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

2021年数伏开始的今天是公历的7月11日,也是农历的六月初二,4天之后就是六月初六天贶节了。传说这个节日与唐僧带着他的徒弟们自西天取经回返后被生气的老鼋掀翻到河里,并因此晾晒被打湿的佛经有关。不过,历史上记载的天贶节却是名为赵恒的宋朝迷信皇帝宋真宗留下的杰作。据说有一年的六月六,这位迷信荒唐的帝君对外声称他获得了一部天赐之书,为了哄骗民间百姓相信他的一派胡言乱语,特意把六月初六定为了天贶节。

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1)

不管是传说也好,还是历史史实也罢,关于六月六天贶节我们姑且都不去管它了,反正如今留下来的传统大概也就是在哪一天晒一晒所谓的龙袍衣服和被子、书籍啥的,目的是防止它们在夏季里因为受到潮湿的影响而发霉。但与六月六相关的一种农谚俗语式说法,“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每年一到临近六月六之时,却总是时常被人们提起。也许会有人心存疑问,并不由自主地心想,龙衣是晒也好,不晒也好,只是这农谚俗语上为什么一定要说“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呢?不是有农谚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吗?怎么这到了六月初六反而又说当天要是下雨会影响稻谷类的庄稼收成了呢?

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2)

其实,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干死谷”,还有一种说法是,“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四十二天干”。从上述两句有关六月六的农谚俗语说法来看,农谚俗语之所以会说“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不收米”,应该说与民间农谚俗语所言说的“农历六月初六下雨,后续主旱”,是有一定关系的。当然还有另外的一种农谚俗语讲的是,“雨落六月六,田里烂谷蔸”

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3)

虽然说,关于“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干死谷”“六月六,晒龙衣,打湿龙衣四十二天干”的农谚和民间说法,并没有什么气象部门做过权威的关联性统计验证。但既然它们在多年里能够被民间口口相传下来,想来应该也是不无道理的。不然的话,作为糟粕它们也早就被人抛弃,扔到九霄云外,忘到脑后了。

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4)

但关于“雨落六月六,田里烂谷蔸”的说法,倘若联系着实际看,可以说道理还是满满的。稻谷和谷子都是禾谷类作物,也都习惯被人们简单地称之为“谷”稻谷也好,谷子也罢,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被农民插下的稻秧,播种的谷子,好多生长到公历7月的上中旬,农历六月六前后的时候,正是孕穗、抽穗、扬花、授粉的关键时间节点。尽管此时对水分的需求极为旺盛,但在“六月六,看谷秀”的节骨眼上,下雨必然会打湿并冲落花粉,影响到谷子和水稻的授粉受精,使最终的产量也因此打上一些折扣。

6月6日下雨民间有什么习俗(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5)

实际上,“六月六,晒龙衣,雨打龙衣不收米”的农谚说法与“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并不矛盾。不少夏播与春播等待秋收的粮食作物到了入伏前后的农历六月初六左右,一个个在高温强光的助力下,有了合适的降雨便能尽情地生长,表现出旺势。但夏季的降雨要对庄稼的生长形成更好的助力,也不能不说要像春雨一样感知着最适宜的时间落下才好。只有避开害怕雨打风吹的作物敏感期,知时节的夏季降雨也才能算作不折不扣的喜雨。这便是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