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

秦始皇是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寝就是秦始皇陵,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

千百年来,围绕秦始皇陵的故事不仅在史书上有所记载,在民间传说中也流传甚广。

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按照郦道元所说,因为骊山产美玉,秦始皇贪其美名才将陵寝选在此地。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1)

但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皇陵的建造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更何况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陵寝修建极尽奢华,必然在选址阶段就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其实,从礼制上看,秦始皇陵的修建选址是符合古代长幼尊卑、上下排序的。当时的礼制,辈分高的人墓葬要在西边,后代在东边。

秦始皇的祖先昭襄王、宣太后等墓葬在临潼县西面,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墓葬更宜在东边。更何况,古代王公贵族的陵墓喜欢依山而建。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2)

背靠大山不仅可以衬托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更有死后守护家园故土的意味。如此一来,地处临潼东面的骊山就是不二之选。

当然,也有不少风水术士认为,皇陵背靠骊山,面向渭水,结合周边地势构造乃呈现“五爪金龙”姿态,而陵墓位置恰好是龙首所在,不仅有利于皇权集中、天下归一,更显秦始皇的独尊地位。

秦始皇陵选址已经颇为神秘,其面积更是让历代学者争论不已。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现在看是一片长满石榴树的山丘,呈现平顶四方锥形台体。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3)

《汉书》中记载,秦始皇陵封土“高五十余丈”,按现代的测量方式,换算后就是115米。但专家不管怎么测量,现存的封土堆却远没有这么高。

多年来,考古学家探测的高度有十余种结果。除了测量的测量位置不同、水土流失等客观原因,也有不少考古学家认为是文献记载夸大其词。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献记载的或许是设计高度,但由于秦朝末年战乱不止,导致人工短缺,因此实际上并没完成封土工程,所以才造成现在测量数值与记载数值差距大。

现在的公认结果,是站在封土北侧地平测量的,高度在51.4米左右。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4)

不过哪怕是只有51.4米,放在当年来看,秦始皇陵的建造也绝对称得上大工程。不仅如此,封土堆的神秘还在于温度差方面。

秦岭地区冬天能降到零下10度左右,石榴树会出现严重冻伤,但秦始皇陵封土堆上的石榴树却能够安然无恙。经过红外探测,封土堆的温度比周围温度高出几度。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温差,专家也只能推测除了土壤结构和含水量不同之外,地宫的存在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关于秦始皇的地宫到底在哪里,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5)

200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秦始皇陵所在地进行勘探。

在动用现代的放射性法、核磁共振法、测汞等22项勘测后,又结合考古工作者在封土堆上用洛阳铲进行勘探,最终才确定地宫就在现存的封土堆下。

不过,科技是有限的,秦始皇陵地宫墓室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流传最广的大概要属水银的“百川江河大海”了。

《史记》中曾说,秦始皇的地宫中,有用水银打造的江河湖海,模拟中国地上的形态,日夜奔流不停。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6)

这一神秘传说虽然未得到证实,不过专家的确探

测到了秦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这或许可以给史料传说增加一些可信度。

事实上,若地宫真的有流动的水银江河,那它的作用可能不仅在于彰显地位,更在于防盗防腐。

因为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人精神失常、瘫痪甚至一命呜呼。这更让地宫的神秘色彩又增了一分。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7)

除了水银江河,长明灯也是秦始皇陵墓的一大传说。事实上,长明灯的传说由来已久。

不只是秦始皇陵,古今中外都有在墓室里发现长明灯的故事,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从未见过长明灯。

主要还是因为长明灯与我们观念中的能量守恒等理念相悖。如果一盏灯能够千百年在墓室中长明,不说氧气来源了,就连燃料如何补充都是个问题。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8)

若真的按照《史记》所说,秦始皇曾用人鱼熬制成灯油,使长明灯摆放在陵墓里,永久不熄。那么,这灯就已经在墓中坚挺了千年之久,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我国历代典籍中对于人鱼膏的记录都有些许差异。有的认为人鱼是娃娃鱼,而在《太平御览》中则记载,所谓的人鱼膏是鲸鱼膏。用鲸鱼膏制成长明灯,这种观点似乎还有些可能性。

一头鲸鱼可以提炼数顿油脂,而一顿鲸鱼油可以供蜡烛燃烧十余年,如此算来,理想情况下,一头鲸鱼的油膏燃烧近百年也不无可能。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9)

不过燃烧要氧气,墓室中氧气含量有限,灯又如何能做到千年不熄?又是否是通过控制系统,由人触发机关导致墓室内部灯亮,造成长明假象?在陵墓尚未现世前,一切都只能是猜想罢了。

那么,猜想和传说那么多,为什么不打开秦始皇陵进行考古挖掘呢?除了秦始皇陵中的确有大量水银存在、防盗设备完善,若贸然勘探较为危险之外,怎样妥善保存发掘物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不发掘秦始皇陵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有过太多教训。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10)

1987年,法门寺出土了一批唐代丝绸,限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只能密封保存。

就连兵马俑,发掘后长期暴露,都需要定期修复保护,可见,在没有足够的发掘和研究能力保证下,贸然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进行发掘是不现实也不理智的。

有很多人觉得,现在不挖,若是有盗墓者或者已经被盗岂不是得不偿失。像是《汉书》、《水经注》都有项羽火烧秦宫攫取宝藏的记载。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11)

《后汉书》亦有赤眉军盗掘皇陵的记录。《晋书》中也提到,十六国石季龙取铜柱的故事。

不过,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项羽烧毁的可能只是像兵马俑这类的陪葬坑或是地表建筑,陵墓地宫深埋地下,并没有受到破坏,而后面的一些记录也都不足为信。

目前地宫周围只有两个一米左右的小盗洞存在,距离地宫位置也很远,可见,皇陵中心的地宫尚未被任何人进入或者打开过,保存十分完好。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12)

秦始皇陵范围极广,相当于78个故宫。如果把范围扩大看,事实上,挖掘工作早已开启。目前已经挖掘或探明的秦俑1、2、3号坑、石铠甲坑、铜车马陪葬坑、鱼池遗址、陶窑遗址……都可以算作秦始皇陵发掘工程中的一部分。

如今,秦始皇陵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更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为什么这么难挖(秦始皇陵为何两千年无人敢挖)(13)

在发掘秦陵等重大抉择上,我们要依靠科学发展的程度,而不是听信权威的意见,更不能被经济发展左右。虽说在考古技术上,我们并不落后,但文物保护在全世界都是正在探索的难题。

对于秦始皇陵,我们宁可留给后人,也绝不能让祖先留下的东西遭到一丁点破坏。

那么了解完秦始皇陵的故事后,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你在评论区下方留言与我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

END

树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