惊蛰”节的温度较低,因此又有“牛怕惊蛰”的农谚。过去都是用牛犁田,在农历“惊蛰”节期间,耕牛是不能下水田犁耙的。而水稻的育秧,也要气温稳定在12℃才开始。到3月20日农历“春分”节之后,气温回升,就开始犁田育秧了。

“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这句农谚,指的是过了农历“九九”之后,就要犁田育秧了,是提示农民早作育秧的准备。

关于农民耕作的谚语(农谚九九八十一)(1)

那么,水稻育秧技术的更新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过去传统的水稻育秧,是在水田中浅水撒播,到栽秧时,再把培育好的秧苗移栽到水田中。其栽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秧苗拔掉,用稻草捆成小捆,挑到栽秧田中,裹上秧盆里盛装的肥泥,然后栽到水田的泥土里。另一种方法是用专用的铲秧刀,将秧苗铲起来,挑到栽秧田中,再分成小块栽到水田的泥土里。两种方法都是农民常用的,因情况不同用法也不同。

其第一种栽秧法,称为栽“盆盆秧”:

这种栽秧法,是在栽秧时,用干土杂肥加茅厕里的粪水混拌制成肥泥后,装在秧盆里。然后,左手握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将根部裹上一把秧盆里的肥泥,栽进水田的泥土里。

采用这种方法栽秧,是因为在栽秧时肥料供应不上。为了使秧苗栽到水田中能够及时地吸收到肥料,以后有肥料再施追肥,就用肥泥裹在秧苗的根部。

其第二种栽秧法,称为栽“铲八秧”:

这种栽秧法,是在栽秧时,把肥料(底肥)撒到栽秧田中,通过犁耙,使肥料与泥土混合。然后,左手掌和手腕托起一块带泥的秧苗,右手掰下几株秧苗,栽进水田的泥土里。

采用这种方法栽秧,是在栽秧时不缺肥料。而“铲八秧”有“铲八秧”的要求,那就是要把秧苗带泥土铲八公分厚,以免伤根过重,不利于秧苗的“返青”及生长。

为了培育壮秧,促进秧苗分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又推广“两段育秧法”。

两段育秧法,是先在温室架子上通过烧火升温培育幼苗,到幼苗两叶一心时,再寄插到水田的育秧床上。到栽秧时,再把秧苗移栽到栽秧田中。

两段育秧法的好处是能够培育壮苗,促进秧苗分蘖,还能节省种子。但是,“两段育秧法”费工费时,还费材料,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又实行“育旱秧”。

关于农民耕作的谚语(农谚九九八十一)(2)

育旱秧,是在没有水的田地上,做成育苗床,施一些过磷酸钙和少量清粪水,用水浇透。待育秧床泥土沥干水干后,就把浸泡过的稻谷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育秧床上,最后用细干粪或细泥土或细潮泥(江河边的冲积土)盖在种子上面。不能过厚,一般把种子盖严即可。最后用竹片插在育苗床两边,形成拱架,在拱架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育旱秧的好处是,虽然多用了一点种子,但是节约了不少的人工和材料费。而效果,也与“两段育秧”没有明显的差别。直到现在,我们这里仍然还是采用“育旱秧”培育水稻秧苗。

水稻的育秧,由传统的在水田浅水中育秧,到“两段育秧”,再到“育旱秧”,经历了几个时期。而“育旱秧”到现在已三十多年了,也已定型,是有其重要原因的。

其一、传统水田浅水育秧:这种方法育秧的时间较早,气温较低,而且气温变化较大,人到田里去劳动,常常冻得直打哆嗦。尤其是腿和脚,冻得更难受。因此,农民都有些怕育秧苗。

其二、“两段育秧法”:两段育秧法除了与传统的水田浅水育秧相同外,还费工、费时、费材料。

其三、“育旱秧”:育旱秧的好处是,不但可以不下水,不受冻,而且还省工、省时、省材料。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民仍然还是采用育旱秧,且已定型。

水稻的播种季节没有变,但是育秧技术却更新换代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技术是不断提高的,也说明了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关于农民耕作的谚语(农谚九九八十一)(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