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三十岁的散文(写在三十岁生日)

父慈子孝,父母之命终究要跟子女牵绊一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写三十岁的散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写三十岁的散文(写在三十岁生日)

写三十岁的散文

父慈子孝,父母之命终究要跟子女牵绊一生的。

说我自己吧!我是豫东某个农村长大的九零后,我是家里的老幺,自我记事起我的大姐二姐都南下打工补贴家用了,我跟我大哥二哥年龄相仿,他们年长我几岁印象里总是没有什么打骂的,虽然姊妹中大姐永远都是大姐大话事人的规矩。他们几个免不了做错事被教训

我父母是50后的新中国一代,长在红旗下经历过新中国诞生,生产队集体劳动大锅饭,文革时期听父亲说起他到浙江入伍,是林总的军队。也算是那时的文化人,写的一手好字,能写会算可管事。 与我而言,自我懂事起他们都中年人了,我无法想象父母年轻时候模样,或许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长辈一样吧!

我母亲是那时候没有文化的一代女性,家中贫困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得许多。勤恳的农村妇女形象。是她的一双手拉扯我们6姐弟长大,吃尽了苦楚,说不完的不易,那双粗糙的手永远无法忘记。她虽不善言辞也不少唠叨但在我心里是伟大的,总教育我们要老实做人做事,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姊妹几个还都蛮孝顺的。虽然长这么大了也没能给她更好的生活,让享享福,是我的无能。

我们家最早时候是土房子,有一点点印象就是下大雨会漏,后来我上小学的时候盖的5间砖瓦房,三间中堂两间偏房,偏房在东。中间一个院子,屋后一个院子。印象最深的是大门那里有一颗不知道多少年的大槐树,每年春天都有许多槐花,很香。堂屋后面是一颗同样年月的椿树,我小时候委屈了总跑那里蹲着。东边那两间北边那间作为厨房,厨房门口有一颗两人合抱的榆树,春天时候满树的圆圆的绿色榆钱壮的榆钱,夏天的时候会有许多红色长毛的,很是吓人,摸到会特别的痒,那时起我对毛毛虫这种软体动物有恐惧感。可院里有树也总是好的,厨房的北山和堂屋中间是一颗同样古老的枣树,枝丫都伸到了堂屋和厨房的上面,小时候爬过最多的就是这颗枣树,也是我在这颗树上吃过最多的枣子,皲裂的树皮,枣叶是那种很小的叶子,枣子7月底熟的时候是红彤彤的小枣子,很甜。还没等变红色就等不及要爬上去摘那种发白的枣子吃啦!虽然每次爬都会心惊胆战的还好都有惊无险吃到了…

后来我读小学了,大姐二姐见的很少过年才回来,三年级的时候有人来家说媒,带了那时的一种用硬糖纸包裹的果子糖,后面大姐嫁到了隔壁村。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异样,现在看来应该是那种时光太快太多来不及的亲情吧!

随着大姐出嫁,大门口那颗老槐树被用作了姐姐的嫁妆,找木匠来家里打造刷漆贴纸成一件件的柜子桌子凳子,还有梳妆台。作为嫁妆这个肯定是贵重和无价的,现在还好好的放在大姐家新房卧室里。

再后来我们上初中了,大哥出去打工了,二哥也辍学去了北京,现在想想那时人总是没见过外边世界的,眼界还是愚昧的,多数人都是随大流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也不例外,本来家里我是最有希望继承学业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也没能继续。走了老路,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没能成为他们的骄傲,光宗耀祖…

再后来家里在村南要盖新房,那颗老榆树也用来打了3张大床,我们兄弟各一张,那时候我是不在家的,等我过年回去的时候只剩下一个齐地面的树根了,和那颗老椿树一样都物尽其用了,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留在了家里。

时过境迁父母也都古稀之年,满面风霜。曾经的老树只剩那颗枣树。而那五间曾经的新砖瓦房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成了老屋,老爸老妈在这老屋里抚育了6个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家,他们也都老了,只有那颗枣树一直伫立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雨淋四季变换,日月轮转。静静的生长着,一年又一年,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离别悲观…

而今我身在广东,也已而立。虚度30春秋,如一场大梦,浮萍般漂泊十余载,辗转多地,终是一事无成,孑然一身。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业已成家,哥哥姐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只有父母还在守着那座老屋。 因为我的婚事父母也没少操心,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有个归宿的,之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这让当下的他们心急不不已,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也是这个。从他们的话语中能够感觉的出来,以至于成为了一种心病

今天是我的生日,而立之年没能成家立业很是惭愧,我终究还是没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昨天中午打来电话,话里满是关切,唠叨之语自不必说,千叮嘱万嘱咐都是肺腑。 让我诧异之余满是感动的是母亲说明天就是你的生日,让我好好过,记得用一个熟鸡蛋在头上滚滚消灾…那一刻我再也无法抑制,情绪如江水一般涌上心头,世间爱之无私至矣尽矣!不需要多华丽的语言,平实中尽显伟大。或许父母之命和子女的牵绊从这里已经很好的诠释,父母是天,子女就是地,阳光雨露恩泽大地,万物才能生长,不问你是否是好苗子就缺少恩惠。永远在那里在你需要阳光的时候给你普照,需要雨水时给你滋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子女系于一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前半生之恩,后半生需要尽我们所能报答。没太多奢望,只希望父母能老的慢些,再慢些,给我一些时间,需要一些时间。

洋洋洒洒千字也只能表达之万一,在而立之日留此篇,倾诉父母子女之情以此为念。文笔有限不能尽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