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漫步观竹(院落之家有丛竹)

山间漫步观竹(院落之家有丛竹)(1)

历史上有关竹的记载起源于五千六百年前的仰韶文化,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便有“竹”。我们国人应该感谢竹,因为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悠悠岁月中,人们都是用竹签来刻写文字,著书立说。竹,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延续、承传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竹还象征着喜庆。在中国人发明火药之前,世界上根本没有清脆炸响的鞭炮和绚丽多彩的烟花。每当喜庆之日,人们都是以燃烧新竹听其噼啪爆响来表达愉悦的心情,因此现在的鞭炮仍然称之为爆竹。

在众多植物中,我特别喜欢竹,它与任何植物有所不同,非树非草,所有乔、冠、藤、草都不能将其包含。说它是树,却腹中空空,春雨过后笋尖露土,就节节增升。说它是草,却刚劲挺秀直冲云霄,长成大片竹林。竹以其潇洒自然,宁静素雅,不争艳丽,不慕华而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最爱植竹、画竹、咏竹。在山东潍县任知府时,曾借竹的形象以诗言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枫江上做鱼竿。”抒发了他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情操和不为权贵刚正不阿的人格。

史前北方少竹,只有江南才是多竹之地,像北方的杨、柳、梧桐遍地皆是。湘鄂一带更是产竹之乡,满山遍野竹林密布,村村寨寨被竹淹没,房前屋后堆绿叠翠。到此旅游漫步村外,只闻鸡鸣狗吠,却难见其身影。唯一能看到的是粉墙点点显现其间,风到之处一竹摇百竹应,满耳的天籁清爽之声。

在我的家乡江南竹是稀罕植物。四十多年前鲁山林场从湖南株洲引进了一批竹子,在鲁山之阳试种。从此以后这些湘江之畔的斑竹、箭竹、毛竹便在寒冷的北方——鲁山生根发芽,开始定居。

迁居之初,第一个愿望就是在院中的某一个角落栽种翠竹一丛。第二年春天我托朋友从鲁山林场移来了十五棵斑竹,植于迎门的空地上。这种外来的物种有随遇而安的秉性,在异乡的土壤中,在我的院子里,它洗去了湘江的泪痕,开始繁衍生息。结实的竹鞭肆意伸展,五一前后竹子、竹孙争先恐后的破土而出。如遇春雨,节节竹箭一夜之间会拔地而起。冬去春来,十五棵细弱的斑竹,已长成翠绿一片,蓬蓬勃勃,婆娑清丽。

家有丛竹确实无憾,在滴滴如油的春雨中,我能欣赏它婴儿出浴般清新和似有似无的拔节声;在微风清凉的夏夜里,我能独享它风梳翠叶的清音和如缕如烟的靓影;在落日余晖的秋阳下,我能目睹它外实内空,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我敬佩它冰雪压枝不弯腰,青翠容颜不凋零的顽强秉性。

家有丛竹,能让人超凡脱俗,净化心灵。

山间漫步观竹(院落之家有丛竹)(2)

作者简介:王其玉,山东沂源县人,农发行沂源县支行(退休),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金融文学》《齐风》及山东金融文学等媒体,多部作品收入《银星璀璨》等文学合集。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山间漫步观竹(院落之家有丛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