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之恋原创作品(原创作品背娘)

白雪之恋原创作品(原创作品背娘)(1)

作者:文涛

第一次背娘,是多年以前惊蛰那天。那一年,我38岁,娘69岁。

那天下午,正在开会的我,突然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娘呕吐的厉害,你快点回来吧。”我撂了电话,叫了司机,飞似的向老家赶去,十五公里的颠簸土路,仅用了几分钟时间。跨进家门来不及细问,我背起娘就走,背上小车,背上旗医院三楼病房。

可谁能料想,这一背就是娘与我的生死离别,就是娘与我的阴阳两隔!

(一)

娘是突发脑溢血走的。走的非常匆忙,前前后后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没有给儿女留下半句临终遗言,没有给儿女留下一个床前尽孝的机会,只给我们留下深久的后悔和痛惜,并且今生今世长伴不息!

据姐姐讲,偶有头晕的母亲,是早晨醒来探起身子来给炕边的火炉加炭摔到的。

在老家,惊蛰这天,人要吃梨,畜要灌药。这大概是先人一代 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旧俗,以求一年家人身体健康,六畜兴旺吧。

那天,父亲早早便起床,随大哥给他家的奶牛灌药去了。等父亲回来,老娘已经躺在了冰冷的地上。大哥当时是要给我打电话的,但被母亲制止了,“三儿,有他的工作,我炕上躺一躺就没事了。”

娘一生劳碌无病,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从不吃药,常常是自己躺两天就好了。可她老人家又怎能够想到,这次的躺一躺,她却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治疗时间,这让当时医疗条件简陋的旗医院的医生真的无力回天,只能让她带着对儿女和生命的无限留恋,离开了人间。

回想娘辛劳的一生,她拉扯我们兄妹成人,哥哥、姐姐、妹妹和我,那一个不是在母亲的背上长大,儿时娘的背就是我们的家啊!

多少次,压弯了腰,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深怕虫子、蚂蚁爬在我们脸上。多少次,我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我的小裤裆是否已被尿浸湿。多少个数九寒冬,我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我驱寒取暖啊……

我们兄妹长大了,娘也老了。一生第一次背了娘的我,在娘出殡后,就陷入深深的怀念和自责中。这种悲伤的情绪在娘去世近一年的时间里始终难以调整。几乎每个夜晚我都梦见我的娘:或在房后秀丽超市等最后一趟班车,接远在旗下营中学读书的我放假回家;或是在我每次周末探家离去时,站在陈兽医的东墙角久久的望着我远去的背影,依依相送。或是逢年过节兄弟姐妹相聚一起,娘早早起床,靠着灶台一勺一勺高扬滚沸的奶茶;或是冬闲长夜我们围着火炉,听娘在彻夜不眠的唠叨家长。梦里,我或背着娘在泰山之巅,或背着娘在南海之滨,宛然生活在人间的温情里。可是梦醒时分,面对今生今世再也不能背着娘的冷酷现实,我的心好痛好痛啊,伤心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淌湿枕巾和脸庞。

的确,我曾在娘生前承诺过,等我工作和事业有点起色的时候,等我这缠身缠手的公务消停下来的时候,我带上二老乘乘轮船、坐坐飞机,到祖国各地到处走走看看。可现在这一切都无意义了,这些美好的诺言竟变成了美丽的谎言。

多少次,我在独自一人想娘的时候,曾懊恼过自己的自私。娘生前最后时分都怕耽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真是那样忙吗?我也在反复追思娘的病因的时候,痛恨过自己的粗心。姐姐多次说起过娘偶尔会出现头晕,我怎不懂得去带娘做个全身检查啊?

但这一切都是追悔莫及的自我欺骗,最终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在娘生前没有尽到孝道的人。

人生叵测、人世叵测。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高堂父母在,何必远烧香!

白雪之恋原创作品(原创作品背娘)(2)

(二)

梅吐玉容含孝意,柳托金色动哀情。多少个想娘的日子,唤醒我对娘六十九年风雨人生的万千思绪:生在旧社会,奉献新中国。勤劳朴素符礼,哺育儿孙克己。娘一生以仁为根、以勤为本、以爱施子,仁爱思想是娘的博大胸襟。

娘不识字,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从我能记事起,家庭的重担就一直压在娘的身上。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也从解放初期的小坝子管理区的助理粮管员,一直干到人民公社的书记。按现在的区域观念讲,他也算是一个“乡官”了,但那个年代公社干部不带家眷,他只是一个常年下乡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公仆。听娘讲,父亲那每月三十多元的津贴仅够买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全年的口粮,所以我们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苦。为了能让这么多的孩子吃饱穿暖,全靠年轻的母亲日夜操劳。春天,她和农村的壮劳力一块儿往地里担粪。夏天,她顶着炎炎烈日锄禾到老墒。秋天,收割一直要干到霜冻。冬天,还要大搞农田建设。但是在那个国家困难、人民艰苦的年代,起早贪黑,没明没夜,家里家外忙上一年,母亲过年仍没新衣换,只是把旧衣服再浆洗一遍充新穿上。

白雪之恋原创作品(原创作品背娘)(3)

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后来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米粮局公社这个新的地方,条件比以前的穷山沟不知好了多少。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子女们也相继成家立业,日子逐渐富裕起来。可母亲富日子仍当穷光景过,因为多少年来的艰苦生活,多少年来的清贫日子,迫使母亲养成了有福舍不得享,有钱舍不得花的习惯。每年坚持种地、养羊、喂猪、喂鸡,一年四季经常劳作,怎么也不肯坐在家里享清福。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我要自己种地养活这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还有孙子外甥子要回来探望咱俩,种下粮食省得买面,喂下猪羊省得割肉,咱老俩口眼下总不能让娃娃们回来自带米面吧。”

据二哥后来讲,有一次在暮秋的午后,他随旗委领导去黄羊城乡检查工作后顺道回家,当他让司机把车开到家门口,用力一推门,看见上面挂把大锁儿。转身感觉勃筋儿凉飕飕的,抬头瞅秋风中还夹杂着丝丝的冷雨。他急忙跑出去找母亲,远远的看见她老人家双臂夹着两捆湿漉漉的青草往回走。那时他真的生气了,上去夺过母亲手里的镰刀和湿草,冲娘发起脾气:“您老现在是缺吃还是缺喝,缺穿还是缺戴,缺钱花还是缺觉睡,顶着雨割草,寻的往下落病,您应安安稳稳坐在家里享享清福,儿女们在外工作也省心呐!”母亲却不以为然的说:“家里有几只奶山羊,不割草就得饿着,再说我能行能走的,咋能坐下来让你们儿女们养活,你们一人一家一摊子,你们出门在外生活也不容易,我们老俩口真的不愿给你们增加负担,妈更舍不得麻烦你们兄弟姐妹们。”

在父亲和我们的多次劝说下,一直到十年后家里才把承包的土地退耕了,可每逢秋收母亲又跑到哥哥的地里干活,多年的劳动损伤使她无法弯腰,只好跪在地里收割。

老牛舐犊、羚羊飞渡。有道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爱如山、母爱无疆!

白雪之恋原创作品(原创作品背娘)(4)

(未完待续……)

综合编辑:手机乌兰察布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